分享

(12)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王继洪 2021-02-19

江阴路位于市中心。东起黄陂北路,西至成都北路。长398米。19世纪末填浜筑路,以跑马厅英籍职员名命名孟德兰路(Mandalay Road)。民国32年(1943年)以江苏江阴改今名。沿路为住宅,原为生意繁忙的花鸟市场,现在趋于平淡。路至成都北路处有陈夔龙旧居,是江阴路的亮点。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江阴路东起黄陂北路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面积 
江阴路51弄  兰村 旧式里弄  1939年  砖木二层 5幢  686平方米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江阴路57号,一栋三层安静小楼,在里弄的把角处。1906年,旧上海时是德国商会办公楼,一位德国商人在这里兴建了这幢独户小洋楼。1921年,洋楼被江阴葛氏富商买下。葛家早期生活堪称上海成功故事经典,13岁迁至大上海,30岁凭纺织印染已成上海滩首富之一,他为自己的新家取名“颐庐”。1943年,这条小马路干脆因他而被定名为江阴路。葛家和这幢小洋楼一起见证了20世纪上海经历的许多风云变化。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2805180000381 江阴路57号小楼 清 南京东路街道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直到2005年,著名艺术家谷文达带着他的室内设计师太太Kathryn Scott收购了这幢洋楼。2007年,这里被中国最大的葡萄酒进口经销商ASC租下,并与房东太太一起重新设计装修了这幢房子。二楼则有一家合租户——NAPA餐厅。如今颐庐被命名为“藏酒轩”影壁上的字因天色渐暗,不易辨识,如不是门口立放的两只大酒桶,没有迹象表明这里是藏酒轩。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沿狭窄水泥台阶下去,便是藏酒的酒窖。长长的水泥墙体里,是一个个藏酒的格段,可以简单摞放36瓶酒,每个格段铁门上面都会酒主人的名字,“Raymond Chan”,“Jenny Ye”…很洋派。据说酒窖是50年代冷战时期开始修建的,地道一直可通市政府,当然现在通道都封上了,于是才有这个酒窖…看酒窖的温度计,低到12°C,格段中那或多或少摆放整齐的酒,静谧安详,一副准备修炼千年的样子,巡观一圈,寒意渐浓。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江阴路83弄大兴里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面积 
江阴路83弄 大兴里 旧式里弄  1928年  砖木二层 3幢  898平方米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江阴路83弄5号弄内门口,西侧4号楼单开间90平方。

 原为沙逊洋行买办、统一纱厂董事长吴继宏住宅,建筑形式为中西合璧的二层四合院。5号主出入口设在天井西侧的围墙上,天井南侧设前客堂,北侧设厢房及客堂。现为江阴居民委员会办公地。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江阴路83弄5号楼3开间,480平方。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2805190000222 江阴路83弄5号住宅民国南京东路街道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江阴路83弄6号双开间220平方。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面积 
江阴路88弄 九福里 旧式里弄  1919年  砖木二层 31幢  7300平方米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九福里位于南京西路南侧的江阴路88弄。江阴路88弄由9户彭姓家族分别开发建造,故叫九福里。1919年建成,住宅中东侧为双开间由两户彭家自住,西侧的4户住宅是为出租而建造的。从外观上看,房东家族自住和出租住宅是区分开的。砖墙、门套、门窗、窗花等都有异样,门匾上还残留题词也都不同。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江阴路88弄31号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面积 
江阴路106弄  六仪坊 旧式里弄  1926年  砖木二层 7幢  1426平方米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江阴路101号南京东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筑外形还留有一些禅寺痕迹,附近就是跑马厅,每年两次赛马季节来临之际,常常会有大批赌徒来护国禅寺烧香许愿,企求神佛保佑,希望能在赛马场上获胜发财。一时之间,佛门清修之地,成了赌客们聚会的场所,乌烟瘴气,混浊不堪。抗战时期,跑马厅被日本侵略军占领。解放后,原先的跑马厅马棚和职工住宿区被拆除,江阴路逐渐形成了上海市内最大的一处花鸟交易市场,而护国禅寺也成为了江阴路小学的校址。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面积 
江阴路130弄  同裕里  旧式里弄  1915年  砖木二层 7幢  1066平方米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江阴路139弄顺天村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重庆北路319弄顺天村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成都北路262弄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面积 
成都北路264弄  顺天村 新式里弄  1941年  砖木二.三层 24幢  8022平方米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江阴路157号旁的广场地段医院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2805190000192 陈夔龙旧居 民国南京东路街道江阴路157号

陈夔龙(1857—1948)清末大臣。又名陈夔鳞,字筱石,一作小石、韶石,号庸庵、庸叟、花近楼主,室名花近楼、松寿堂等,贵州贵筑(今贵阳)人。起于寒士,官运亨通,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历官顺天府尹、河南布政使、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勋复辟时弼德院顾问大臣,曾反对废除科举。

陈夔龙退隐上海后,住在孟德兰路(今江阴路)157号,过着寓公生活。袁世凯出任总统后曾力请陈夔龙出山,但他认为袁世凯是个欺君罔上的小人,不屑与之为伍。而当民国的官则意味着背叛故主,因而都拒绝未作答复。据报道,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第一次到上海时,曾亲自到陈夔龙家里拜访、慰问。 
陈夔龙平时深居简出,少与交往,悠闲地在家组织诗社——“逸社”,常与一些晚清遗老中有名望的诗人聚在一起,吟诗作赋,聘拳术大家孙存周做家庭教习,不时打打麻将,饮酒听戏,游山玩水。陈夔龙白天读书吟诗,打坐养生,练习拳术,傍晚就走出家门散步,由家人陪护,一群孙辈尾随嬉戏,从成都路绕到威海卫路,再从重庆路折回孟德兰路家中,这样围着宅子闲走半个多小时。天长日久成了孟德兰路上一道风景。周围邻居见到耄耋老人散步,又有老小家人前呼后拥,都啧啧称赞先祖有寿有福。若是几天不见老人身影,就会关切地打听“老太爷怎么不出门了,是生病了吗?”陈夔龙就是这样在众人敬仰和关注下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来自《百度》)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江阴路157号旁的广场地段医院

这是一幢坐北朝南的二层花园住宅。不但正门装饰优美,边门也很优美。虽然客厅已经没有了,但是遗存的顶部装饰及地面装修还可以看到一些。精细的楼梯扶手至今完好。旧居街面房实际是住宅的后门,从后门穿过过道、客厅才能看到建筑的正门。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江阴路164-166号这幢红砖洋房楼梯宽大、雕饰典雅,遗留下来的西洋红朱漆欧式风情的木制百叶窗显得很温馨,房间保持冬暖夏凉。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这里住的便以普通上海人家为主。传说早前是李鸿章的家产这里共有同样四幢房,遗憾的是,在造南北高架时,拆了其中靠路边的两幢。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江阴路164-166号底楼。

江阴路上历史民宅
江阴路西至成都北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