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再现东晋合葬墓,女性墓室出现红色药丸,化验后让人寒心

 农俗闲话 2021-02-19

魏晋时期,有一个叫何晏的青年才俊,他不仅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还是一个文学天才,《诗品》的作者钟嵘就对其有较高的评价。不过世人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并不是因为他的才名,而是的另一项“成就”,首服“五石散”并使其成为一代风气甚至延续到隋唐时期。《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何晏对五石散的推崇,谓其有“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之妙用。加上他取曹操之女为妻,亦可谓是当时的名流,经他宣扬,跟风的人数不胜数,可见名人效应是多么的可怖。

在古代,死在五石散下的名人不计其数。比如魏晋南北朝皇帝就有多位,直到李唐初期,据说李世民也与其有关联。其实五石散的危害远远不止这些,一次偶然的古墓发掘让人们得以一窥五石散的真容。1965年考古人员在燕子矶人台山意外发现一座东晋古墓,在详细的勘察与历史文献对照后发现这是东晋尚书、左仆射王彬的家族墓葬。除了陪葬的金银财宝外,一处合葬墓引起了大家注意,通过墓内铭文得知是其长女王丹虎的墓室,但另一棺椁零散遍地已难确认其身份,在搜寻其余遗骸之时意外地发现了墓穴角落上一个普通的盒子。

但因室外,是不能贸然开启这类古物,回到研究室打开后发现里面装有数百粒褐色的小泥丸,初段断定当时丹药无疑,后经过化验发现其成分中含有大量的丹砂、雄黄和白矾等,基本可以断定其为五石散无疑。

五石散的历史相对久远,早在东晋之前便已存在,为求仙问道的炼丹家所发明。据说秦始皇是一个实验五石散的人。到了汉朝,虽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暗地里对道家丹药可是爱不释手,当时的李少君、栾大便炼丹的名义将汉武帝哄得团团转。他们找到了古人的方子加以改良随后开始烧炼金石一类的矿物,待其产生化学反应而或浓缩会挥发变小之时便是成药之际。不过在当时,这种东西还是在比较稀有的存在,到了魏晋的时候却完全变样了。

魏晋首先公开服用并加以推崇的便是何晏。何晏生来似乎就自带光环,其后曹操夺了其母认他为义子,加上其本身才貌双全素有“傅粉何郎”的美称,可以说与当下的小鲜肉网红明星一样,随便往哪一站便有一群的迷之粉丝,而且是男女老少趋之若鹜。加上他本身又是曹操的女婿,按常理这么聪明应该懂得收敛才对。然而人性战胜了理性,身份的光环与外界的花团锦簇让其流连于女色之间,然而终究白面书生体力难支,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升级版五石散。

五石散又有“寒食散”的称呼,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明确的记载了此方,意在治疗伤寒。但何晏根据自身的情况而进行调整,主要成分也改为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和赤石脂,五石散也因此从伤寒药变成了毒品,这与鸦片的演化颇有异曲同工之相。而魏晋风流的大致表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平时爱美和清谈,苦闷的时候就酗酒嗑药谈玄即所谓吹牛,这和五石散的风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他们后来的表现亦可看出一些端倪。贵为尚书的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就因为五石散而掉进茅坑,同为竹林七贤的刘伶则时常因为“行散”而裸奔,《太平广记》中还有许多没钱买五石散而假装虚荣的寻常人为了模仿名士行散而闹出的笑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