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箭设计师”龙乐豪:一生为实现梦想的“80”后

 念奴娇hmj 2021-02-19

 

题头语:2020年12月1日,“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实现了探月工程的重大突破。作为我国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月球探测工程原副总设计师,82岁的龙乐豪院士欣慰地说:“看到嫦娥五号飞向太空,我无怨无悔了,我为这个事业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没有虚度此生。”
为航天事业也曾“一夜白头”
01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海南省文昌航天发射场。“3、2、1,点火!”随着操作员一声令下,发射现场冒出金色火焰,映透山海。伴着巨大的轰鸣声,“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带着“嫦娥五号”探测器腾空而起,飞向距离地球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

看着火箭带着长长的火舌飞向深空,现场许多人为之流下热泪。作为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设计者、见证者、参与者,白发苍苍的龙乐豪院士更是激动万分:“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的最后一步,也是收官之战,意义非凡。” 

为了我国的航天工程,龙乐豪院士医生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及感受过发射成功的喜悦,也承受过发射失败的重压,甚至“一夜白头”。如今谈起这些,他依然感慨万千。

早在20世界70年代初,龙乐豪就协助总设计师主持了我国第一枚采用液氢推进剂运载火箭的总体方案论证工作,并主持了氢氧级火箭运送系统自生增压、滑行段推进管理、防爆安全设计等多个具有开创性的设计技术方案,均取得了突破性成就。此外,他还四次担任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二岗“01”号指挥员,履行火箭主任设计师职责,为我国的通信卫星发射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把卫星送入距地面3万6千公里的轨道,龙乐豪组织了长征三号及其发展型运载火箭的研究工作。当时,他提出采用“上改下捆”、“先改后捆”以及模块化、系列化、组合化与总体优化的思路研制,采用上百项新技术,使我国高轨道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从1.5吨提高到5.1吨,缩短了一年以上的研制周期,节约经费上亿元。

从1992年开始,我国开始承揽外国卫星的发射业务,合同金额达到数亿美元。龙乐豪领先参与了相关发射工作,不仅主持与外方的技术协调,还解决了星箭机械、电磁电气等诸多技术难题,确保了多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每次发射,他都亲临现场,指挥技术人员克难攻坚,细心检查,深得大家的尊重和信赖。

众所周知,航天工程是一项高科技事业,哪怕一点纰漏都会造成严重后果。1996年2月15日,我国利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代号为708的国际通信卫星时,火箭点火起飞后约2秒运行姿态就出现向右偏斜,飞行22秒时火箭就撞到了发射场对面2公里的山头,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俱毁。

消息传出,国内外一片哗然。作为火箭总设计师和发射总指挥,龙乐豪一夜之间急白了头,连问三个“为什么”。是设计错误还是其他毛病?龙乐豪带人经过不断推理和反复试验,最终确定火箭总体设计技术方案正确无误,原因在一个骰子大小的元器件中。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导线焊接有问题,在发射后3秒就断开了,从而导致了这次重大事故。

谈起这次发射失败,龙乐豪院士依然心情沉重。他说:“面对高难度复杂的航天工程,一定要胆大心细,勇于突破,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又要有不计个人得失,不惧挫折失败的奉献精神。”后来,他们围绕设计、生产、产品质量控制等工作进行全面复查,制定了数百条改进措施,确保了后续发射试验的成功。

 

一生只为实现“三个梦想”
02

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梦想与现实的距离。世界上最近的距离,也是梦想与现实的距离。龙乐豪院士曾多次谈起,他有“三个梦想”:一是上学梦,二是军工梦,三是航天梦。

1938年,龙乐豪出生在湖北省汉阳县一个农民家庭,家中兄弟 4个,父亲分别以“英雄豪杰”为他们取名。因家境贫寒,他自小要家人干农活,经受了很多磨难,也培养了吃苦精神。

6岁那年,龙乐豪在田间放牛时见水田里有泡泡冒出,估摸着那里有鳝鱼,就放开牛去抓鳝鱼。结果撒缰的水牛沿着水田边吃青苗边走,龙乐豪慌忙去追,不慎落入了一口深水塘。好在被人及时发现救起,他才幸免于难。

幼年时龙乐豪很想读书,可国家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直到新中国成立,他已满11岁,才得以走进课堂念书。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加之年龄比其他孩子大,他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求学机会,学习上格外用功,仅花了3年时间就完成了小学学业。

上中学后,学校每周有一次军事课,龙乐豪十分喜欢,并产生了军工梦。小时候,他亲眼目睹过日本侵略者滥杀无辜,十分痛恨,心想:一个小小日本国,竟然不远千里派兵到我国烧杀抢掠,主要是因为我国太贫穷,国防力量太薄弱,长大后一定要参与壮大我国的国防事业。

1958年,龙乐豪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就读导弹自动控制专业。1963年大学毕业以后,他进入国防科研部门,从事导弹火箭的总体设计,开始实现了自己的军工梦。从设计员、设计师、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到总指挥,他一干就是近六十年。

回忆过往,龙乐豪院士说“苦中有甜”。过去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缺乏研发经费,又有外国的技术封锁,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他和同事们在梦想与压力中前行,采用了很多土办法进行科技攻关。

有一次,他和同事需要制作400多根氢氧半喷管,没有降温炉,他们直接把管子拖进公共厕所,放进粪池里冷却,弄得一身的大粪臭。

研究推进剂时,要用液氢液氧做扩散实验。但龙乐豪等人对试剂的沸点、密度等基本数据一无所知,只好把试剂一点点洒出来,用风向和风速测定数据。试剂溅在手上,就会让手受伤变黑。那时,龙乐豪的手上经常斑斑点点。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1994年,历时8年研制的长征三好甲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龙乐豪十分高兴,挥笔写下一副对联:“一箭双星首飞传捷报,八年鏖战今朝定乾坤。”

随后,龙乐豪又担任了长征三号乙、丙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与发射总指挥。截止2019年底,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共发射106次,把116颗卫星送入太空。该火箭的技术性能、发射频率、年发射量及发射成功率,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此外,我国还利用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四次将嫦娥探测器送入太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奔月梦想”。

从东方红一号、气象卫星,到载人航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龙乐豪的航天梦一次次变成现实。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航天事业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系统工程,道路很艰难,很坎坷,得经过很多的挫折。对于航天事业来说,1万减1,不是等于9999,而是等于0。成功是差一点的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的成功。”

 

让航天事业薪火相传
03

因为在航天事业上的突出成就,龙乐豪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等诸多奖项,还获得了首届"五一"劳动奖章,并成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荣誉属于过去,希望更在未来。银发闪亮、精神矍铄的龙乐豪院士谦虚地说,作为一个从牛背上走下来的火箭设计师,如今他也是年届八旬,但航天梦还在继续,自己眼下的主要工作就是“保驾护航、谋划未来、提携新秀”。

这言辞恳切的12个字,表达了一位老科学家对航天事业的挚爱、责任和担当。这些年,他不顾年高体弱,经常奔波在祖国各地,到各大中院校举行科普讲座,为广大青少年普及航天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火箭只是十分专业,但龙乐豪院士总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晦涩变得通俗易懂。在与学子的精彩互动中,更是妙语连珠。有一次,他回母校汉阳一中做了一场《中国的火箭与航天》讲座,用一句“我是一个‘80’后老人,和你们的差距并不算远”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和学子们的距离。

在讲座中,龙乐豪院士还告诉他们: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让定位服务价廉质美。北斗卫星成功组网后,定位服务便成了“白菜价”。现在,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处在黄金发展时期,舞台非常广阔,值得有志青年去热爱,去投身。

他还鼓励青少年从小要有梦想,并坚持为梦想而奋斗。他说:“奋斗的征程中不可能不遇到困难,总会有坎坷,有失败。只要不畏挫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就一定能实现梦想。”

(此文刊登于《老年人》2021年第一期,感谢编辑徐云华老师)

END


作者:念奴娇,本名胡梦姣,退休医生,虽已鬓角染霜,但仍怀梦想,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愿做一个向善向美的码字工,通过文字与一些有趣的灵魂对话,愉悦自己,温暖他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