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禄国东王长眠大运河畔

 闻诗人 2021-02-19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城北,有一苏禄国东王墓。墓侧有御碑、石人、石马、石羊等。在这座墓中长眠的,是永乐十五年(1417)来中国的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剌。墓侧还有三座略小的墓,埋葬的是东王妃和他的两个儿子:安都鲁和温哈剌。
     苏禄国位于菲律宾的苏禄群岛上,以出产珍珠闻名于世。在明代,苏禄国便同中国开始了友好往来。据《太宗文皇帝实录》记载,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八月,礼部官员奏知:西洋苏禄国的东王、西王和已故峒王的妻子,各率其亲属、随从计三百四十余人,来北京朝见皇帝。朱棣谕礼部大臣,按照接待满剌加国王的规格予以接待。
       满剌加,今译为马六甲,永乐初年与明朝建立了藩属关系。永乐九年(1411),满剌加国王率其妻子陪臣五百四十余人来朝。永乐帝命中官和礼部侍郎在京城近郊设宴接风;礼部官员将客人安排在会同馆下榻。尔后,永乐帝在奉天殿亲自设宴招待。在华期间,每天光禄寺“致牲牢上尊”。临行之时,皇帝赐宴于奉天门,并多有赏赐。
      苏禄国王一行,从福建泉州登岸,经苏州、杭州沿京杭大运河至北京,沿途受到隆重接待。八月辛卯(初八日),永乐帝接见了苏禄国东王、西王和峒王,赐以诰命,及冠、服、玉带、金银钞、丝织品、器皿等物。苏禄国王等则献上了金缕表文、珍珠、宝石、玳瑁等物。
      八月庚戌(廿七日),苏禄国东王一行要回国了。永乐帝在奉天门设宴饯行,赐予三王每人金镶玉带一条、黄金百两、白金二千两、罗锦文绮二百匹、绢三百匹,钞一万锭,钱三千贯,金绣蟒龙衣、麒麟衣各一袭,随同来的头目等人也各有文绮彩绢钱钞赏赐。
      苏禄国王一行由明朝官员陪同,登船沿大运河南下回国。船行至山东德州,东王葛叭答剌不幸染病,医治无效,殂于馆驿。永乐帝接到讣闻后派遣官员致祭,命有司以王礼安葬,墓前树碑,永乐帝亲自撰写了碑文。永乐帝遣使带去敕谕给东王长子都马含,敕谕说:“尔父……远涉海道,万里来朝。朕眷其诚悃,已锡王封,优加赐赉,遣官护归。舟次德州,遭疾殒殁,朕闻之深为哀悼,已葬祭如礼。尔以嫡长,为国人所属,宜即继承,用绥蕃服,今特封尔为苏禄国东王。尔尚益笃忠贞,敬承天道,以副眷怀,以继尔父之志。”东王的妻及长子回国了,其王妃葛木宁、次子安都鲁、三子温哈剌及侍从十人被允许留居德州守墓,三年后再回国。
       据《明史·外国列传》记载:“永乐二十一年(1423),东王妃还国,厚赐遣之。”那么,守墓的两个儿子以其从人回苏禄国了没有呢?没有,他们留在中国了。据《清史稿·世宗本纪》记载,清雍正十一年(1733)六月,苏禄国王奏知清帝,说他的远祖东王在明永乐年间来朝,病逝于山东德州,长子归国嗣王,次子安都鲁、三子温哈剌留守坟墓。其子孙分为安、温二姓,岁领额设祭祀银八两。苏禄国王请求“以其后裔为奉祀生”,此请得到了雍正帝应允。奉祀也称奉祠,在明代为王府官名,掌管祭祀等事。成为“奉祀生”,即意味着被纳入清廷的官员系列,可享受清廷配发的钱粮。从此苏禄国东王在德州的后裔,以温、安为姓,成为永久的中国居民。
      据《明史》记载,有明一朝,与中国建立往来的海外国家有六七十个,近至东南亚,远至欧洲、南美洲。苏禄国不过是其中之一。  
      大运河也是友谊河,是连接中国与各国友好交往的通道和纽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