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韦新套路出现!堪称坦克的克星,可惜缺点也很明显

 静海君 2021-02-20

春节假期总算是过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说是受尽了煎熬。每天都能遇到脾气暴躁,故意演的队友,不过我也要感谢他们,正是因为他们我才有机会去尝试典韦的新套路。

我之所以会发现这个新套路原因很简单:选完典韦后,由于队友也要打野,我就只能被逼对抗路了。被抢位置确实心里不大舒服,结果进游戏忘了换技能,还是带的惩戒,想想破罐子破摔,试了一下黄刀典韦,结果效果出乎预料的好。

为什么典韦可以出黄色打野刀呢

不试不知道,一试才知道典韦是真的很适合出黄色打野刀。

⑴为什么黄刀很适合典韦用呢

之所以说龙鳞利剑(下称黄色打野刀)很适合典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的狩猎被动。狩猎被动可以让使用者获得额外的真实伤害能力,而这个对于典韦来说真的特别重要。

⑵黄刀和典韦的适配程度

⒈移速加成

从二级开始,黄刀就会额外附加移速属性。二级的时候增加5%,三级的时候增加10%。并且更为关键的是,只要将黄刀升到二级,惩击就会升级为狂焰惩击,使用狂焰惩击后,使用者会获得50%持续衰减的移动速度。

基础属性有移速加成,cd仅为30秒的狂焰惩击更是可以提供最高50%的移速加成,这两者相加可以为典韦增加一个十分舒服的追击/撤退方式,再也不用考虑一技能是用来追人还是用来解控了。

⒉和反伤刺甲的契合

大家都知道反伤刺甲在受到物理攻击的时候可以反弹一部分的伤害,而典韦的大招在命中敌对目标后会让他在接下里的5秒获得真伤效果(典韦造成的所有伤害都会附加目标3%最大生命值的真实伤害)。

就如上图,在项羽攻击典韦的时候,他连续地受到266(反甲反弹伤害后,典韦大招造成的真伤)以及76(狂焰惩击的持续真伤)的真实伤害。即使典韦持续被控,即使典韦没有继续攻击,他都可以通过这两个真实伤害对目标造成极为不俗的伤害。

从这些角度来看,黄色打野刀确实很适合典韦出

黄刀典韦的缺陷也很明显

和优点相比,黄刀典韦的缺点也很突出。

⑴黄刀典韦只能走边路

确实黄刀很适合典韦,但是如果从打野刀的角度来考虑的话,黄刀确实不是第一选择,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⒈攻速打野刀(贪婪之噬)效果更好

攻速打野刀除了可以给使用者提供物理攻击力之外,还可以提供用处极大的冷却缩减属性。也正是有它的存在,典韦即使只出一个暗影战斧也可以将冷却缩减属性堆满(还有蓝buff)。

⒉肉打野刀(巨人之握)也不差

黄色打野刀虽然可以额外提供真伤效果,但是这个真伤是不可以再触发典韦大招的百分比真伤的。和黄刀相比,肉打野刀的献祭被动确实完美触发典韦大招的百分比真伤。

⒊最关键的一点

对于攻速打野刀和肉打野刀而言,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额外增加使用者对野怪的额外伤害。

这个效果对于其他英雄而言可能仅仅只能增加打野效率,但是对于典韦而言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由于打野刀增加的伤害可以直接提高典韦二技能的吸血效果,所以增加60%伤害就相当于又增加了60%实际吸血量(这个伤害还参与暴击)。

也正因为如此,典韦是十分需要打野被动的,可惜的是,黄刀没有。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典韦不需要和野怪打交道呢?答案就很明显了——对抗路

综上所述:黄刀流典韦最适合的只能是对抗路(打野也能玩,只是效果相比攻速打野刀差点)。

⑵边路典韦的尴尬之处

黄刀流典韦确实有很强的真实伤害,有不错的开团能力(双加速效果),甚至说有一定的收割比赛终结比赛的能力。但是玩对抗路,典韦有一个致命缺点,这个缺点即使是黄刀也无法弥补。

由于被动的原因,典韦在打野的时候前期很弱。和打野相比,对抗路的典韦前期更弱。就拿  下图这些最常规的对抗路英雄来说,在对线期,典韦几乎没有一个能打得过的。打不过意味着没有线权,没有线权意味着只能龟缩守塔,猥琐补兵。而在你补兵的时候,对方英雄就可以选择各处支援或者反野抢河蟹。

这个版本的节奏很快,快到10分钟左右游戏局面大多已经定型的程度。虽然打野典韦还可以通过避战通过发育来弥补前期的弱势,但是对抗路典韦就不行了,他需要直面对面强势英雄。相当于自爆一路的情况下,除非天胡开局,不然典韦真的很难在对抗路立足。

除了前期强度较低之外,对抗路典韦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蓝不够。除非是频繁的回家,不然典韦即使再省着用技能也一定要出一个回蓝装才行,而这又会耽误典韦的发育。

综上所述:虽然黄刀流典韦可以造成大量的真实伤害,在他面前就没有坦克这一说,但是由于自身技能问题加上对抗路竞争压力确实大,导致游戏很可能在他发育起来前就已经结束了。

不过呢,如果对面的对抗路英雄对线不那么强势,我们确实可以考虑用黄刀流典韦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千万不要强行玩,很容易输)。

以上,我是认真写攻略的静海君,喜欢记得点个关注,谢谢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