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德画墙】《啸傲林泉》——丰沛呈现魏晋精神(第10期)

 杨韬的文件1 2021-02-20

作者:叶武林

镶嵌作者:史跃军

艺术监制:叶武林

材料工艺:天然大理石镶嵌

尺寸:370cm x 2200cm

辅助制作厂家:广东云浮-美地石材

写意画墙——读叶武林《啸傲林泉》有感

牛年伊始,常德市民再次漫步在沅江南岸,会惊喜地发现:在举国抗疫的2020年,常德画墙没有停下建设的脚步,又有40余幅作品上墙,在总规划120幅壁画作品中,已经创作安装完成过半,常德画墙向着中外一流,百年不朽的中国当代壁画博物馆的目标又扎实地迈进了一大步。

在常德画墙群星璀璨的艺术大家中,叶武林先生不能说是最知名的大家,可却是获得过国家级大奖最多的艺术前辈。他曾获得全国美展的金奖、铜奖和优秀奖,这些奖项被称为“中国美术创作奖”,这是美术界最高的荣誉。

此次我们有幸请到叶武林先生参加壁画创作,先生果然出手不凡,为常德画墙奉献了一幅别具一格的大家精品。《啸傲林泉》画稿是一幅大写意中国画,在我记忆里,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当代壁画家,几乎没有谁敢用大写意手法尝试完成壁画作品。原因是:大多数壁画内容复杂,工艺性强,因此几乎所有壁画家都摆脱不了精致的描绘,装饰的画风,和程式化的构图、造型,致使壁画家创作时往往过于拘谨。壁画家经常自嘲为画匠,似乎墙壁上的艺术,注定无法张扬艺术家个性,无法释放艺术的激情,这也是中国唐以后的文人画家鲜有涉足壁画创作的重要原因。而叶武林先生的这幅壁画完全打破了我们这些专业人士对壁画的认知,毫无顾忌地将中国文人画的极致——大写意的画风搬上墙壁,这无疑是极冒险的尝试,也是对壁画禁锢大胆的突围。更使我拍案惊奇的,叶先生居然选用天然黑白灰石材完成这幅大写意作品,用天然石材的色泽将中国画的墨分五色诠释得淋漓尽致,让我这个壁画晚辈叹为观止。常德画墙上马赛克手法的作品很多,但都是用人工烧制的彩色玻璃马赛克拼嵌而成,天然石材马赛克在整个当代壁画界也少有人尝试,这种材料语言更是常德画墙中的第一幅。感谢叶武林先生又为中国当代壁画博物馆奉献了一种全新的材料形式。而材料和内容的完美结合更给中国当代壁画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孙韬

《啸傲林泉》故事选自魏晋时代《竹林七贤》的传说。生逢乱世,难有作为、不愿作为、不屑作为的士人,以退隐山林的方式求得解脱。松、竹、石是他们精神家园的象征。画面意境源自嵇康所做古曲《风如松》。

《啸傲林泉》现场图

这幅壁画以黑白灰为基调,利用天然大理石本身的色彩和纹理来实现。画面主体人物采用暖灰色调的小颗粒石材进行精细镶嵌,山、石、松竹部分运用冷灰调的大块石板进行拼镶,背景部分用水刀技术进行流线分割,整幅作品将意大利传统的镶嵌手法与当代的自由拼镶手法以及水刀这几种艺术表现形式结合使用。为了更好的表现画面的古朴、沉稳,我们特意对石材表面进行了仿古处理。

丰沛呈现魏晋精神

《啸傲林泉》画的是中国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是叶武林先生为湖南常德市的“常德画墙”创作。长22米、宽3.7米的马赛克镶嵌壁画已装置在沅江岸边的4公里长的壁画长廊中。

《啸傲林泉》是叶先生创作生涯中用时最长、修改最多的其中一件美术作品。叶先生创作的壁画《啸傲林泉》第一稿在2018年初早已完成,并获得常德市主办方的通过。出自内心对创作的严谨,他利用画墙工程建设滞后的1年多时间里,依据自己对“七贤”人物的理解,反复推敲人物的造型、布局及环境的设计,对壁画反复修改,多达四稿。

叶武林先生绘制作品草图

“竹林七贤”体现的魏晋风骨是中国文人修身寄怀的一种精神标志,千百年来,不少画家先后创作过《竹林七贤》,大多依据七人常在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聚会的“传说”而设计,画面七人团团围坐,抚琴赋诗、纵歌饮酒……呈现风流倜傥、闲致优雅的气息。

制作方案讨论

而叶先生创作的《啸傲林泉》在环境设计、人物造型和命运结局上和以往的美术作品都不雷同:在环境设计上,将坚硬的石头和挺拔的松树代替摇曳的竹林,将人物置身于比较沉重、压抑的环境中,他们虽然远离功名利禄,但难于摆脱乱世的险恶;而卷首一角展开的大鹏巨羽,用浪漫的色彩丰富了画面的语境,让人产生联想,在归隐山水的同时不忘凌云之志,从而让环境烘托了人物的形象,有了“伯牙鼓琴、志在高远”的意境。

镶嵌拼贴过程

在人物造型上,宽衣博带,粗服乱头,乡野狂士,以性真情逸的本真状态代替了风度翩翩的高人雅士形象,向秀遥望展翅大鹏,嵇康端坐抚琴,阮咸、山涛和之,阮籍仰天长啸,刘伶则酩酊大醉,王戎独自坐船逍遥,其中向秀袒露肩膀、阮籍裸露脚丫、刘伶袒胸露肚,这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自然表达了文人宠辱不惊的旷达心态,本真的人物造型体现了人物主张的人本精神,折射出魏晋名士的生活情趣和政治态度。在人物命运上,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士人以极具个性的个体实践,对退隐山林的士人命运作了不同的解读,他们因性格不同,境遇不同,志趣不同,导致命运不同,而七贤命运的终极色彩是灰色的悲剧,折射出一代知识分子的报国理想遭到破灭后的无奈选择。

镶嵌拼贴局部设计

 “竹林七贤”活动是在三国魏正始年间(公元240—249)。历史上最早反映《竹林七贤》的美术作品是南京出土的南朝陵墓中的砖画《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上七人和荣启其分坐在在树林之中。唐代孙位画的长卷《高逸图》(《竹林七贤图》残卷),也基本沿袭了砖画风格。明代后的画家画的《竹林七贤》才成为聚会于竹林之下的构图。

镶嵌制作过程

叶先生觉得《啸傲林泉》画“七贤”不重在他们聚不聚,重在如何深层次展示魏晋名士的精神风貌?他们虽都崇尚老庄思想,多才多艺,但面临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时,各自的价值取向却并不相同,采取了不同的逃离现实的方式,以图挣脱世俗。而《啸傲林泉》不停留在魏晋名士追求心灵自由的层面,而是更深层次地体现他们无视功名利禄的鸿鹄之志,让知识分子的人格与精神得到升华。过往介绍,嵇康在七人中有精神领袖之说,对向秀用的笔墨较少,其实向秀对老庄之学有深入的研究,作有《庄子隐解》,后生郭象在《庄子隐解》补充完善了《庄子注》,向秀对老庄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制作过程

《啸傲林泉》让向秀在卷首遥望展翅大鹏,给观者带来联想:“七贤”的境遇在中国历史上重复上演,是逃离后沉醉于酒乐之中消极于世?还是逃离后不抛弃家国情怀,以积极的心态从老庄思想中寻求 “无为而治”的兴国之道?向秀不仅是竹林七贤思想内核的丰满体现,也体现了历代文人对民族深沉的爱!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仅是心灵自由的追求者,也是精神家园的守望者!让作品有了不同时代相同意义的价值!这正是叶先生在创作《啸傲林泉》时,以悲悯的情怀对魏晋风骨的一个新的解读,也是作者的精神取向和作品主题思想的一种契合!

作品上墙安装

著名作家郑集思这样评论:“这个题材作品不少,但这种气韵的我第一次见,魏晋精神的丰沛用饱满的构图表现,松竹石既是肌理又是思想。”

文/汤建驰

作品欣赏

请横屏观看

《啸傲林泉》全图

艺术家简介

叶武林

中国美术家,

艺术创作活动涉猎油画、壁画、水墨、雕塑等领域。

曾获第十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创作奖”金奖、铜奖、优秀奖。

“全国优秀城市雕塑评比”2013年度大奖。

首届、二届、三届“全国壁画大展”大奖等。

史跃军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00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高级研修班研习壁画。

2009年赴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攻读硕士,

同时在意大利拉文纳美术学院研修马赛克镶嵌壁画艺术,

2014年年底回国继续任教。

壁画作品入选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荣获第十三届中国美术创作奖“铜奖”(合作)

叶武林作品

受难者 综合材料 280x2000cm 2000年 

装置在中国现代文学馆

受难者(局部)

茶馆 家 祝福綉像 彩色玻璃窗 360x1100cm 2000年 

装置在中国现代文学馆

女神 白杨礼赞 原野綉像(局部)

润物旺根 青铜 303x2800cm 2012年  

装置在福建石壁客家祖地

敬天穆祖

千年古县 石雕 360x1350cm 2016年 

装置在福建宁化客家博物馆

图文/叶武林、汤建驰

编辑/贺鹏琪

主编/贺鹏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