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具有“深井思维”

 琢磨君专栏 2021-02-05

之前,我已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曾国藩是“长期主义”的践行者,正如他的那句名言所说: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其实,曾国藩的这种独特思想,都是从儒家先哲圣贤那里一脉相承而来的!

比如,《尚书》中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即: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孔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即:比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候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比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

孟子则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尤为弃井也。”即:做事好比掘井一样,掘到六七丈深还没有见水,仍然只是一口废井。

老子还说:一般人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可见,在中国古老的智慧里,有很多关注长期主义的思想。

曾国藩作为晚清名臣,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他之所以能够最终取得巨大成功,也都是得益于他的长期主义战略思想。

他在家书中这样写道:

“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这句话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就是:下功夫做大事就好比挖井取水,与其挖几个井都挖不倒泉水,还不如老是守一口井挖下去,一定全力挖到泉水,这样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曾国藩的这番话真可谓是道出了人生真谛,诠释了做人做事成功的秘诀,即:真正厉害的人,都具有“深井思维”!

其实,人生就如挖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挖口井,慢慢走上一条精进之路,掘井及泉,这样才会有所收获。

就如白岩松在演讲中所说:三十岁之后,就要开始选定目标做减法,打深井!我接触了很多人,都是做减法成功的人,我几乎没有见过不断做加法成功的人!

无独有偶,众多优秀人士都欣赏做人做事专注精一的“深井思维”。

作家贾平凹说:“人活在世上,干不了多少事情,就算是你专心,一心一意,心系一处地办一件事情,都不一定办好。所以说,一定要专心地干一件事情

企业家任正非也说:年轻人要持续不懈地努力,不要认为自己很聪明,今天搞搞这样,明天搞搞那种,可能青春就荒废了。能力是有限的,扎扎实实地只做一件事情,可能很成功。

一个人真正心智成熟,是从具备“深井思维”开始的。

曾国藩30岁开始规划人生,接纳“深井思维”,他发誓学做圣人,“只管耕耘,莫问收获”,他给自己专门制定了“修身十二条款”,规定自己每天要早起、静坐、读书、练字、保养身体等等。

就是这些看起来非常不起眼的小习惯,积累了30多年,便在无形中成就了曾国藩的伟大,就如他平日里所说: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其实,这也是老子早就强调的“圣人成大事的思想”: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我们在生活中把小事和容易事都做好了,然后持之以恒,继续挖深井,便会在水到渠成的过程中把大事和难事也都做好。

举个正面例子,如果我们慎重选择好一个有前景的行业,然后深耕3到5年便会小有所成,10年后,便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乃至于是取得更大成就。

这就好比是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再举个反面例子,朋友A想学好英语,但是前后换过很多教材,最后英语成绩也不见提高。于是我对他说:任何一本教材,只要你坚持学完,把知识点吃透,就能把英语学好。

其实,曾国藩早就告诫过大家:读书要做到“不二”,一本书如果没有看完、吃透,就断不能看其他书,如此东翻西阅,只会让自己成为“门外汉”,白白浪费时间。

不论是读书学习,还是做人做事,曾国藩都是力求一个“恒”字和“专”字,以“深井思维”为核心,因此最后往往能够取得大于常人的成就。

就如国学大师梁启超在点评曾国藩时所说:曾文正公,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