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画家:从被人瞧不起到画作卖百万!

 二小书法 2021-02-20

还记得几年前,一则“北大毕业生菜市场卖猪肉”的事件轰动全国,令所有人惊掉下巴!多少人为了能上这所大学,不惜头悬梁锥刺股,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可他上了这所大学,毕业却干起了杀猪匠的行当。
前面为了齐家治国而读书,后面却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这反差也忒大了!
如果说,是因为有文化而没干有文化的事,他颠覆了人们的认知,那么,接下来要说的这位正好与之相反——他没有文化却干着有文化的事。

他叫熊庆华,来自湖北仙桃,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用几个关键词可以形容他:留守青年、蠢材、另类、懒汉、反面教材、画家。过去的20多年里,他是村里唯一一个“留守青年”。农村有“留守儿童”一说,还有“留守青年”?有,在家游手好闲的青年人,就叫“留守青年”,估计这个词是为了说得好听才有的,反正不是啥好话。
这天,他背着大包小包从城里回了农村老家。走进村口,遇到了昔日的几位长辈在那,东家长李家短的闲聊。见他走来,其中一人说:“这不是阿华吗,你又回来了呀!”瞬间,他的脸就红了起来,低着头说:“嗯,回来了。”还没有走多远,他就听到这几人在背后议论,“熊家出了个没出息的家伙,真丢人”。不想再听到别人这样议论自己,他加快了脚步,匆匆回了家。

打工回家虽说不上喜出望外,但至少也应该开开心心吧,那么为何他不是呢?又为何村里人要说他又回来了,之后还议论他呢?因为这不是他今年第一次回来,准确的说已回来N次。
之所以这么频繁,是因为他在城里所打的每一份工,没有一个坚持过10天的,干干这个觉得不行,就不干了,干干那个觉得不行,就回家了,用老一辈人的话说“百事不成”。因为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他成了村里人人皆知的“懒汉”、“精神病”、“另类”、“蠢材”,成了全村教育子女的反面教材。

他受尽了冷眼和嘲笑,然而,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另类”,在之后的数年里,他把自己关在一个昏暗封闭的房间内,在没有老师也买不起画布颜料的情况之下,固执地坚持着一个看来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信念——我要当个画家。
后来让所有村民跌破眼镜的是,他居然真的搞出了名堂,而且被外界赋予了一个名字,叫“中国梵高”,也有说是“中国毕加索”的。

二〇一六年,熊庆华在北京举办了个人书画展,画作展览一周后,所有的作品被抢购一空,销售额超过130万。如今,他和国内一家艺术机构签了约,每年有30万元的保底收入,他不再为衣食担忧,终于可以安心作画了。当年被村民们贬损的“蠢材”,现在已成为中国画界的一颗新星,将来必然会大放光彩。
如果那位北大才子成了画家,我们不会觉得稀奇,但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人成为画家,就让人不可思议了。一个看似没有文化的人,却干着一件很有文化的事,打心底让人佩服,也许这就是“王侯将相本无种,莫以成败论英雄”。
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熊庆华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