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大校长:没有学者拜见官员的道理!

 二小书法 2021-02-20

中国人民大学陈传席教授写过这样一幅对联:“十载狂名惊俗世,半生冷眼对庸官。”
如果用这副对联来形容前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我觉得最为合适,因为他始终秉承一个信念,一个让他不惜被免职的信念——只有官员拜见学者,没有学者拜见官员的道理。
一九七九年,刘道玉从教育部高教司司长任上请辞,主动申请回到饱经沧桑的母校武汉大学,立誓要恢复武大历史的辉煌。
回校后的第三年,四十八岁的他成为了校长,是当时中国重点大学最年轻的校长,没有之一。上任不久,他便开始大刀阔斧地搞教育改革,先后推行了学分制、主辅休制、转学制等一系列举措。
一九八八年,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刘道玉突然被免去武汉大学校长的职务,关于被免的原因众说不一。有的说他搞教育改革从不向上级报告,是特立独行惹的祸。也有人说他搞教育改革过于激进,触碰到了某些人的利益。还有人说他性格过于强硬,思想太过单纯。
然而,武大的每一位校友都认为,刘道玉是武大的精神力量,是他们“永远的校长”。
“当时的武大朝气蓬勃,让人感觉每天都有新气象,每时每刻都有新空气。”现任武大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的张星久说,“学分制让有想法的学生获得了充分空间,周围同学有写小说出名的,也有同学在本科期间发表轰动学术界的论文,还有学生社团,可以跳交谊舞、谈恋爱……”
对于刘校长,其实易中天先生最有发言权,因为他是一九八一年武大代培的硕士生。
当年按照政策他毕业后必须要返回生员地工作,刘校长看中他的才华,层层争取,力争留下他,最后以武大五个本科生的名额换取了易中天留校。后来导师胡国瑞告诉易中天,当年他希望就此事打电话约见刘校长,刘校长则在电话的另一头说:“自古以来只有官员拜见学者,没有学者拜见官员的道理。你不用过来,我去见你。”
二〇〇七年,易中天回母校演讲的时候提到了这件事,并介绍了这位改变他命运且已离任20年的老校长:“没有刘校长,我的命运将是什么样,谁也说不好。可以说,没有当年的他,也不会有今天的我。”
今天看来,在刘道玉心中,让学校发展得更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是一个校长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他不畏权贵,敢于直言,曾经为了保护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公开与省里领导叫板,批评这位领导的水平不如一个生产队长。说到这,笔者不禁想到了钱穆先生的一句话:“只认得真理,不认得利害,即使放到刀俎上,也只认真理。”
二〇一五年,当《人物》杂志采访刘校长的时候,他则对记者说:“我姑妄言之,你们姑妄听之,能写的就写,不能写得不写,你们不能丢了饭碗。我无所谓了,我的饭碗可以丢,头也可以掉,做之任之,如果没有这个担当,我就枉然当了一个知识分子。”
耋耄之年的他依然这么血气方刚,笔者以为,我的偶像校长郑强和主持人小崔,都无法与之匹敌。
如今的刘校长已年近九十,当人们谈到教育问题时,他依旧表现的很激动,甚至有很多事他都看不惯,常常感叹:我爱莫能助呀!因此,用“十载狂名敬俗世,半生冷眼对庸官”来形容刘校长,我觉得再合适不过了。大家觉得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