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已进入非常“浮躁”的时代?

 二小书法 2021-02-20
书法已进入非常“浮躁”的时代?我的观点是:书法只能之于书法!
近日,一篇名为“中国书法已进入了非常“浮躁”的时代,主要有三个表现形式”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
文章称,当今书法界,浮躁之风的三个表现为:急功、造假和烂作。
急功——书家不在书法上下功夫,却在溜须拍马上苦心钻营,将书场当作“官场”,妄图“一步登天”;
烂作——书家成名后,潜心创作的时间少了,各种社会活动却日益增多,或因人情应酬,或因经济利益创作了大量水准不高的“应景”之作;
造假——在利益驱动下,干脆将创作抛之脑后,作者出名冒充作者,作品出名伪造作品。
就目前中国书法界现状来看,文章作者所言非虚,三个表现形式的确存在。
先来说急功。
如今,书家想要进入书画市场,第一个门槛便是中国书协,也就是说,你必须是书协会员才行(不是书协定的,而是市场定的),你还别不服,市场就认这个。
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虽然书协是个艺术组织,但毕竟还是由人组成的,免不了人情世故,那么,请客吃饭、拉关系、攀亲戚也就成了“常情”,“二大爷三姑夫表舅的侄女外甥的孙子,帮帮忙”,用尽一切办法只为混得“小蓝本”。
书家入展获奖可以提升名气,而想要入展获奖必须符合评委的口味,也就有了“评委喜欢什么我就写什么”,甚至直接模仿评委的作品。
再来说烂作。
烂作可分为两种:人情应酬和利益应酬。书家成名后,各种社会活动却日益增多,“给我写几幅字”之类的人情自然也就增多,大都是迫于面子写出来的东西,能好到哪里去?
画商100张、200张的大量订购作品,短时间内要大量创作,书家成了机器人,写出来的东西又能好到哪里去?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这样的作品。
最后来说造假。
造假历朝历代都有,并且不光书法一类,绘画、篆刻,甚至其他商品,造假似乎已经成了文化界里的“新文化”。
方法简单:人出名冒充人,作品出名伪造作品。目的明确:谋取利益。有的是单打独斗,有的竟是团伙合作造假。
2017年,央视2套《经济信息联播》曝光了一个专门制贩假冒范曾书画作品的团伙。
他们分工明确,画画的只画画,题字的只题字,盖章的只盖章;他们造假水平之高,仿真程度就连范曾本人都无法辨别;他们获取利益颇丰,仅团伙中的一个人,几年时间就从中获利700余万元。
文章中还说,书法是纯粹的东西,书道与官道毫不相干,书法一旦与政治挂钩,成为升官发财的途径或者成为政治资本,它的纯粹性就遭到了破坏,纯洁性也就受到了玷污。
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书法就该是书法,不该牵涉其他东西。
书法单纯之于书法时,过去大家层出不穷,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米芾……书法不单纯之于书法时,今天大家谓谁?可见,书法只能之于书法。大家觉得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