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苏|成长后,我如何处理与原生家庭父母的关系

 阿苏心理工作室 2021-02-20

亲子活动

说到与原生家庭父母的关系,我们常用的词语都是相爱相杀,爱恨纠缠。

一提到如何与原生家庭父母相处,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很头疼的事情,远了会思念牵挂,近了又愤怒怨怼;不理会内疚,亲密又刺痛;彼此互相关心,见面不免互捅;好不容易亲近几分钟,隔不多久又风云突变;满怀期待回家,爆发战争退场;以为家里是安乐窝,最后才发现是削骨地;父母太过宠爱,将儿女溺爱成寄生虫;幻想中最亲爱的爸爸妈妈,有时会变成最不想见的两个烦人,催婚催孕催二胎,买房买车升官发财……

世界上有多少个家庭,就有可能上演多少种精彩的家庭亲情剧。

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对于自己的原生家庭的自我分析也进行了十多年,经历了十多年的血与泪的痛苦的挣扎成长,我在潜意识层面面对了自己的原生家庭,面对了与父母的爱恨情仇,与妈妈的共生粘缠的关系,与父亲的鄙视疏远关系,直面自己的恋母情结,直面自己的弑父情结,完成了内心中好妈妈和坏妈妈的整合,包容了无能的父亲和本分的父亲的完整。

我自己成为了我自己的父母,又让原生家庭的父母在我的心理世界里各归其位,我有这样的爸爸,我有这样的妈妈,这就是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不完美,他们伤害过我,他们爱过我,我面对了这所有的一切,面对了所有的历史,面对了所有的伤害,面对了所有的爱与关心,我恨他们,我爱他们。

从今往后,我不再期待我有更好的过去,我面对了自己的不完美的过去,受过的伤,得到的不完整的爱,得到有条件和交换的爱,这些都是真实的存在,我不否认,不排斥,不抗拒,我承认它们,容纳它们,面对它们,与它们同在。

而后,我将如何与原生家庭的父母相处呢?

我的核心原则是亲密而有间,本分而相系,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体现:

 

一、做好儿子的本分

作为儿子,我有着自己的责任,父母年龄大了,我得负责照顾他们,我平时一般都是从几个方面做的。

1、每个月定期给双方父母生活费,保障父母的基本生活所需。我们夫妻对彼此的父母都是一视同仁的,每个家庭的父母养育大自己的儿女,我们组成家庭,对于双方父母都同样重视,所以两家的生活费都是固定的,具体数目就看大家自己的经济实力,我们家很多年都是如此安排的,这样夫妻之间也比较和谐。

2、逢年过节陪伴父母,父母的生日,重要节日和过年都是家庭的聚会日,这个时候的礼金又是另外的,不在生活费之类,根据经济状况来,也是双方父母都是同等的,反正给我父母多少,就给老婆父母多少。

3、父母生病时照顾,负责医药费,这个一般都是与姐姐平摊,我和老姐很默契,彼此一个眼神,一句话就说清楚了,不会因为金钱什么的纠缠,都是为父母好,彼此贡献儿女的一份力。

4、平时有空的时候去看望父母,一起吃个饭什么的,聊聊天,走的时候我一般都会抱抱妈妈,亲亲妈妈,也抱抱爸爸。因为工作很忙,有时和父母待不了多久,但是在一起的时间,还是比较温馨的。

二、允许父母如其所是,

对改变父母绝望

 

经历了这么多年和父母的相处,也经历了长期的心理成长,看过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明了了心理的规律,我明白了:我改变不了我的父母,我对于改变父母完全绝望,我尊重他们,他们就是这样的吵吵闹闹一辈子。妈妈强势,控制,贪财,小气,爱表现,喜欢管控爸爸,打压爸爸,显示自己厉害,对爸爸呼来喝去,说话尖酸刻薄,喜欢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爸爸固执,懦弱,没有主见,贪玩,怕死,各种作死,躲着妈妈抽烟,喜欢看电视,邋遢,喜欢捡垃圾,什么好衣服都可以给你穿出农民工的味道,妈妈的传声筒,等等,这些说的都是缺点,我爸妈也有很多优点的,就是面对他们的这些缺点,我现在丝毫不为所动。

允许父母就是这样,我的爸妈就是这样的,我不再去改变他们,让他们变得更好,变成我理想中的爸爸妈妈,这是一种心理暴力,也是一种心理幻觉,我得尊重我父母的身心水平的现实,这就是他们的人生决定的,不是按照我的想法去改变的,我不是他们的上帝,我只是他们的儿子,我做好儿子的本分就好了。

 

三、不介入父母的关系,

他们自有其相处规律

从小到大父母总喜欢吵架,小吵大吵,基本上天天都吵,特别是妈妈总是找爸爸的碴,什么时候什么事情都可以怼老爸一顿,爸爸喜欢躲着妈妈,要不就坐在电视机面前一动不动装菩萨,要不就自己骑个电动车出去溜达,不和你在一个屋檐下待着,出去捡点废品,或去种点菜,然后自己偷偷的抽烟,一般都要忙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才回来。妈妈管不住爸爸,总想着控制爸爸,希望他不要抽烟,不要乱跑,帮家里做点事,各种管,管了几十年,从来没有产生过作用,或者不顺心时,就各种埋怨爸爸,将人生的苦难的责任都推到爸爸身上,各种怨恨和谩骂,基本上几十年在家里上演了无数遍。

以前呢,我总是忍不住要卷入父母的关系,以为自己可以做点什么能让父母关系好点,事实证明,我这就是做梦啊,啥用都没有,还让自己心累的不行,根本没有解决任何父母之间的关系问题。

我终于明白了,父母相处几十年,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相处之道,他们的关系是彼此之间合作形成的模式,我根本不需要介入,他们自己会应对和解决的,将他们的关系还给他们自己,父母有父母的人生,父母有父母的因果,我作为晚辈管不了,也不能管,我做好儿子的本分,陪着他们过完这一生。

四、感谢父母做的点点滴滴

 

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里也总是会挂念着我们,他们种了些小菜,每逢成熟时,就会开心的把小菜拿过来,什么辣椒,胡萝卜,青菜,蒜苗,葱,豆角,芹菜等等,做了什么好吃的,就会叫我们去吃或者送过来给我们,妈妈做的腌豆豉特别香,岳父母做的腊肉特别香 ,有时回老家会带些红薯干过来,或者土特产之类的。

每次父母为我做的点点滴滴,我都会很开心的接受,然后感谢他们,听到我的感谢,他们也会很开心,也许能为子女做点什么,也会让年老的父母觉得自己有成就感。

 

五、过好自己的人生

不让父母担忧

作为一个中年人,我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的事业,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家庭负责,也是对自己的父母负责,父母看到我的工作做得好好的,他们也很开心,不会因为我而牵肠挂肚,不会因为我而心急如焚,不会因为我而担惊受怕,看到儿子顶天立地的活着,他们也很放心,不让父母担忧,也是爱父母的一种方式。

这就是我成长以后与父母的相处方式,当然,这也是我自己成长了很多年之后,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清理了与父母的能量,慢慢的总结出来的与父母相处的模式,不一定适合你,也不是什么标准,只是阿苏就是这样做的,这样与自己的父母相处,分享给大家。

 阅读延伸

阿苏:对父母的爱恨纠缠的复杂感受

 阿苏自我分析:母权强势家庭背后的爱恨纠缠

阿苏原生家庭分析:父亲在儿子生命的影响和转化

阿苏自我分析|原生家庭创伤对亲密关系和婚姻的影响

阿苏|自我分析文章集锦

作者介绍:阿苏,红尘俗世一庸人,一枚普通的心理咨询师,以心理咨询为终生事业,在心理咨询的道路上行走了20年时光。

2015年度壹心理最佳专栏作者,北京晚报"心理行者"专栏作家。

北京凤凰心理咨询中心创始人(2007-2011年),长沙阿苏心理工作室创始人(2011-至今),在东西方智慧中默默求索,体悟心理咨询之道,融合心理咨询之术,将心理学的感悟活成自己的人生。

微信号:asu198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