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总理欣赏的才女刘恩兰,52岁登军舰,舰长:怎么上来个老太太

 乐学楼 2021-02-20

1957年秋天,山东一艘军舰上,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一位瘦老太太在一群年轻人的陪同下,登上了我国的一艘军舰。舰长大吃一惊,他问身边的同志:“怎么上来一个瘦老太太?”

舰长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早前他就收到通知,将会有海军工程领域的专家带学生来实习,所以他早早出来迎接,但他没想到这位专家会是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的老太太。这在当时来说,绝对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事。

舰长正在发愣,陪同登舰的同志看出了他的不解,赶紧把老太太的名字报上。舰长一听对方的名字,当场就把老太太迎了进去。当时舰上连女宿舍都没有,也不知该让她住在哪里,所以舰长赶紧把会议室腾了出来,又拿来一个简易军用床,亲自给老太太搭上。

这位老太太到底是谁?为何能让一位舰长把会议室腾出来给她住?

周总理欣赏的才女刘恩兰,52岁登军舰,舰长:怎么上来个老太太

图:刘恩兰

她叫刘恩兰,她的一生堪称传奇:

出生时因为是个女孩,她被长辈嫌弃,差点死了;24岁出国留学,她成了自然地理领域第一个中国籍女硕士,而后登上《纽约邮报》被称为“大地之娇女”;烽火岁月后,她毅然回国,却在科学院第一次会议上当着周总理的面大发脾气。众多头衔在身,追求者无数,她却终身未嫁。

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就是传奇女子刘恩兰不凡的一生。篇幅较长,相信大家读完会明白“巾帼英雄”4字的涵义。

刘恩兰,1905年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小山村里,这是一个传统的书香之家。她刚落地,祖父一听是个女娃儿,气得不说话。母亲把她抱到炕上,想让祖父看一眼,老人家却说:女孩子家,把她放在墙角的草堆上!

这种待遇,在那样的年代其实挺普遍的,刘恩兰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病了,爷爷不让母亲照看她,让她自生自灭,差点儿死了;饿了,弟弟们都能有吃的,她只能站着看着等他们吃完。从那时候起,小刘恩兰就想着有一天要做一个比男娃娃还厉害的人。

后来在广州教书的父亲回家后,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她一起带离了老家,留在自己身边教育。父亲刘光照和祖父不一样,他是一个受过进步教育的读书人。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了女儿的天赋。

那天父亲提了一个几何定理题,几个平时天天上学的弟弟都答不出来,而从没有上过学,只是偷听过弟弟上课的刘恩兰却很快就答出来了。父亲教过那么多学生,一眼就断定女儿是块读书的料,此后他就开始亲自教女儿。

数学、地理、英语,父亲教的都是最难的知识,刘恩兰一听就会,邻居们都说刘家出了个“神童”。1919年,刘恩兰已经14岁了,父亲知道自己已经教不了她了,就凑钱把她送到了南京。

周总理欣赏的才女刘恩兰,52岁登军舰,舰长:怎么上来个老太太

图:刘恩兰

1919年的南京城,各种军阀、名流聚集,有钱人家的千金们,在这里接受着中式的、西式的教育。所以当刘恩兰这样一个从来没正经上过学的穷人家小丫头,站在汇文女子中学门口时,人家都以为她是陪读的小丫鬟。

入学考试成绩出来了,老师为难了。这孩子的水平,读高中一年级对其他孩子来说,太有压力了。但也不能让她直接上高三,那不是马上就毕业了嘛。最后,老师们一致决定:让她读高二吧!后来,3年的高中课,刘恩兰只读了一年半。

此后,她考上了北京协和女子大学。这所名校当时有规定,要先读两年预科,才能读本科。刘恩兰是急性子,她对父亲说:“没必要去北京读,等那么久还不如就在南京!”就这样,她硬是放弃了北京的大学,入读了南京金陵女子大学。4年后,她毕业了。

如果按照这样发展,刘恩兰毕业后如果能继续深造,她肯定能在“天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那时父亲已经年迈,家里的弟弟妹妹还在念书,她只能选择在金陵女子大学附中当老师。

此时20岁的刘恩兰,已到了出嫁的年龄。学校里一群年轻才俊都来追求她,她都没同意,她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能让自己超过男子的机会。4年后,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学校有了保送优秀老师出国留学的名额。就这样,1929年,24岁的刘恩兰开始了她的学霸之路。

初到美国,刘恩兰就面临一个选择:到底该选哪个专业。那时候的男生有很多选项,他们可以选物理、选建筑,但女生能选的科目却寥寥无几。这也就是为什么,比她早几年到美国的才女林徽因,本来想学的一直是建筑系,但到最后却只能先读美术的原因。

在所剩不多的科目里,刘恩兰选择了自然地理,这个科目在那个年代没几个女生会选,3年后她成为了第一个此领域的中国籍女硕士。

此后她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似的。她辗转各国,为了获得全球一手地理资料,她去挪威考察过冰川,走过十几个国家,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环球考察北美及欧亚社会地理、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的女学者。

周总理欣赏的才女刘恩兰,52岁登军舰,舰长:怎么上来个老太太

图:刘恩兰

1941年,已经拿到博士学位的她,回到了国内。那时候正是日寇最猖獗的时候,回国对她这样的科学家来说,是很危险的事。国外所有同学和导师都让她不要回来,她就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知道我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此后,她一边教学、一边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为了考察中国地理结构,她经常带着学生挖野菜、架帐篷,进入荒山野岭中。这些工作在烽火年代里,是被忽视的工作,但建国后她和学生们收集的资料却成了地理界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她的成就,1946年《纽约时报》特意派人采访了她,她的照片被放在了报纸上,世界科学界称她为“大地之娇女”。

新中国成立后,刘恩兰作为领域内的代表,被分配到大学任教。1950年,新中国要组建科学院,刘恩兰也在筹委会的名单上。也就是为了这事,45岁的刘恩兰发了一次大脾气。

当天正在开科学院筹委会会议,这是一场十重要的会议,全国众多科学家都到场了,其实更是包括了大量从国外请回来的重要学者。既然是开会,难免就会有各种讨论,其他科学家的发言都是针对工作,偏偏到了刘恩兰时,她却看不下去了。

她直接表示:“工作进展得太慢了”!同时她还直接提出,筹备工作拖拖拉拉到现在都没有眉目,太浪费时间了。她之所以发这通脾气,是因为她真的着急。那时候国际同领域的研究已经领先了我国许多,再不抓紧时间,她真的不知何时才能追上。

发完这通脾气,刘恩兰心里痛快了。但她不知道的是,当时周总理也在会场。刘恩兰一直对保护他们这些科学家的周总理十分敬重,但是一直无缘得见他。她这一通脾气,搞得会场的工作人员都不知如何是好,都怕周总理一会儿要批评她。

但会议结束后,周总理不但没生她的气,反而走过来亲自和她握手,对她说:

恩兰先生,您的意见很好,我十分欣赏您的直率性格,建设新中国需要这样的性格。

这件事给了刘恩兰很大的触动,她是真没想到周总理如此大度,赶紧为自己刚才的急性子道歉。要知道当时像她和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如果不是得到了周总理的保护,是很难陆续安全回到祖国怀抱的。

此后,周总理十分器重她,曾两次接见过她,问她关于组建科学院的意见。有一次,她还在总理办公楼门前闹过笑话。

那一次,应总理之邀,她来到了新华门政务院正门,准备进去。门口卫士们一看,这位50来岁的阿姨穿着一身旧衣服,一点都不像一个大教授,倒像是个去菜市场买菜的大娘,就不肯让她进去。刘恩兰也不知道如何解释自己的身份,便转头就走。此时门卫电话响了,总理秘书问刘教授到了没有,卫士们这才知道她的身份,赶紧去追了她回来,把她请了进去。

周总理欣赏的才女刘恩兰,52岁登军舰,舰长:怎么上来个老太太

图:周总理

得到总理的器重,刘恩兰一天也不敢休息。在讲台上她教书育人,她的课每次人都爆满。她个子比较矮,每次板书都只能写到讲台的下半部分,学生们就站起来听和记。下了讲台后她拼了命地钻研,写出了多本专著,后来有同行评价认为,在她的带领下我国地理领域进步了10年。

在地理领域做出成绩后,刘恩兰突然迷茫了,不知道下一个攻克目标在哪里。直到1953年,陈赓大将和她聊了一次天。

1953年8月,陈赓大将接见她时,问她:“刘教授,您喜欢大海吗?” 刘恩兰是山东人,早年又曾坐着邮轮考察十多个国家,她十分干脆地回答:“喜欢”!

陈赓于是语重心长地告诉她,我国海军真的很难,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劲往哪儿使。刘恩兰明白老将军的意思,当下答应:一定要为海军做点儿事!

此后,刘恩兰放弃了研究了20多年的大地,开始走向海洋。为了更好的研究海洋地理,为海军出航做出精准测绘,她提出科学家要上军舰的建议。为此,她曾多次带头出海,这就有了本文开头她登上军舰的事。

周总理欣赏的才女刘恩兰,52岁登军舰,舰长:怎么上来个老太太

图:贺龙元帅和刘恩兰握手

那天登上军舰时,刘恩兰其实只有50多岁,但因为长年在外风吹雨晒,再加上早年她在英国时出过车祸,身上有伤,让她看起来就像一个老太太。早前有学生就跟她说过,海上条件太艰苦,学生们替她去就行了,但她就是不放心,坚持要自己亲自来。

此后,多次随军出海的刘恩兰,很快就让舰上的战士们见识到了一个女科学家的风采。出海对于没有受过训练的普通人来说,都不是件易事。对于她这样一个身上有伤的知识份子,则更加艰难。一路的颠簸,让她患胃溃疡,已经到了吐血的地步。

舰长看她身体吃不消了就要返航,刘恩兰坚决不同意,她质问对方:“为何要返航?”对方便解释说风浪太大了,怕她吃不消。刘恩兰表示:“同志,你难道不懂吗,风浪越大,越能获得珍贵的资料,对部队建设更有参考价值,一定要按原定计划到预定海区进行测试!” 大伙儿拦不住,只能继续前行。这次航行,刘恩兰研究出了大量珍贵的成果。

退休后,同事们都想让她休息休息,她却不肯,一直在海洋局任顾问。她告诉大伙儿自己有一个愿望藏了几十年:想乘坐中国人自己的潜水艇,去海洋深处观察情况。年轻时,她曾乘坐过英国人的潜艇,并获得过很多数据,让英国人对中国科学家刮目相看。从那时候起,她就盘算着,什么时候咱们也能有这么高科技的潜艇。

当时我们海军还没有这么大年纪的女性下潜艇的先例,所以并没有同意她这一要求。但刘恩兰不管,她一次又一次提出申请,最后终于获得批准。钻进咱们自己的潜艇那一刻,年过花甲的刘恩兰高兴得像个孩子,海军的发展让她倍感欣慰。

1986年7月15日,刘恩兰病逝,享年81岁,人们把她葬于八宝山。在其逝世前,她的学生白永达曾问过师父,为何终生没嫁呢?她开玩笑说:“都结婚了,谁去做学问呢?”对于她这一观点,可能很多人都会表示不解,毕竟多数人会觉得婚姻和事业其实是能兼顾的。但刘恩兰就是这样固执的女子,她把生命献给了新中国的地理和海洋事业。小时候被人嫌弃不是男儿身的她,用一生的时间证明了,什么叫巾帼英雄。谨以此文,纪念刘恩兰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