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118)欧洲的命运之战:俄罗斯的死地

 刘安伦先生 2021-02-20

孙子(118)决定欧洲命运的长平之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碰到死地,就把怎么死要想通,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被白起坑杀是个死,沙场上战死也是个死。那么为什么赵国的40万大军竟然投降了!

何氏曰:死地力战或生。守隅则死。

碰到死地都是个死,力战或生,守隅则死。这句话放在现代战争里也是一样,代尔祖尔在四面包围之下。IS打了5-6年也没有打下来,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政府军能拼死一战的决心和勇气特别大。要说死地,不得不提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场战争,是二战的转折之战,假如此战德军赢了,世界的格局就是另外一种场景,今天的欧洲就是世界老大。

中国前景堪忧。

幸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前苏联所有人拼死一战的情况下,竟然将德军给打输了,苏军没有死守,而是主动出击消耗敌力量,

这一战双方共计战亡100万人,比春秋时的长平之战还要强,假如德军赢了,苏军不论投降还是其他方式,和升平之战可能是一样的结局,所以只有死战一条路可选。

这个城市一开始是苏军的死地,后来又成了德军的死地,朱可夫秘密调集部队作反攻,并将保卢斯的大军包围起来,这个时候德军在指挥上出现了巨大的失误,因为德军一直没有被别人逼入死地的经历,只知道进攻的德军在这阶段所采取的策略大多数是错误的。保卢斯有点像长平之战赵刮被围之后的指挥。当时温度已降到零下45摄氏度。伏尔加河面的冰层逐渐变厚,因此苏联红军可以更加便利地补给己方部队。而包围圈中的德第6集团军的空运补给越来越少,平均每天不到100吨。德第6集团军濒于弹尽粮绝的境地。口粮的分配已减到了能够维持生活的标准之下;炮兵的弹药开始感到缺乏;医药品和燃料都已经用尽;数千人患上伤寒和痢疾,而冻伤的人就更多,每天都有数千名士兵死于饥饿、严寒和营养失调。一些军官试图说服保卢斯不顾希特勒的命令而迅速突围。但是保卢斯害怕背上违抗军令的罪名,因此坚持按兵不动。

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德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元帅,步兵第4军军长普费费尔中将、第51军军长库尔茨巴赫中将、第295师师长科尔费斯少将等23位将官,2000名校级以下军官和91000名极度饥饿劳累的德军士兵被俘,约14万人死亡,只有3万余伤患者事先陆续空运撤出。被俘的91000名德军活着也极为少数,大多数被苏联的强制劳动给累死。

欧洲的长平之战结束,改变了整个欧洲的格局,可惜的是斯大林也没有能够将欧洲车同轨、书同文。

吴王问孙武曰“吾师出境,军于敌人之地。敌人大至,围我数重。欲突以出,四塞不通。欲励士激众,使之投命溃围,则如之何?”武曰“深沟高垒,示为守备,安静勿动。以隐吾能,告令三军。示不得已杀牛燔车飨士。烧尽粮食,填夷井穴。割发捐冠,绝去尘虑,将无余谋,士有死志。于是砥甲砺刃,并气一力。或攻两旁,震鼓疾噪。敌人亦惧,莫知所当,锐卒分行,疾攻其后。此是失道而求生。

故曰“困而不谋者穷;穷而不战者亡。”

斯大林格勒苏军死亡率有多高?士兵入城生存时间平均只有24小时,而军官只有三天。人类历史上如此惨烈的战争场景,只有苏联人才能做得到。

从正反两面来看,德军的战斗力的确是相当的强的,对苏军的伤亡比,也是占优的。德军面对的是一群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疯子,我们占领了厨房,但客厅还在敌人手里!

开头白天苏军一间屋子一间屋里的死守,德军一间间争夺,晚上苏军组织敢死队抢回来。

工厂里的工人背着枪在制造武器,十几米外部队就在与敌人交火。坦克下了流水线就开打。没有前线,没有后方。只要是活人就得拿枪战斗。士兵活一天是班长,两天是排长,三天周围就都是补充的新兵,不过,一般不会成为团长,因为没人活得过五天那么长。

到苏军反攻斯大林格勒时,德军采取了相同的巷战,死亡就是必然,只不过是怎么死法。

吴王曰“若吾围敌,则如之何?”武曰“山峻谷险。难以逾越,谓之穷寇。击之之法,伏卒隐庐。开其去道。示其走路。求生透出,必无斗意。因而击之,虽众必破。”兵法又曰“若敌人在死地,士卒勇气欲击之。法顺而勿抗,阴守其利。必开去道,以精骑分塞要路。轻兵进而陈之,陈而勿战。败谋之法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