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苑】王成:家史不是那么简单

 最爱那抹书香 2021-02-20

家史不是那么简单

文/王成

       七、八年前,因为一些原因,突然觉得应该写写家谱。经过调查预热,询问登记,就着手开始,一卷家谱就出来了,复印了几份。公布于本家之中。

      原以为,家谱写好后,就没有多大变化。然而,有巧遇的事是,四川省成都市有一大书法家,也姓王,派他的在华州区这边的一位心腹朋友,来到我的老家,前来打听,他说他五十年代时跟着父亲和爷爷一起来到苏村镇槐园村西王区域来上坟,如今他想寻根问祖,找见相关信息,他的脑海里记忆的一些人名与我们的家谱能够衔接,但有一些不能衔接。这位王姓书法家家中富贵,在海南省、北京市、成都市都有别墅。问题是他的一些情况不很清晰。不过,引起了我再次翻看自己整理的家谱。

       看完后,沧海桑田,在我心中有了冲撞。原以为写好就放在那儿,过了几年一看,发现不是那么简单。

       有外地一部宏大的家谱做参考,我知道要有一个写作班子,要见许多人,查好多资料。要有经济支持,要有时间整理,要有人员核实。

      原以为,写好了就可以了。但是,一对比就发现,有的婚丧嫁娶必须及时记录。更为关键的是,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大事,所以教育历史背景不断变化。国家的控辍保学、扶贫清查、社区登记、双高双普、均衡教育、征兵统计等数据就很动态,变化很快。前边几年,记录时觉得很健康的人,却因为年龄原因、身体原因、安全原因、特殊因素不经意间离开了人世,我的记录很珍贵,我的记录很隐私,牵涉个人信息。有些登记了出生的属相,却没有写具体年月,需要核准日历。原来是大学生,现在是新户口家庭、新工作单位,有些人变动很多,多亏没有专门记电话号码,因为好些人的手机更新,号码也在不断变动。从这一点说,运动的看历史很有必要。一天天往前走,几年后回望就是人生路。

      家史没有那么简单,互联网时代,工种的变动很快,牵涉好多偶然因素。不过,以小看大还是总基调。家庭环境决定作用很明显。

       纵横岁月,家谱很有必要,可以兴家风、望主流、学传统、明线索:家族精神到底如何形成的,发展中的矛盾一分为二的看待。家中一个关键人,如何引导使得家族发展日新月异、充满底气、顶天立地、力挽狂澜、度过时坚。家谱如果是编年体,内容会更多;如果是章回体,事实会更明;如果是传记体,人物性格会更立体。家谱不容易,奋斗也要不容易,做出的事迹就会很辉煌,洋洋洒洒记不住。

        历史就是发展的政治,就是当今的描画,就是时代的机缘,也是连阴雨日子里彩虹的期盼,艰难时代里乐观的思考,晴朗日子里的未雨绸缪,风雪日子里的夜夜防盗、周周坚守。新的增长点很多,多亏见证并记录,多亏这么多的良辰在奋斗,寻思着日历,在这里,我们就走向辉煌,寻觅到主旋律,家族里的初心,也在愈来愈清晰。家谱,一个丰富的宝藏,穷不过三代,愿我们艰辛等待,熬过岁月,不负光景,掷地有声!我爱我家。

       作者简介: 王成,渭南市著名英语教师。中国共产党党员。大荔县教研室初中英语学科质量提升小组核心成员、市级旅游接待单位黄河宾馆英语解说词撰稿人、同州网特约撰稿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