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苑】田冬泉:生日随想

 最爱那抹书香 2021-02-20

生日随想

 文/甜泉水

        今天是母亲的难日,感谢母亲的生育之恩。

         57年前今天,一个弱小的生命呱呱坠地。1962年,正遇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缺吃少穿,我的母亲也不例外。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要养活一个嗷嗷待哺的小生命是多么不容易!母亲的奶水根本无法满足一个贪婪的小嘴,每当我哭闹不已时(大概是吮吸不到乳汁而哭闹,肯定是!),父亲就赶快跑去找他的同宗嫂子——我的奶妈,当时奶妈正养了一个比我大一岁的哥哥,还未及时给哥哥断奶,给我喂奶就成了奶妈止我哭闹的“灵丹妙药”,不管我怎样的撒泼哭闹,只要小嘴碰着奶妈的乳头,立即就变成了一个安静祥和的小羔羊,甚至小脸会露出甜蜜的微笑!从我丫丫学语开始,我就管我的奶妈叫“妈妈( má má有别于一声的妈妈)”,以后我的两妹一弟也都跟着我叫我的奶妈为“妈妈”。(奶妈去世时,我亦穿白戴孝,以一个“孝子”的身份守护着她的灵柩。)

         今天是母亲的难日,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情。

        已经80岁的老妈,腿脚还算灵便,每天吃完饭都要出去走走,找她的同龄人拉拉家常,谝谝闲传,乐度美好时光。她喜欢熬女儿家。中国女人都有“熬娘家”的习惯,老了亦可以“熬女家”。我的两个妹妹也经常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住,一住就是十天半月,而且两个妹妹都能把母亲照顾得很周到,使母亲感到特别舒心!“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母亲跟着弟弟一起生活,在我方便的时候也接她来享受一下生活,可母亲总说,在我这里睡不着、总失眠!我在县城买了有暖气的新房,接他来县城住,她不愿来,我说让她来洗澡,她才同意跟我来到县城新屋,但她洗完澡的第二天就闹着要回乡下,不愿在这里待下去!无奈,只能悉听母便!只要她老人家高兴,我们都会依着她,趁“子欲养而亲还在”。

        今天是母亲的难日,感谢儿女孙辈的孝敬之心   。

       昨天晚上,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女给我送上了她提前制作的“生日贺卡”,上边工整的写写着:“祝爷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天天开心,高高兴兴,平平安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在正文的下方,还用彩笔特意写上“爷爷生日快乐”的字样。我好感动,好幸福!凌晨刚过五分,大女儿从湖北发来信息:“新的一年有新的祝福,同样的生日不同的祝福,特意等到凌晨,想第一个送给您,祝福老爸生日快乐!”今天早上五点,又接到陪我35年的老婆打来的电话:生日快乐!接着,二女儿又发来一个大大的红包,红包封面依然是“祝老爸生日快乐”的字样。我感觉满满的幸福瞬时环绕着周身,密不透风!

       其实,在离我生日还有将近两个月的入冬,两个女儿就给我送来了生日礼物:先是二女儿买的非常暖心的保暖棉衣,再是大女儿寄回的呢子大衣,使我早就感觉今年的冬天注定是个暖冬了。

       但我并没有沉浸在这被亲情环绕的幸福快乐之中,而首先想到的是我的母亲。在母亲的有生之年,我一定会好好孝敬她老人,把我们家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并顺利交接给下一代!

        作者简介:田冬泉,笔名甜泉水,陕西省大荔县人,同州网特约撰稿人。乡村中学语文教师,扎根边远三十春,三尺讲台勤耕耘。陕西楹联学会会员,渭南市楹联协会、渭南市作家协会、渭南市书法协会会员。同州网特约撰稿人。爱好广泛,以至“泛滥”,文学,书法,朗诵均有涉猎。自画像:教坛耕耘墨海采金亦教亦学双砥砺,杏林跋涉文山探宝且医且文两蹒跚。有多篇作品在各个平台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