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均衡和谐事理清

 青诗白话 2021-02-20

2020年5月8日在“青诗白话”栏目发表过一篇有关围棋的文章《略技人间非游戏》,感觉意犹未尽,接着写这篇《均衡和谐事理清》。
围棋既是游戏、竞技活动,更是一门充满哲理的艺术。不同的棋手对围棋有着不同的理解。围棋大师吴清源先生认为,围棋的棋盘象征着宇宙,棋子圆以法天,天圆而动;棋盘方以类地,地方而静;白子代表白昼,黑子代表黑夜;棋盘上361个交叉点代表农历一年的天数,从天元到四个角将棋盘分成四等分,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宇宙运行遵循固有规律,天地交融讲究稳定均衡,宏观与微观、天与地、夜与昼、一年四季……分别在运动对立的过程中追求和谐与统一。对弈同此理,四方对称的棋盘奠定了手谈和谐的基调,黑白分明的棋子构成了竞技冲突的基础,行棋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冲突和不断解决矛盾、不断展开竞争和不断达成均衡、不断追求效率和不断化解危机、不断制造混乱和不断实现和谐的过程。
布局阶段,开拆是快速占据要津、迅速扩张形势的常用战法。但是,拆几路合适?拆多远正好?却需要审慎掂量,这不仅要考虑双方在开拆处已有的棋子配置,还与开拆的棋盘位置关系密切,讲究的是分寸和适度。布局伊始,棋盘还非常广阔,可供开拆的地方很多;棋一旦行至棋盘中央,没了根据地依托,也就丧失了开拆的余地。现实生活也如此,人生起步,可供选择的发展方向很多,但必须把握机遇,行稳方能致远。一旦步入万众瞩目的权力中心,看似风光无限,实则“高处不胜寒”,腾挪、回旋的余地也变得十分狭小。有短诗《开拆》为证:“拆二还是拆三/讲究的是分寸/宽一路太松/窄一路太紧//和所处位置/也密切相关/位低可拆远/居高宜拆近//一旦走到瞩目的中央/就丧失了开拆的余地”。


围棋最基本、最重要的战略思想,是要有大局观、均衡观,不能去计较一时之得失;先与后、厚与薄、取与舍、多与少、争与弃中的对立统一和矛盾转化的辨证规律,无时无刻不在棋局中得到反映。中盘厮杀,着眼未来,服从大局,服务全局,这一指导思想必须贯彻行棋始终。特写《中盘》小诗一首,进一步阐明我这一观点:“调兵遣将完毕/辎重粮草备齐/短兵顷刻相接/狼烟已经四起 //试应手/摸清对方底细/暂脱先/不理敌人挑衅// 关 飞 跳/步步向中腹挺进/镇 封 压/招招给敌人打击 //目光短浅/贪图蝇头小利/深谋远虑/不把暂失较计 //中盘/关键在把握大局/厮杀/要害是衡量利弊 ”。
弃子是围棋的一种重要基本战术,是指舍弃若干棋子以换取外势或图取其他利益的下法。弃子战术通常在以下3种情况下使用:一是争主动、抢先手,“弃子争先”即为此意;二是甩包袱、丢“鸡肋”,轻装续弈;三是抛诱饵、留伏兵,给后续行棋留下余味。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弃子”,为了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要舍得牺牲局部和眼前利益;为了争取主动,要舍得抛弃那些貌似优良传统实为僵化、陈旧、落后的思维定势。“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放弃常常是为了更好地获取,如同收回拳头是为了让打出去的拳头更加有力。拙诗《弃子》,愿为此观点佐证:“不是手心就是手背/不是兄弟就是姐妹/迫不得己舍弃/谁人不会心碎//派兵增援/越增越成拖累/遣子解救/越救越成鸡肋//舍就要舍得/利落又干脆/弃就要弃得/仍留有余味//舍能展示胸襟/舍能体现魄魅/弃更彰显大局/弃更映射站位//掌握了弃子/就掌握了围棋的精髓/悟透了舍取/就悟透了人生的意味”。
围棋的胜负是以获得地盘的多少来决定的,它取决于自身的发展和敌我双方的消长,常常并不一定要将对方赶尽杀绝。“你侵我的土/我占你的地/破对方的眼/紧自己的气//相互都不肯退让/理智都没有清醒/鱼死网破/以死相逼//退一步相互交融/松一气和睦安定/棋盘上叫双活/外交上叫共赢 ”。这是我写的一首题为《双活》的短诗。“双活”是围棋的一种特殊活棋形式,敌我双方纠缠在一起,尽管都没有两只眼,但却共享公气,谁也吃不了谁。在这种情形下,紧对方的气,就是撞自己的气,欲致对方于死地,同时也把自己逼到了绝境。此时,敌我双方最好的结局,就是彼此退让、相互妥协,达成“双活”共识,从而实现共赢。
这真是:“行棋悟道促膝茗,均衡和谐事理清。黑白世界争天下,你死我活谁是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