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虚亭不碍秋 2021-02-20

印象派在历史中属于现代艺术的序章,古典中的“画你所想”在印象派中(特指“前印象派”)变成了“画你所看”为主。

因为过去很多绘画题材都是神话故事,而印象派基本不画这类题材。

同时,基于科学的光学知识与色彩学知识被印象派画家们创造性的融合到绘画行为中,打破过去绘画那种理想光线,让画面显得更加自然,更接近肉眼观感。

此后诞生的一系列现代艺术形式,比方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无一不跟印象派有着亲戚或者师承关系。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前印象派作品《圣阿德列斯的花园》

这些流派我们后面也将会详细讲述,今天我们先来延续印象派这个话题。

上一回我们已经谈过印象派的起源,还有“前印象派”的技法形式特点,接下来谈谈“新印象派”。

新印象派其实不难了解,总的来说,就是“不好好的画画”。

诞生记

新印象派其实只是比印象派“多一点”什么,而这“什么”刚好就是一些点。

新印象派的典型特征就是用“点”这种元素为基本单位进行创作,简直莫名其妙,好好的线为何不用?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新印象派作品

靠点来构成图像不累人吗?赶时间的时候怎么办?

由此可见能开宗立派必须出奇制胜,这种创作方式满足了大家猎奇心理,也制造出不同的视觉形式,而且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创作壁垒,一般人想学没那么容易。

他们因此也被称为“点彩派”,这个“他们”其实人数并不多,我们后面会说。

这一切首先从一张叫《大碗岛的星期日午后》的画谈起。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大碗岛的星期日午后》

画此画的人叫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是新印象派的官方认证创始人。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乔治·修拉

这幅画在 1886 年的“印象派的第八次联合画展”上出现,大家此时该知道为何“点彩派”要归纳到印象派中了。

比如我们在「现代设计简史」里谈到的乌尔姆学院,不管后来如何想摆脱,大家都仍然习惯称它为“新包豪斯”,因为校长就是包豪斯毕业的马克斯比尔,用的方法也是包豪斯的汤底。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乌尔姆学院的建筑风格延续了包豪斯

我们将话题回到这张画,这是一幅尺寸巨型的画,长三米高两米,所以刚刚展出的时候大家一脸懵逼。

首先因为太近根本看不清楚是啥,就是一堆细碎的笔触,假设走远一点看,又想放声大笑。

这些僵硬呆滞的人物,像木头一样的少女到底是什么破玩意,就像一堆玩具。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大碗岛的星期日午后》局部

是不是没毕业就出道了,这些内容到底想表达什么,纯粹的一种无聊吗?

但很快,这种局面就迎来翻转,当时巴黎一位著名的艺术评论家菲力克斯在《时尚》杂志上发表文章,以不偏不倚的态度赞赏此画。

他表示:“修拉为印象派找到了一条打破局面的路径,那就是进一步科学的融合色彩学,为大家系统完整的展示出一种新式绘画方法”。

没错,修拉的这种画法其实采用了“色光混合”原理,也叫“色彩分割法”,这两个名词也许有朋友不太能听懂,所以我翻译一下。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简单说来,就是修拉的画法等于将“调色盘”直接放到画中,比方将红色与蓝色颜料密集的点在临近区域,你能看得出紫色。

因为在一定距离看的时候,两种颜色产生了模糊与调和,这是一种人类视觉的生理特点,神奇吧。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色调特别鲜明,颜色在保持明度之余又获得要的颜色,因为颜色在物理调和的过程中会形成灰色。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新印象派画作局部

所以新印象派一般而言,只使用 7 原色进行绘画,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 (Indigo)、紫。

当时的修拉才不到 30 岁,此画一共用了两年才完成,如果我们放大看局部,这确实是一个浩大的体力活,配合这画的还有 400 多张素描草稿,绝对的大制作。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大碗岛》的素描草稿

幸好修拉家境优越,不然估计早就受不了,其实印象派的一堆画家中,有好些人都是富二代,比方下一期将谈到的塞尚,更是超级富二代。

另外,修拉这个开山之作所表达的内容主题也曾惹人非议,因为大碗岛在当时的法国而言,就是流莺(站街女)聚集的地方,所以他表达的似乎是妓女招嫖这样的主题。

他有另一个作品叫《安涅尔浴场》,创作于 1884 年,场景恰好是大碗岛的塞纳河另一边。

画里有一堆男性,跟《大碗岛的星期日午后》假设左右放在一起组合,看起来很完整,就像一边嫖客,一边妓女。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安涅尔浴场》

这些花边资讯不在本次讨论范围,感兴趣的各位可以自行了解,

如此这般,点彩派就诞生了,大家习惯称呼新印象主义或者新印象派。

修拉这个人

新印象主义存在的时间很短,从事这个方向的画家不算太多,估计是因为这种创作方式实在太累,工序太多,等完成之后还不知道能不能卖钱,修拉作为创始人一生中也没画几张。

所以代表人物主要就是修拉(GeorgesSeurat)、保罗·西涅克(Paul Signac)、毕沙罗等人。

前面谈过,毕沙罗本来就属于前印象派要员,属于后来转型,从实力派变身“体力派”。

毕沙罗的介绍 👇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新印象派之锵锵三人行

修拉生于 1859 年,早年是学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属于新古典大咖安格尔的徒孙,最初跟大家一样循规蹈矩,画一些都能看懂的作品。

后来他偶然接触到新兴的色彩理论才突发奇想将其与绘画结合,做了大量实验,终于得出“点彩”这种创新型绘画手法。

他对色彩的理解主要来自当时法国化学家谢弗勒尔,据说就是谢弗勒尔发明了色轮。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法国化学家谢弗勒尔

他提出了一个色彩规律:当眼睛看到不同色彩时,物理构成上的色调与亮度的变化现象就体现于颜色的同时对比之中。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谢弗勒尔色彩学著作

这种话千万不要记,没有用的,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视觉调色盘”原理,这个原理成为新印象主义的支点,一切都要从这里出发。

修拉在感悟这个规律的时期曾画了很长一段时间黑白素描,从这些素描开始就有了弱化线条的操作。

修拉还采用了很粗糙的素描纸,画出了极为强烈的黑白对比,他通过这种方式研究光与物体的关系,这些研究结果最后体现在了点彩作品中。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修拉的素描作品

可谓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背后下了多少功夫只有自己最清楚,这些素描作品本身就风格突出,已经能作为单独作品去展示。

除了色调之外,新印象主义还很强调构图与透视的秩序性,比如《大碗岛》里一共绘制了 40 位人物,人物之间好像没有什么关联,但彼此之间的空间关系却很和谐,所以最终的构图其实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考究。

修拉的代表作品除了《安涅尔浴场》跟《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之外,还有《埃菲尔铁塔》跟最后并没有完成的《马戏团》。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埃菲尔铁塔》vs《马戏团》

修拉一生活得很短,31 岁就因为一种“白喉病”而去世,历史上将他去世的日子定义为点彩派的终结之日,所以合计不过 5 年。

建筑师西涅克

新印象主义另一位重要人物就是西涅克(Paul Signac),也是修拉的好朋友。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年轻的西涅克

他比修拉小了 4 岁,18 岁之前修读了建筑,一次偶然机会看到前印象派大神莫奈的作品展,认为绘画似乎更适合自己,因此毅然放弃了建筑。

所以刚刚开始西涅克是莫奈的小迷弟,进入这个圈子后才认识修拉,再被修拉那种前卫科学的绘画手段吸引,共同探讨与研究,慢慢走出了自己的点彩风格。

他的点彩风格相对修拉显得“松”一些,比修拉那种新古典功底的用笔显得较自由奔放,笔触也比较大,马赛克感很强。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西涅克作品

此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居然是产量,这种改变确实减小了画点彩画的硬性时间。

西涅克大部分作品都是风景画为主,尤其是海岸风景,他很擅长画那种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个跟他喜欢旅行,特别是航行相关。

他主要的代表作品有《圣特罗佩港的出航》跟《布港码头》等等。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西涅克作品

这些画看上去特别有速写感,其实也确实是旅途中完成的作品,时间因素决定了不能磨磨唧唧。

我们看到他的画作特别有旅行那种愉悦氛围,色彩明亮,对比强烈,冷暖色和谐,有一种视觉上的轻盈感。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西涅克作品

西涅克跟许多“后印象派“画家都是好友,比方凡高及马蒂斯,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他们的创作。

这里不得不说,当大家深入了解印象派诸位画家的故事时候就发现,这一堆人彼此之间的影响都很深刻,有时候难以界定谁影响谁更多一些,基本都是后人研究的评说。

他也是第一个购买马蒂斯画作的人,马蒂斯后来成为”野兽派“创始人(所以有些人否认他是印象派),其实他早期一些绘画就是点彩派风格,我们后面也会有专题谈到,这里先不展开。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马蒂斯

因此,”新印象派“有时候也会被直接归纳到后印象派中,其一因为短暂,从修拉 1886 成名到 1891 离世仅仅 5 年。

其二则是点彩派影响了很多后印象派的画家,彼此给人一种融为一体的感觉。

西涅克还有一张人物画比较著名,是 1890 年完成的《菲尼翁肖像》。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菲尼翁肖像》

菲尼翁是当时法国一名艺术品经销商,是西涅克好友,同样是在旅途中,西涅克为其画下这么一张有点俏皮的画。

这幅画给人的感觉节奏感强烈,无论构图还是色彩,属于西涅克少有的表达,后面那些装饰背景参考自日本浮世绘元素。

当时正值法国“新艺术运动”之际,浮世绘可是当时对法国无论设计还是艺术的一大冲击,详细可看:

画中背景看起来像个万花筒,大致是在表达一种美学概念,还有对绘画本质的定义,到底是传达大自然的瞬间,还是来自作者内心的一种激情。

西涅克一生活了挺久,71 岁时候在巴黎离世,他一生当中都以点彩风格创作,也相继出版过一些著作,是新印象主义坚定的领导者。

毕沙罗老同志

印象派整个村那么多的知名画家中,毕沙罗属于发起人之一(当时已经 54 岁),也是唯一参加过印象派全部展览的人,年纪最大,为人和气,所以印象派成员都视其为长辈,像个慈父一样的角色。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毕沙罗与太太

毕沙罗生于 1830 年,是葡萄牙与犹太的混血儿,有个做五金生意很牛的伯父,伯父去世之后让毕沙罗父亲继承了生意,所以他们家庭的经济条件变得很好。

十二岁的时候毕沙罗开始被父亲送去法国读书,随后在巴黎那种浓厚的艺术氛围中爱上绘画,刚刚开始他学习的对象主要是“写实主义”中的库尔贝与柯罗,非常用功,进步很快,练就了扎实的画功。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毕沙罗 1853 年作品《《农舍和棕榈树》

他早期作品符合官方沙龙标准,所以在 1859 年时候就入选过沙龙展览,那时候的作品已经沉稳老练。

认识了莫奈之后,毕沙罗才被印象派那种新鲜画法吸引,从而走上这样的路线,这样一来就没再入选过沙龙了,接下去就有了 1874 年自行组办印象派展览这件事情。

后来当修拉开创出点彩画法,毕沙罗又被吸引,再改用点彩方式创作,最著名的当属 1886 年创作的《埃哈格尼的风景》。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埃哈格尼的风景》

这张画不到 A4,尺寸很小,画了阳光下果园里的自然风光,用弱色彩对比,比较松动的点彩笔触模糊了层次与景深,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像前面说的,印象派的画家们总是在相互影响,有时候难以分清楚谁在学谁,那个时期不管艺术界还是设计圈都存在一种“希望打破”现有格局的氛围,所以大家都在努力探索。

比如反过来看,修拉与西涅克早期的作品也被毕沙罗影响过的。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毕沙罗 1877 年作品《收获的季节》

毕沙罗一直就有变换风格的倾向,点彩的创作手法他运用了不久就感觉不适合自己,继而又曾尝试过英国“拉斐尔前派”那种古典伤感的画风,还尝试过新艺术运动中那种学习浮世绘的装饰风格。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毕沙罗作品

每个阶段都有所不同,但最终这些风格融会贯通,呈现出一种偏印象派特色居多的淳朴风格。

比如其晚年画的《蒙马特大街》。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深度了解「新印象派」

△ 《蒙马特大街》

1903 年时候毕沙罗去世,后印象派中的塞尚与高更都表示毕沙罗是自己的恩师,可见其在印象派群体中备受尊敬,而且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新印象主义这几位画家名气都不算最大,但首先创造性的打破印象派的画法,为接下来的“后印象派”那种开枝散叶式的发展起了示范作用。

后印象中的代表人物只能用巨星云集来形容,我们下一期再跟大家详细的聊。

谢谢各位,下期再会!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设计史太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