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月初十为地日,老话说:“地日石不落,一年有吃穿”,啥意思?

 一枝独秀2603 2021-02-20

我们都知道, 正月初九 是“玉皇诞”,由于玉皇就代表着上天,所以初九也被称为“天日”。古人认为,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天为阳地为阴,所以正月初十就是“地日”。民间俗语说: “地日石不落,一年有吃穿”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在古人的思想中,可以说天地比父母更尊贵,所谓“天地君亲师”,意思就是:天在前地在后,其次是人间的帝王,下来才是父母双亲以及老师。所以正月初九为“天日”,紧挨着的正月初十就是“地日”。

虽然“天日”在前,但天只是人们用来祭拜的一种对象,也可以理解成一种信仰吧。但是地可就不同了,地是实实在在的山水花草,虫鱼鸟兽。所以古人认为地就是太极,地为土,土生两仪,土生木火金水,土生万物,所以“地日”才是人们最重视的一个节日。

比如人们常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 四象 ,四象生八卦,到底是怎么生的?其实就是:土生阴土和阳土,谓之两仪,阴土和阳土又生出四象。四象包括的可就多了,比如“东青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分别对应着“春夏秋冬”四季,代表着“生、长、老、死”四种人生形态等。

在农耕社会,人们所需要的一切,几乎都要依赖于土地,比如土地可以种粮食,可以放牧等,所以地为万物之母。所以人们就会在土地生日这一天,来预测一年的年景好坏。 “地日石不落,一年有吃穿” ,这句话就是预测年景的一种方法。

由于“地日”也是“石头日”,也就是石头的生日,所以在正月初十这一天是不能动土和石头的,比如不能搬动石头,也不能用石磨、 石碾 等石器,并且要对石磨或者石碾进行祭拜,所以正月初十也叫做“石磨日”。

其实以前的很多工具都是石头做成的,就连磨面也是用石磨来完成的。在以前的农村,每个石碾旁边都有一个碾神,是用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与真人大小一样,有头有身躯。后来“破四旧”的时候,这些石头雕刻而成的碾神就被打成了石块。

地日石不落,一年有吃穿

因为正月初十是“地日”,也是“石头节”,所以人们就在这一天来预测一年的庄稼收成。首先在正月初九的晚上,把一个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石头平面上,到了正月初十的早晨,村里就选出十个年轻小伙子来抬起瓦罐,然后在村里游走。

老人们说:只要瓦罐下面冻结的石板不掉落,就预示着这一年是个丰收年,庄稼就会有好的收成。如果石板落地,就预示着年景不好。其实这种方法还是有一点道理的,因为正常年景,正月初十的时候,天气还是比较寒冷的。

晚上在石头上洒水,第二天早上结冰很厚,就说明天气寒冷,往往就不容易出现倒春寒。如果结冰不牢固或者根本不结冰,就说明天气比较温暖,就很容易出现倒春寒。古人用瓦罐抬石板,就是通过晚上的气温来判断年景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