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网湖北梳理:2010年以来,湖北除省会武汉外,襄阳、宜昌、黄石、荆州四市均定位或提出过特大城市发展目标。 《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2010-2030)》对襄阳的定位:省域副中心、鄂西北及汉江流域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襄阳高层表态,不仅要加快建设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还要成为武汉、郑州、西安、重庆四大城市群中的特大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 2011年6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宜昌市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明确表示支持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2012年6月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将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 2013年,荆州市领导在部署相关工作时表示,城市建设要按照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标准进行定位。 2014年1月,《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3修改)》出台,至2020年使黄石市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05万人,基本形成具有影响力的鄂东特大城市,并将黄石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型矿冶文化名城。 截至2014年,河南、湖南、江西、安徽等周边省份已将洛阳、南阳、岳阳、常德、赣州、芜湖等18座城市定位为特大城市。那个时候,世界范围内特大城市标准多集中在城区人口100-200万区间。 2014年11月,国家层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其中规定: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至此,湖北省没有一个城市能够达到特大城市标准, 了解区域发展的朋友对上述这些城市想必都很熟悉,它们有个共同点即湖北“一特五大”成员,却独缺十堰,这是为何呢? 《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宜居城镇建设专项规划(2016-2020年)》写到,襄十随城镇联合发展区为襄阳市除保康县外的行政辖区、十堰市区和下辖的丹江口市行政辖区以及随州市全部行政辖区。十堰市区属于“人口适度集聚区”,郧西县、竹山县、丹江口市、竹溪县、房县属于“人口适度外迁区”。该规划明确,重点壮大襄阳都市区,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十堰、随州综合实力,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按照相关规划,襄阳、宜昌、黄石、荆州均于2021年前完成城市200万人口和200平方公里目标。事实上,这四个城市都没有“按时交作业”。根据2020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统一数据《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 襄阳建成区面积19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29万; 宜昌建成区面积176.78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27万; 荆州建成区面积89.4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08万; 黄石建成区面积82.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5.2万; 以上数据若按照1980版标准,市区常住非农牧业人口(中心城区和近郊区非农牧业人口)100万以上为特大城市,仅襄阳一市完全达标。值得表扬的是,未提出建设特大城市的十堰,同期建成区面积达到113.3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18.6万。 结合现状,按照城区常住人口数量为湖北原“一特五大”城市排序: 武汉第一 襄阳第二 宜昌第三 十堰第四 荆州第五 黄石第六 2020年湖北原“一特五大”城市按经济总量排名: 武汉15616.1亿元 襄阳4601.97亿元 宜昌4261.42亿元 荆州2369.04亿元 十堰1915.1亿元 黄石1690亿元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