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额宝越来越难买到 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昵称73801462 2021-02-21

余额宝越来越难买到  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最近,很多“宝粉”对余额宝表达出自己的不满。因为,他们刚刚在余额宝里养成了存款习惯,而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多久,“限购”来了。从去年的在个人账户上限10万元不变的情况下,余额宝又规定每日申购总额调整为2万元。今年初,“限购令”再加一条,余额宝限制每日申购总量,每天9点起发售,当天购完为止。这样的限购仍在继续。

宝粉们对余额宝持续“瘦身”主要有二条不满:一个是抢购每日限购变得越来越难。有宝粉表示:“现在9点一到,就必须找来开APP,否则就会显示当日额度已经申购完了,现在想投钱进余额宝还得靠运气”。

除了余额宝的“限购”外,还停止了支付宝余额自动转入余额宝的业务。有位宝粉曾表示:“平日单位报销给我的钱,或者发的工资,我都会转进余额宝,但后来规则变了,我们却还不知道,过了好几天,我才发现钱没有转进余额宝”。

余额宝越来越难买到  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事实上,余额宝从2013年6月成立到现在,已经发展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其基金规模也在迅猛扩张,前景似乎一片大好。但现在问题来了,天弘基金团队为啥非要通过限购来给余额宝瘦身呢?

首先,余额宝之前数次调控了交易规则,主要指向控制规模。虽然,货币基金出现风险可能性不大,但小概率的货币基金风险已有前车之鉴。而且,不能让影子银行壮大,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留给各国的教训。金融危机前夕,美国的货基规模扩展到近4万亿,然而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基金损失就可能引发“挤兑”,金融风险在不断的波及和发散。

截止去年三季度末,余额宝规模为1.56亿万亿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但随着余额宝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余额宝是“T+0”货币基金(随时可兑现),这就需要该只基金有随时做好应付用户大规模赎回准备,要有事先替用户垫付巨额资金的能力,然而,一旦货基规模做大后,就要更多的流动性准备。所以,适当限制余额宝快速发展的规模,有利于余额宝能够平稳运作。

再者,防范金融风险扩散。货币基金在中国投资方向比较单一,50%以上的资金都投向银行存款。而欧美国家货币基金的投资品种分布较广,有国库券、大额存单、商业票据、国债等。

现在我国的货币基金规模超过6万亿元,其中多数投向银行存款,如果其流动性风险传导到银行体系,风险可能会被放大。事实上,余额宝作为货币基金,收益虽然比银行存款高,但是风险肯定要比银行存款更大。

余额宝越来越难买到  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最后,宝宝类货基现在赚钱的原理是,通过“聚沙成塔”的方式,把用户的资金汇集到一起,然后再与银行进行谈判,且不说像余额宝这样有万亿基金规模,就是你若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规模的货基,那出于融资需求,银行也会开给货基更高利息。这样一来,不仅是银行的融资成本大幅上升,而且互金理财问世后,银行存款大搬家最近几年也时有发生。

显然,余额宝类货基的发展会导致银行融资成本上升,大量存款流失现象严重。事实上,余额宝的存在其实就是在我国金融体系内增加了资金空转机会,而对于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却并无益处。所以,控制余额宝的规模,促其平稳发展,有利于帮助中国实体经济快速复苏。

实际上,自余额宝限额“瘦身”之后,该如何配置理财资产,采取何种安全合理的投资策略,一直是大家在网上热议的话题。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过去把资金都放在余额宝里,现在多余的资金如果都去买股票,自己在这方面没有很高的储备知识和投资能力。所以,自余额宝限购后,大量资金回流银行存款已成趋势。

对此,我们认为,投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喜好,投资不同的产品。一方面,对于那些厌恶高风险的投资人来说,在余额宝限购后,可以关注其他300多只货币市场的基金,它们的收益率一般都在5%以上,可以适度在不同基金公司中分散投资。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比较激进的投资者,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资货币基金,还有一小部分资金用于投资偏股票类基金,适当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这样可以在获得更高一些的投资回报同时,还降低了投资风险。当然,由于全球贸易冲突不断升级,金融市场的不可控的风险肯定要比正常情况更高,投资者应当格外关注。

余额宝越来越难买到  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余额宝频频调整限购标准,宝粉们购买基金的难度在飙升。实际上,余额宝是想控制货基的规模,以便更好的运营。还有,监管层也希望余额宝的规模不要扩张太快,这样防范金融风险的扩散。以及避免银行存款大量流失,导致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大幅上升。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市场上宝宝类基金还有更多供你选择,同时,偏股型基金也是用户转投的一个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