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认为之所以见相,是由于心中有相。“相”一词包含了物相和人相,我慧根尚欠,只能意会人相一二。既是意会人相,自然会有分别心,如有不如众人慧能者,望谅解,只当此文玩笑尔。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唯心造应作如是观”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生活空间就是和'梦'一样的,是心的显现。量子学已发现粒子不是物质而是波动的现象,但是目前科学不知道是心念的波动形成的现象到底能形成什么?六祖慧能讲经时曾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界万物皆是化相,万物皆不变,这些理论大多是唐朝唐代玄奘法师与窥基大师所创——唯识宗。“相由心生”的出现延伸出了面相学说,比如《麻衣神相》为北宋人李和弟子陈抟所撰,它的大量刊印时间约在元末明初,是古代对人体相貌进行系统叙论的奇特的相术著作。再如清朝的《冰鉴》,既是曾国藩一生官宦生涯阅人无数的经验总结,也是倚之建功立业的不传之秘典。而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微表情,指人在潜意识下的面部表情变化,微表情比起人们有意识做出的表情更能体现人们真实的感受和动机。我在上学期间略读《麻衣神相》,《冰鉴》,荣格的人格类型等著作以及美剧《别对我撒谎》,让我对面相学说较为痴迷,每每闲暇之余就会观察周围的人面相,思考他们的人格类型。当然很多朋友认为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人不可貌相等等言辞来吐槽面相之学乃哗众取宠的学问。若抱着吹毛求疵的心态来读此文,大可另起炉灶看起心灵鸡汤。 《麻衣神相》这本书主要是通过面相来看人的凶福祸吉贵贱的,我个人认为书中的内容偏向形而上学,比如将面部中线从发际至下颔按照天,地,人三才关系划分成十三个部位,以测断人的贤愚,善恶,命禄等,并有十三部位总图歌诀。在《三国志·管辂传》有一案例:“此二人天庭及口耳之间同有凶气,异变俱起,双魂无宅,流魂于海,骨归于家,少许时当并死。”天庭就是十三部位的最上部,也就是说《麻衣神相》是依据古人所言而编辑成册,不免会出现统计学上所出现的“幸存者偏差”。比如耳垂大的有福报,其实就社会的从众心理作祟,耳垂长大是佛像的一部分,于是大家都说这是吉利的。这是《麻衣神相》浮华之处,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很大关联:“只求意境不求实情”,我个人更关注的是相与人的性格特点及生理特点有怎样的联系! 当然《麻衣神相》中的五官相法延伸出来的要诀甚为精彩:“眉毛为保寿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力之强弱,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寿元。眉毛要宽广、长、清秀、扬、首尾要丰盈、要高居额中,要像初七初八的月亮,为保寿官成格。耳朵为采听官,耳朵宜上提,双耳齐眉名闻四方,两耳方厚有肉,一生安逸富足。大耳之人,有指导力,体力好。智力足,财运均富,稍显神经质,但慎重行事;小耳之人,个性强,度量狭小。眼睛为监察官,看命运不只是单单看眼睛的形状,更多的是看眼睛的神韵,如果眼睛有神,那么即使其他五官长得不好,那么此人一生命格也不低,如果两眼无神,即使其他五官长的再好,命运也好不哪里去。鼻子称作身边管。鼻子分为几部分,山根、年上、寿上、准头、鼻翼、鼻孔。其中山根为夫妻座,主看夫妻关系;年上与寿上代表个性与能力,主管中年运程;准头与鼻翼代表物质享受与包容心,主管晚年运势;鼻孔代表一个人的魄力,与责任心有关联。嘴巴为出纳官,看一个人的享受与感受力,嘴巴的前凸与凹陷代表人的享受欲望的高低,而嘴唇的厚薄代表人的感受度与肉体接触敏感度,同时嘴唇还代表物质方面的拥有,以及夫妻情爱的深浅。”若是读《麻衣神相》原文甚是晦涩,若是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的《图解麻衣神相》应是能理解不少。 南怀瑾先生曾说清朝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而《冰鉴》便是其一。相传曾国藩非常赏识同乡晚辈江忠源的才华,送别时不停地盯着江忠源的背影看,直到他消失,他对左右手下说:“此人名扬天下,然悲壮殉节而死!”果不其然,江忠源官至安徽巡抚,1854年石达开率兵围攻庐州,江忠源苦战力竭,最后溺水而亡。曾国藩识人之明,不仅仅在面相,更多的是从性格,思想,志向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所得,看人之准匪夷所思。比如说,《冰鉴》第一篇,神骨鉴。神是什么?不特指精神,更多地包含了意志、学识、个性、修养、气质、才干、地位、社会阅历等等,骨也不特指骨骼,需要与神结合,骨子里的东西是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有的人,虽然看起来落魄,但并不颓废,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神,更容易让我们相信,哪怕他一时不如意,将来一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而有的人,西装革履,精气神不足,反而让你觉得这人并非大器之材。这就是一个人的神骨在影响我们对这个人的判断。这就是原书中的“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一个人长期形成的精气神不会因为外在环境而轻易变化。一身精神,具乎两目。看一个人,看他的眼睛,你大概就能看出来这个人什么性格。一身骨相,具乎面部。我们看一个人,往往是先看脸,这是个看脸的时代。人的面部骨骼基本决定了人的相貌。那人的相貌就这样定型了吗?不是,脸上太多肉的,基本上看不出来骨相了,减减,看着相对容易好点,脸上肉少的,看着瘦骨嶙峋的,跟看骷髅头似的,那真要多吃点了。一个人的命相可以从脸部看出来,有的人一看尖嘴薄腮的,要么精明非常要么刻薄要命,我们很少见到那种特别宽厚的人;有的人,看着胖一些,但是为人宽厚,却不是满脸横肉,相处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此外荣格的区分的八种心理类型:1外倾思维型,2内倾思维型,3外倾情感型,4内倾情感型,5外倾感觉型,6内倾感觉型,7外倾直觉型,8内倾直觉型。也能很好的帮助我们识别面相与人格的联系。荣格并没有截然地把人格简单地划分为8种类型,他的心理类型学只是作为一个理论体系用来说明性格的差异。在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兼有外倾性和内倾性的中间型。上面用来说明每一种类型的模式都是典型的极端模式。纯粹的内倾型的人或外倾型的人是没有的,只有在特定场合下,由于情境的影响而一种态度占优势。每个人也能同时运用四种心理机能,只不过各人的侧重点不同,有些人更多地发挥这一种心理机能,另一些人更多发挥另一种心理机能。此外,外倾型或内倾型也并不影响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就。例如,李白具有较明显的外向性,杜甫具有较明显的内向性,但是,他们都成为唐代的伟大诗人。而了解微表情很容易看出周围人的喜怒哀乐,微表情分析的基础在于表情在跨文化和跨种族上的一致性。也即是说,七个基础表情,惊讶,轻蔑,厌恶,恐惧,愤怒,悲伤,喜悦是所有全人类共通共有的,其所表达的含义也是一致的,如此,我们才可以通过表情来分析目标的内心情绪。《别对我撒谎》的剧本顾问罗艾克曼出的两本书《说谎》和《情绪的解析》,里面有详细的调研方法、统计分析和论证等。听说学术上还是挺严谨的,就是一直没有拜读,因为读译文总觉别扭,不知道是我的语言逻辑有问题,还是翻译员在搞豆腐渣工程? 识人面相的目的是什么呢?无非趋利行为所致。俗人总是怕被人骗,被人利用,被人欺辱。而识人面相就是撇去身边非利己者。而这恰恰入了旁门左道。宋朝苏轼的朋友天南海北,他自道:“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持佛家众生平等理念的苏轼,广交友的最可贵之处,就是他抛开了势利之心。近代胡适也是广交朋友,北京的车夫都自豪的说:“我有朋友胡适之。”这些故事无不令人神往。王阳明:“持纯粹心,做至诚人。”这句确实能让我们一辈子而不厌,不倦,因为大家都喜欢与至诚之人相处。相由心生看似教人下学上达,实则教人改行迁善。 |
|
来自: 恰恰365 > 《识人根本文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