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战 斗 在 平 陆
2021-02-21 | 阅:  转:  |  分享 
  
战斗在平陆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校

关志超



平陆,我的第二故乡。

1941年5月中条山战役后,国民党的25万大军,在日寇进攻面前,采取避战方针,在三周之内,丧失5万人的兵力,其余则渡过黄河逃跑。我党指示,大力发展武装,进行游击战争,坚持敌后抗战。从此,我就战斗在洪池塬和张(店)茅(津)公路上。

(一)

中条山,是战略要地,是四种(日伪、蒋、阎及我军)矛盾的集中点,敌我斗争十分复杂,十分尖锐。日寇早在1940年夏,就准备实行南进政策,以征服南洋。因此,急于运用政治诱降,外交封锁和军事压力等手段,迫使蒋介石政府投降,迅速结束大陆战争。山西的阎锡山,是个亲日派,早在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后,就对抗日前途由悲观动摇到日益反动,不断搞摩擦,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18集团军总部为破坏日寇进攻西安企图,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打击日寇对我根据地的“囚笼政策”,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这一战役,严重地打击了日寇,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迅速解决中国事件”的美梦;提高了我党我军的声威;增强了全国军民的胜利信心。但由于过早地暴露了我军力量,引起了日寇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更残酷的扫荡;以蒋介石为代表的顽固派更加紧了反共活动。日、蒋、阎合流,企图摧毁我抗日根据地。就在1941年3月至1942年10月期间,日寇就先后五次进行“治安强化运动”。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向我抗日军民加紧进攻,一次比一次毒辣,提出了什么“完成大东亚兵站基地,建立华北参战体制”的方针,把整个华北划分为“治安区”(敌战区)。“准治安区”(敌我争夺的游击区)、“非治安区”(我根据地)三种,分别采取不同手段实行统治和进攻。

平陆,当时属于敌我争夺的游击区。在这个地区活动的抗日武装,有阎锡山的保安第1支队、解县县政府;有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部(又称张鹏飞部),还有属第一战区领导的2支队、8支队、贾真一支队;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有5支队(200余人)、9支队、10支队和康俊仁支队。此外,还有一支由开明士绅吴仲六先生领导的4支队。5支队支队长苏华(杜柏实)、副支队长是薛勤同志。苏华支队长是芮城县杜家村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延安抗大学习,1939年奉党的指示回芮城,做地下工作。中条山事变后,投笔从戎。由于他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短短的时间内,已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他立场坚定,工作积极,他作战勇敢,智勇双全。1942年5月反顽斗争时,在上下洪池战斗中,他率领部队冲进解县县政府驻扎的院内,消灭了敌人。正当他双臂挎了七八支缴获的枪枝,从院内兴高采烈地跑出来时,却被我一个15岁的小战士,误认为敌人冲出,开枪射击,不幸光荣牺牲。这样,原计划开辟永(济)芮(城)边境的雪花山条西根据地,被迫放弃。因为苏华同志是支队长兼芮城县长,他在芮城、永济人民群众中有较高声望,他的死,对于开辟条西根据地造成困难。加之,日寇与蒋阎合流,正在进行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对我夹击,战斗频繁。我在统战工作上有错误,四面受敌,被围困在苏家沟。马蹄坪很狭小的地区,形势非常不利。于是决定放弃条西,到张茅公路以东地区开展游击活动。

(二)

1942年秋,我5支队与吴仲六先生所率4支队会合不久,驻扎在姚巴山据点的日寇一个班,到冯家桌抢劫掳掠,我4、5支队英勇奋战,从早晨7、8点钟打响,直到下午4时才将敌全歼,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6枝。日寇这个班,全系老兵,野蛮骄横,战斗经验丰富,军事技术精。据云,在中条山战役时,这个班曾打垮过国民党军队1个团。由于我军作战经验不足,没有放到近距离打,以致战斗打响后,日寇占领了有利地形,进行顽抗。地形开阔,我军采取用麦草打成捆,上面盖上用水湿透的棉被,象“土坦克”一样,掩护步兵接近。但日寇射击技术精,几乎弹无虚发,加之,据点内日寇用88掷弹筒、机枪火力掩护,使我伤亡很大。但是,我士气高涨,愈打愈勇,前仆后继,终于将其全歼。过去这个班日寇,经常向老百姓讲:“国军10个,我1个人叭叭的干活行,八路的1个,我的3个干活的不行。”这次战斗,雄辩地证实了敌人的“供状”。

冯桌战斗后,我5支队撤到夏县南山10支队根据地休整。地委书记柴泽民等同志主持,总结了一年来斗争经验教训,学习毛主席、党中央有关指示。指出,在统战工作中存在有“左”的倾向,放弃条西根据地的错误。会后,我5支队2大队(欠6中队)在薛勤支队长率领下,开赴平陆县红凸、韭菜园地区活动,打算相机前出到平(陆)芮(城)边界,开辟条西根据地。当时,正值日寇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我与日寇在红凸遭遇,敌人首先占领山头,把我军压在沟内。此时,共产党员、中队长王存才,端起轻机枪猛烈射击,掩护部队转移,直到英勇牺牲。这次虽给敌人以惨重杀伤,但我2大队却遭到严重损失,支队长薛勤被俘,大队长李岗战死。李岗,翼城人,年不过20,朝气蓬勃。他是指挥员,又是善于作政治工作的模范,他经常教我们学军事、学文化、唱歌,给我们讲革命故事。他教我们唱的一首歌,歌词是这样:“快快起来同胞们,起来齐为祖国战争,敌人的铁蹄踏遍了国土,杀我同胞夺我城,谁能忍受横暴摧残,谁愿甘尝亡国恨,团结起来向前进,不杀倭奴誓不生。”我敬爱的首长、战友虽然离开了我们,但这首歌却鼓舞着我们继续战斗,一唱起它,就怀念李岗同志,就决心为他报仇,不打败日寇誓不罢休(1986年平陆县志“军事志”记载:薛勤同志在安邑段村被俘,杀害于安邑;李岗同志牺牲于张店镇风口村,系永济人)。

我们5支队,当时有个“先生班”。别的部队听说起来,很奇怪。我们内部一些非党干部也奇怪,我们对外讲,是教我们这些年青学生继续学文化的。其实,“先生班”里的先生,都是我们党的一些县、地领导同志,例如王守一先生,即董奥林,是虞(乡)、解(县)、永(济)、芮(城)四县负责人;白锋先生,芮城县委书记;阎先生,是地委部长,还有杨波先生,王勤益先生,郭方先生等等。他们都是党的负责干部。其中,郭方同志在42年6月,在马蹄沟被叛徒打伤,王勤益同志与叛徒搏斗,光荣献身,与苏华支队长均埋葬在马蹄坪。

(三)

1944年8月1日,我太岳3分区建立。随着形势的发展,斗争的需要,我党领导下的游击队,分别升级编为正规军,番号为55、56、58团。55团由9支队,康支队5大队,汾南支队组成;56团由基干团、康支队、5支队、垣南支队组成;58团由4支队、10支队组成。分区刚刚建立,日寇扫荡开始,我军民贯彻了“敌进我进”、“挤敌人”方针,很快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这次,也是日寇对我分区最后的一次扫荡。随后,即开始攻势作战。在太岳军区主力配合下,于1945年5月,拔掉了祁(祁家河)夏(县)公路线上敌伪所有据点,从而分区根据地内连成一片。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8月9日,毛泽东主席发表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指示“八路军、新四军及其它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意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歼灭这些敌人……。”8月10日、11日,朱德总司令发布命令,我分区部队立即展开进攻,迫使日伪军投降。56团在夏县县南尧台顶歼灭日寇一个中队,收复夏县县城;58团在地方党配合下,收复平陆县城;55团控制从闻喜至半坡同蒲铁路段。随后,分区主力直逼运城。但蒋介石与日伪合流,改编伪军为国民党军,在美国帮助下,占领大中城市。8月下旬,阎锡山五个师侵入我晋东南上党地区,艾志谦部已进入运城,我党在政治上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在军事上,我则集中兵力,准备应付国民党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内战。我太岳主力向上党地区集中,我分区部队也撤出对运城的包围。9月,阎锡山夺取人民的胜利果实,在晋南三角地带燃起内战烽火,他们强占我从日寇手中收复的平陆、夏县城。9月,我国革命进入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在抗日战争胜利,我太岳3分区军民同庆胜利时,有一首歌曲,正是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兹录如下:

“8年呀,抗战呀成了功,你看咱们男男女女,老婆娃娃,喜笑颜开多呀多高兴;

八路军,老百姓,流血流汗,你看咱们艰苦抗战,英勇奋斗,前门打虎,后门防狼,受尽艰熬到呀到今天;

顽固呀,怕咱们翻了身,你看他们急急忙忙,磕头捣蒜,送走日寇,坐大城市,还想当个吸呀吸血虫;

蒋介石,蒋该死,坐重庆,你看他们勾勾搭搭,不顾羞耻,调中央军坐上飞机,偷偷溜进南呀南京城;

老汉奸,阎锡山,进孝义,你看他们偷梁换柱,欺压百姓,还想当个土呀土皇帝。”

(四)

1947年3月,蒋介石调集兵力在陕北和山东实施重点进攻,这样,在南线就形成了两翼进攻中间防御的哑铃形的战略状态。中央军委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在晋南和平汉路实施反攻,以配合山东和陕北我军作战。我太岳部队于4月4日发起晋南战役,至5月9日结束,连克曲沃。新绛、河津、永济、平陆等22座城市和禹门口、风陵渡要点,歼敌18000余。这样,晋南仅剩运城、安邑、夏县几个孤立距点。

7月初,我刘邓大军南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固守运城、安邑之敌整10师师部及青年军206师两个团奉命南调陇海路,准备增援鲁西南。另蒋军在陕县集结物资器材一部,准备运往运城。整10师83旅248团担负护送师部渡过黄河后,将押运物资经平陆返回运城任务。

我太岳军区首长决心以56团(欠第5连)、55团两个连和独3团1个营统归太岳3分区王墉司令员指挥。待敌248团押运物资返回运城时,以伏击方式,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歼灭之。其部署:以56团(欠第5连)担任主要突击任务,配置在庙底及其附近地域;独3团1个营配置在辛店村东侧沟内,待敌进入我伏击圈内时,实施尾击,断其退路;55团两个连配置在史村西侧大沟沿(内),向敌实施侧击。

我56团于9日晚由虞乡卿头镇出发,昼夜兼程,长途奔袭。10日晚进到平陆西常乐村,被敌发觉,为迷惑敌人,即以少数兵力伪装主力向太阳渡方向进行游击活动,主力则隐蔽北上,于11日晚进到土地庙以南(距运城40华里)、庙底以北地区。王墉司令员对连以上干部进行了简短而有力的动员,并进一步明确任务。他说“敌248团是具有20余年历史的部队,又是进攻我中原解放区立有战功的部队,要认真对待。但是,正因为这样,这个部队十分傲慢自大。自古以来,骄兵必败。加之,他情况不明,地形不熟,警戒疏忽,包袱沉重(押运物资)。我设伏地点出敌意外(该地区地形不复杂,但地形低狭,不便于敌人展开),容易打它个措手不及。只要我动作沉着,放近打、发扬猛打、猛冲、猛追战斗作风,胜利是有把握的。”团长北沙赋予战斗任务后,王墉司令员又强调说:“3、6连这两把刀子,只要把敌人队形割裂,直插韩村,把敌人压缩到两侧沟内,就是1人1枪不缴获,也是圆满完成任务,记大功。”他指着炮连连长讲:“你必须首发命中,支援步兵冲击。”我们听了司令员动员,心情激动,个个摩拳擦掌,决心打好这一仗。

7月12日14时,敌248团完全进入我庙底伏击圈内。当其前卫距我仅10余米时,我各种火器突然猛烈射击,3、6连乘势发起冲击,随之1、2连亦发起冲击,由于我迫击炮击中敌指挥机关和3、6连动作迅猛,使敌仓惶失措,队形混乱。有一部敌人企图凭借韩村抵抗,我3连以神速动作和白刃格斗将其打乱。在其它各连猛烈突击下,把敌人压到韩村以东和东南大沟内。在独3团、55团协同下,对敌形成包围。一部敌人企图南逃,我56团一气追击15华里,激战不足1小时,即将敌基本歼灭。尔后组织搜索,打扫战场,肃清残敌,整个战斗在两小时以内结束。计俘敌团长以下1403名,毙伤敌118名,我仅伤亡30人,获得了1:50重大战果。受到晋冀鲁豫军区首长通令嘉奖,太岳军区首长给参战部队记大功一次。

当晚,我们即向安邑开进,准备发起运城战役,拔掉这晋南三角地带的最后一个顽军据点。一路上,指战员们兴高采烈,有的谈论敌人狼狈相,有的高唱“运输队长蒋介石”;一些当年康支队的老战士则哼着“我们生长在中条山,我们战斗在同蒲线,峨嵋岭是我们的家乡,老百姓是我们的靠山,祖宗的遗产靠我们来继承,广大的原野靠我们来保全。……”这支深深印在我们心坎里的康支队队歌。

1947年8月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喧告成立,我们56团被编为24旅71团,我们敬爱的王墉司令员,是我们旅长。王旅长系东北大学学生,参加过“12.9”学生运动,曾被捕,但立场坚定,表现很好,被接受入党。从事武装工作后,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是我军的年青将领,是我党的优秀党员。

王墉旅长在临汾战役时光荣牺牲。记得1948年5月下旬,在追悼临(汾)、运(城)战役阵亡烈士大会上,纵队政治部“献给英勇牺牲烈士”悼词中是这样写的: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王旅长,我们永远永远不能忘记的王旅长,每个同志都记得很清:你是多么的英勇顽强,你从来不会向困难低头,生来就不知道恐惧和忧愁,时刻充满胜利信心,鼓舞着同志去向敌人战斗。歼灭248团,战斗在运城平原,枪林弹雨中你也永远在我们身边。你的声音就是力量,你的智慧就是我们的胆量,只要你在我们身旁,我们就更加勇敢和顽强。但是,正当晋南就要彻底解放,你却英勇牺牲在战场。我们永远永远记得清,是敌人夺去了我们的王旅长,仇恨的火焰燃烧起了我们无比的力量,报仇报仇,为了死难的同志,为了王旅长,踏着胜利的血迹向前冲。”是的,这是王墉旅长的光辉形象,这是历史的真正记实。大会后,我们士气高昂,踏上新的征途——“打到太原去,活捉阎锡山”。

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曾轰动国内外的所谓“六十一人案件”是什么“叛徒集团”,把这样一位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指挥员,受人尊敬的烈士王墉同志也列入其中,怎能不令人气愤?!这是康生等人一手制造的大错案,所谓“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是不存在的”,“应改正过来”,被颠倒的历史已由党中央予以平反。

王墉旅长,永垂不朽!

1983年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4270o...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