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日记//读《情若入画,便是桃花》之陈晓旭篇

 天山一剑图书馆 2021-02-21


2015-11-25日,星期三,阴天,好冷哦。

    
昨晚10时后读易丹著的那册《情若入画,便是桃花》一书。我首先就读后面的一篇写陈晓旭人生经历的文章:《便和春风结成知己》,全文16开本计29个页码。我于晚11:50分读完了全文,花了1小时又40分钟。此文虽是写晓旭传记,但却用的是散文笔法,文笔优美清新,夹叙夹议,且抒情意味较浓,比较喜欢。我从该文中又得知了一些欧阳奋强写的那册《记忆红楼》中所没有的传主经历。
    其实对于电视剧《红楼梦》,当年中央电视台播映时我仅看了为数不多的几集后便不看了,我觉得还是更喜欢看小说《红楼梦》,原因是它对话多,电视剧的场景就是在那个大观园里转来转去的,视觉感觉场景重复太多,没多少新鲜感,与自己读原著时的想像相差太远了。
    北京大观园是特为拍摄电视连续剧
《红楼梦》而建的,现在成了北京的一处旅游景点。那大观园我一共去过两次:第一次我是在1989年11月去的,当时我与国营万龙山垦殖场工业科副科长李德志同行,前往山东德州、河北保定、石家庄及北京做业务。那次也是慕名而去的大观园。第二次是在2000年的国庆节期间去的。但是我第二次进大观园内时,看到里面几处有名的景点都被承包给别人了,需另外买票才能进去观看。因以前我已看过一次了,所以我就没再进去看了。
    我记起2007年网媒上报导陈晓旭去世时,很多诗友都在网站里发表哀悼这位“林妹妹”的诗歌,其中就有龙成前写的一首新诗,当时发表在诗文天下社区坛的天下采风版面上。然而,成前的新浪博客“现代诗”栏目中并未收入那首诗,查我主编的《濂溪诗文》第三期(2007年编印),其中也未发那首。成前与陈晓旭是同一年出生的。而我,却没有写过悼晓旭的诗文。


 

宝黛话红楼


       视频:《艺术人生//红楼梦二十年后再聚首》  http://v.qq.com/boke/page/n/y/w/n0138bsutyw.html(上)

 
http://v.qq.com/boke/page/m/u/4/m0138l1jju4.html(中下)


...20121010:87版《红楼梦》剧组二十年再聚首(下)
http://www.letv.com/ptv/vplay/1766477.html

http://www.letv.com/ptv/vplay/1753435.html#vid=1753435  

[附录一]
  
胡州人士(2007-05-19 01:01):
  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的辞世实在让人震惊让人遗憾,同时在网络上也引起了无数个关于她的话题,是是非非身后事留与庸庸之众,渺渺茫茫一缕香魂随风散。
  昔人已乘黄鹤去,为之扼腕为之黯然的人们,多是把她当成了林黛玉的化身。是啊,她塑造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了人们心中。人们因为喜欢文学巨著《红楼梦》,而喜欢电视剧的《红楼梦》,因为喜欢文字中的黛玉形象,而把感情托付给了影视里的黛玉形象。
  不禁想起初中一年级,初读红楼,读到第九十六、九十七回黛玉魂归离恨天时,正好坐在家里的堂屋中,日暮黄昏,四寂无人,到“呜呼,香魂一屡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我已是泪湿了整条衣袖,其后的文字简直不堪卒读,仿佛整个世界就只剩下我的悲伤。
  此后六读红楼,次次都酸鼻。
  晓旭给我们带来的正是一种替代性寄托,让满溢的怜惜和珍爱之情找到另一个容器。可是,这个角色却给她带来了灭顶之灾。想起张国荣在《霸王别姬》中的一句台词:不疯魔不成活。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晓旭在《红楼梦》中是本色演出没错,可是正是这个角色促成、强化了她孤傲、古典的个性。疾病的诱因当然不是单一的,有人说她得乳腺癌跟她未生育有密切关系,也有人臆断她可能性冷淡,更有甚者联系到她住的高级别墅里大理石的放射性,但是这种郁郁寡和的个性可以说是一切诱因的根源,就是在疾病刚刚发现的时候她也拒绝就医,拒绝西医,据说非常固执。
  陶潜的《挽歌》三首,其一说:“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这么多是是非非,我们忍不住痛心,忍不住要非议、是议几句,都是因为我们对生的留恋,对死感到虚无,她的死未必比这更悲哀吧!晓旭是幸福的,她对生的不迷恋的,不留恋,对死的坦然,以及她对自己生活的完全掌握。而我们久在樊笼里,已经分不清什么是正常什么是非正常了,与其这种药那种药一顿乱灌,大手术连着小手术,身上插满各种管子,也许她选择有尊严的离去才是死得其所吧!
   42岁的人生,林黛玉、董事长、比丘尼,用一世的时间来过三世的人生。她在黛玉之后,便舍弃了自己的容貌,让自己成为一个职业女性,千辛万苦开创事业;她在创业成功之时,又惦念人生的终极价值,学佛八年,终归禅林。她之所以获得我们的尊重,实际上不是因为她的美丽、才干和财富,而是她基于对生命的进取,基于对内心追求的难能可贵的坚持。
  对于她的离去,虽然不必像庄子那样鼓盆而歌,也许我们可以做的是平静地接受并尊重她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选择,不必太执著于生老病死,不必太关注尘世的是是非非,让我们祝福她,一路走好!


[附录二]
朱钰雯(2015-11-01 22:08):
    亲爱的旭姐姐,好想好想去看看你!可是却不能如愿,人真的是要留下些遗憾的!从小学二年级对黛玉的喜爱,到高中时对葬花吟的痴迷,终究明白了,一切皆因为你~~~亲爱的旭姐姐!可是可是以前怎么不敢想去看看你呢?特别羡慕兰妹妹,而我只会在初三时给你写了信却没有勇气寄出去……,晓旭姐姐,你若还在,该有多好!美好的东西都是经不起等待的!曾经几次在梦中和你相遇,和你一道而去……旭姐姐,你知道吗?繁忙的工作从未感变我的初衷~~~心系旭姐姐,旭吧似乎成为了我灵魂净化的圣地,也是除了我工作的校园唯一的一方净土,在这里找回了最真实的自己!每次进入旭吧,都会为吧里所有工作人员的付出而钦佩不已,为柳絮们对你永恒不变的爱一次又一次的感动。而我,只是平凡的一朵柳絮,只能在遥远的角落里静静地望着你,唯愿亲爱的旭姐姐,你一切安好!


[附录三]
浅怅清忧2011-03-03 21:0)
    晓旭,我们想你。在《国剧盛典 30年回响》我又看到了你。
    在近3个多小时的盛典里,我想着红楼梦,想着红楼梦中的你。
    《红楼梦》的地位一再被肯定,我却在心里自然而固执的以为那是对你的一再肯定。
    《红楼梦》有关的那些人一再出现,我却从哪些熟悉的面孔分明上看到了你美丽的倩影和忧郁的神。我知道红楼儿女们的心里一定有你,我和她们一起在心里装着对你的思绪与怀念,因此我感到了一些欣慰。
    你知道吗,起初我一直沉浸在喜悦、激动、振奋的氛围里,可是当我知道你将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当我知道你将再次被所有的观众回忆时候,当我知道你将被这么多优秀电视人再次缅怀时候,在那个不知觉的时候,我的眼泪不禁滑落。
    从主持人开始深切讲述,从整个氛围开始变得肃穆,我的感情突然变得不可抑制,一阵心酸涌上心头,泪水模糊了我一直盯着银幕的双眼。
    当我含着泪看完了那个短片的时候,当最后我含着泪笑了的时候。我心里在说:晓旭,你走好,我们都想你。 


[附录四]
红楼亦梦(
2007-05-21 20:46:23
    


        母亲节那天,红迷心中的林妹妹仙逝,五月十八日,黛玉化为一缕轻烟,离开了亲人,离开了喜爱她的影迷。也许,出家的原因正是因为重病缠身,因为晓旭清楚的知道,在炒作如此盛行的今天,自己的病会被传成什么样。也许,她想用精神的寄托去治愈身体的疾病。
    最后,晓旭还是走了。她似乎在长眠中找到了自己该走的路。她也在长眠中真正远离了世俗的尘埃。
    晓旭走了,生命结束在应该享受生活的时候。但是为什么你们不放过她呢,“极有修养”的宋祖德先生,你真的该好好反省一下了,你难道看不到晓旭父母悲痛欲绝的样子吗,难道你看不见千千万万喜爱晓旭的影迷所掉的泪水吗?为什么你还要去打扰晓旭的在天之灵呢?不要忘了,你也是有父母的。  
    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的红楼选秀,你们不觉得你们和超女是一样的吗,没有任何实质深刻的内涵,只是用经典的红楼做幌子,乱哄哄的选秀现场,出的题目是任何一个红迷都知道的常识问题,我真不明白,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支持的理由。我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支持,就连刘心武也期待着新版的黛玉。
    晓旭走了,我不希望她在极乐世界都受到凡尘的侵扰,既然我没有能力去阻止这样的事情,我只能请求你们,大放厥词的人,你们换个角度和立场想一想,不要伤害了他人有毁了自己,热忠选秀的人们,请你们放下浮躁和想一夜成名的心态,从真正对红楼经典的热爱和尊重出发,这样新版红楼,是不是还有一点点期待的价值--我对新版红楼真的没有一点期待,一点都没有。
     晓旭成为黛玉永恒的经典已深深刻入我的心里,愿她在西方极乐少一点悲伤无奈,多一点平和安详。
     晓旭,一路走好!



[附录五]  
    
陈晓旭,1965年10月29日出生于辽宁鞍山,中国大陆女演员,商人。1984年参演央视电视剧《红楼梦》并在该剧中饰演林黛玉一角 。1991年开始从台前转至幕后,弃演从商创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1999年皈依佛法,学佛7年。2006年5月,被查出罹患乳腺癌。2007年2月23日,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出家,法号释妙真。2007年5月13日6时57分在深圳病逝,享年41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