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野:“需要”变成“需求”——潘多拉魔盒的开启

 虹野小书馆 2021-02-21

虹野:“需要”变成“需求”——潘多拉魔盒的开启

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的基本平衡使得经济稳定发展,社会安定。自由的市场经济很容易产生生存过剩和通货膨胀,经过经济危机之后再度实现一个新的平衡。但是这个过程却给社会带来动荡、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很大的痛苦。通过需求侧调整社会总需求可以使得经济供需平衡,需求侧调控在现代经济中是非常必要的。进行需求侧调控主要是增加支付能力来使得人的消费需要成为需求,从而拉动产品的生产。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社会中的人没有其他的后顾之忧,有多余的钱看以消费,只有这样才会使得需求侧调控比较灵敏和迅速。并且宽松的货币政策放出来的“水”需要更多的流入到个人的手中,而非企业的手中。这样的需求侧调控才会有效。在前面已经论述了劳资分配中劳动力比例太低、以及信贷鼓励投资,这意味着需求中“支付能力”这个要素并没有得到变现。需求侧调控只能造成更多的产品,而无法产生更多的需求的。

下面谈谈需求侧的第二个要素:购买意愿。

一方面在需求侧调控中“支付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而另一方面在供给侧中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通过行政权力把公众对必需品的需要变成了“需求”。比如医疗卫生的市场化改革,把公众对卫生健康的“需要”变成了需要有一定“支付能力”才能实现的“需求”,因病返贫的家庭比比皆是;房地产改革把人们必要的住房需要也变成了需要一定“支付能力”的“需求”;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办学也使得教育这种人人都需要的资源,变成了需要一定“支付能力”进行择校的“需求”;其他的诸如交通方面的石油、收费公路等等都是把人们的一些必需的资源变成了需要“支付能力”的“需求”。在这些领域和行业,人们的“购买欲望”无限的释放出来了,购买欲望则是推动价格上涨的非常重要的动力。所以房价、医药费用甚至补课费都快速上涨。但是与“购买欲望”不是很匹配的“支付能力”使得很多人“存款”来实现“需要”向“需求”的转变。其存款在将来的某一天再释放为医疗卫生、教育或者房地产……这使得人们的消费从短周期多品种的方式转变为长周期单一品种的方式。这也是房地产等行业发展的很快,而其他行业的需求则被抑制。即便是人的购买意愿再强烈,当随着时间的发展,房价、医药费等上涨到与普通人的“支付能力”无关的时候,这些必需品的需要无法实现的时候,出现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可能更多的是社会问题。所以就出现了一边房子多的卖不完,另一边很多人没有房子住。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宽松货币政策进行的需求侧调控释放的资金则大部分都流入了这些行业,造成了“炒房”现象。所以近几年的需求侧调控更多的变成了房地产调控。

把必需品变成商品中的“需求”来进行社会供需平衡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此当前经济结构转型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把具有必需品性质的“要素”变成“公益性”的,以免过度释放这个潘多拉魔盒——“购买意愿”。

虹野: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