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野:什么样的教育是更有质量的?

 虹野小书馆 2021-02-21

虹野:什么样的教育是更有质量的?

文/虹野

公平的教育我们很清楚,而且也在努力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如教育资源均衡、县域“县管校聘”、面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专项计划”……但是发展更有质量的教育,却让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一头雾水”,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更有质量的呢?

衡水中学的教育是不是更有质量的?毛坦厂中学的教育算不算更有质量的?北京十一中学的教育是更有质量的吗?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建立在升学基础上的教育是不是更有质量的,我们不知道以孩子的健康为代价的教育的质量到底是多少,我们不知道“优胜劣汰”的教育是不是更好的,甚至我们不知道所谓的评价更有质量的教育的主体是谁……

对于家长来说,更有质量的教育就是能够让孩子考个好大学,能够找个好工作;对于学校来说,更有质量的教育就是让更多的孩子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更有质量的教育就是能够举办更多的能够让孩子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的学校……

现实很残酷,好大学、好工作的数量是有限的,在“有质量的教育”的快速发展之下,好大学和好工作已经饱和了,无论教育内部如何“努力”都无法提供更多的好大学和好工作。好大学的数量、好工作的岗位都不是“升学指导下的教育质量”能够提供的,更为尴尬的是,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好工作”岗位的马云竟然还是教育的失败者。

尽管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的讨论已经非常多了,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争论也长达数十年,但是升学、就业目前仍然是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成绩排名、升学排名依然在评价教育质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犯罪、自杀低龄化、学术不端、职务犯罪、过度学习、高升近视率、青少年体质下降、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起跑线的比拼、泛滥的择校、对惩戒的推崇……无一不让人惊悚,让人对教育质量感到担忧,但这些似乎都被升学、就业掩盖了,或许就是所谓的“一美遮百丑”吧。

从上到下,从个人到学校,无一不希望发展更有质量的教育,可是更有质量的教育是什么却是一个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让“更多的”孩子从“教育丛林”中“搏杀”出来获得更优质的教育和社会地位是有质量的教育吗?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教育的价值,我们需要思考教育对每一位孩子和家庭的价值,需要重新定位教育对社会的价值。我们需要能够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需要从教育中得到能够让社会变得更好的“人”,我们的家长需要让“家庭”幸福的教育,我们需要能够引导自己发现自己价值的教育……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距离的,但是不得不说,我们以升学、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不仅仅不完美,还带来了很多很多个人的、社会的问题,这些具体的问题解决依赖于个人、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努力,但是消除问题产生的根源却需要宏观架构的改进才可实现。当我们的教育不再产生或者很少制造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是真正的有质量的教育了吧。

或许每个人对有质量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标准,但抛开为了自己以及孩子争夺更多的教育资源之外,教育的目的更应该是“人”的教育,而非是统一模子下的“适应”教法的教育。我们需要在教育中有一致的公共道德,但是却肯定不能保证在教育中只有一种成长的模式和结果。有质量的教育或许就应该是每个人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海洋中接触社会需要而有独特的个人之果吧。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