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野:为何要说于谦是低级“红老师”高级“黑老师”呢?

 虹野小书馆 2021-02-21

虹野:为何要说于谦是低级“红老师”高级“黑老师”呢?

文/虹野

《老师·好》火了,于谦把老师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动人,可谓是入木三分。“苗霸天”的绰号似乎说明老师的“权威”,对学生的“严厉”近乎“苛刻”,正是这样的老师被于谦称为好老师。

于谦在被采访时说:“老师不是圣人,不可能是完美的。我觉得,只要出发点是为学生好的,那这个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

“好老师=严老师”这个观念以及“好老师”的形象至今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心目中生根发芽。

曾经我也以为老师要严厉,要在学生面前树立“权威”,要让学生“怕”自己,但是后来发现,一个严厉的老师一个所谓的仅仅“出发点是为学生好的老师”可能是一个在“价值判断”上是一个大家认为的“好人”、“好老师”,但是却未必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只有“出发点是为学生好,且真的能让学生变好的老师”才是“合格的老师。

正如于谦所说,老师不是圣人。这意味着老师和普通人一样会犯错误,但是很多人(也包括老师)却让学生像遵从圣人旨意一样“听老师的话”,而不是让学生和老师在发现、甄别和改变错误中成长。

情感上,我们可以接受“为学生好的出发点”,方法上,我们很难接受老师的高高在上、固执和绝对服从。

如果《老师·好》这部片子是为了“洗白”教师社会口碑不良的现状,那不得不说,这是“低级红老师”、“高级黑老师”的反智的作品。我们很难容忍我们的教育方法几十年不变化,我们更难容忍子孙仍然好不思索、绝对听命于一个可能会有很多错误的人的命令,甚至可能会对孩子身心造成严重伤害的人的命令。可能会有人说“杞人忧天”,可是看看现在孩子们过重的学业负担,看看现在孩子们的身体状况,您或许就不这么想了。

未来的老师绝对不能仅仅凭借“为你好”进行教育了,而是“让孩子变好”,只有通过专业的方式让“为你好”的愿景变成现实,这样才是真正体现了教师们的价值。

《老师·好》这部剧确实唤醒了很多人昔日教师形象,或许很多人也看到了现在老师的改变,但是大家很容易达成共识,您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还面对“苗霸天”式的老师吗?教育的发展如同很多事情一样,不可能再回去了。

《老师·好》这部看似挺老师的,事实上在黑老师,“只要出发点好”,就是“好老师”,这把老师当做什么了?每个家长对自己孩子挺好的,能当老师吗?说的再难听一点,每个动物对自己家孩子都挺好的,难道它们都是好老师?这种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智慧”剔除的电影,难道不是黑老师吗?

现在教育教学中,过于强调“出发点是好的”,忽视了教师专业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老师·好》这部电影同样忽视了教师的“智慧”,没有“智慧”的教师还可以是“好老师”,这不是赤裸裸的讽刺吗?

很诡异的是,还有很多老师为该剧拍手叫好,这不得不让为“反智现象”担忧,不管是教育还是社会其他行业,仅仅靠情怀、靠奉献、靠牺牲是无法推动社会发展的,只有“智慧”才可以让社会发展。希望教师也能够在教育教学中找到“智慧”,找到自己的专业,当然这不是那种“投机取巧”评职称的“小智慧”。

这里无意“黑”于谦老师,于谦也是我很喜欢的演员,我的“出发点”也是为于谦老师好,至于能不能让“于谦”老师好,那就不知道了,毕竟本人没有娱乐圈的“智慧”,尽管可能会黑他,但也为了他未来着想,如果真的恨我,我也认了,谁让我是老师呢?以后于谦老师会感谢我的。(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