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昔日赤脚医生有两手,几贴药治好几十年的顽疾,梁老师欣然赠牌匾

 快乐东东游梅州 2021-02-22

梅州客家文化研究学者梁德新先生是我初中的老师,他多次在我的面前夸赞说,李和医生(患者亲切称他为中医伯伯)治好了困扰他几十年的顽疾——皮肤瘙痒,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为了表示对中医伯伯李和医生的感激之情,梁老师还特意请人写了一块牌匾送给中医伯伯。下面这张照片是梁老师与中医伯伯在牌匾前面的合影。


70多岁的梁德新老师以前有一种怪病,困扰了他几十年,小时候吃了四条腿的动物的肉会出现红色斑点(荨麻疹)、瘙痒,长大后虽然吃猪肉没事了,但是天热的时候,手上会出现跟热痱子相似的症状,痒得难受,冬天被窝热了也一样痒得难受。

2019年冬天,梁老师吃了中医伯伯开的几帖中药后,瘙痒症状神奇的消失了,2020年1月13日,梁老师写了一篇题为《老中医李和二三事》的文章发表在《客都原创》公众号上以示对中医伯伯的感谢,后来还多次转发到其它自媒体平台上。然而,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梁老师高兴得有点早了。不久后,瘙痒的症状又复发了。梁老师找到中医伯伯,说明了情况。中医伯伯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中医治疗经验,大胆调整了药方,特别是添加了一种很重要的中药,并提醒说,新开的中药特别苦,但效果肯定会明显好。如果能治好几十年的顽疾,吃点苦算什么呢?梁老师吃了中医伯伯新开的中药后,至今没有再复发,困扰了几十年的瘙痒症竟然痊愈了,梁老师别提多高兴了,请了一位全国书法协会的会员写了“中医伯伯辨治精准,药到病除”的牌匾送给李和医生,还叮嘱我为李和医生写一篇文章。

吃过中医伯伯开的中药的人,既有普通百姓,也有大学教授等,其中梅州市著名的旅行家,全国优秀文明游客,嘉应学院的何教授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不去有医保报销的公立医院,却跑到李和医生的私人诊所,不用我多说,相信大家都会明白是什么原因吧?

中医伯伯李和医生出生于1957年,在梅县松口洋坑小学读小学和初中,在松口石泉坝中学读高中。因为从小体弱多病,他父亲经常带他到松口镇医院看病,跟松口镇医院的院长成了好朋友。李和读高中期间,松口医院的院长跟他父亲说,你儿子身体弱,聪明好学,去学医比较合适,并陆续借了一些古医书给他看。古医书是文言文的,李和好多地方看不明白,就翻阅新华字典慢慢理解。其中,他印象最深刻的医书是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和《伤寒论讲义》(中医学院的专业教材)。

1974年高中毕业后,李和就在家乡洋坑村当起了赤脚医生,他爸帮他订阅了《新中医》和《新医学》杂志,一边学习一边给村里人看病。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首次参加了高考,当时的信息非常闭塞,李和以为考医学专业的考试科目是《基础医学》,就拼命复习《基础医学》而没复习高考科目,勉强入了中专围(刚恢复高考时,大学招生数极少,入中专分数线的考生已是凤毛麟角)但没有被医学学校录取。1978年李和再次参加高考,顺利考上了梅县地区卫生学校(现嘉应学院医学院的前身)中医专业。1981年卫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隆文卫生院当医生,1984年到1986年在广州中医学院进修。后来,他先后调到了梅城的东郊卫生院、中医院和卫生局工作。由于中医伯伯医术好,医德高尚,即使在卫生局工作期间,也经常有人找他开药方。工作满30年后,中医伯伯提前退休,自己出来开诊所。

退休后,中医伯伯在梅州城区认真寻找店铺,经过反复的比较和筛选,最后选定江南鸿都花园和兴路的一间店铺开诊所并持续至今。

说起治病,发烧感冒等病人经常遇到,治好的普通病人自然不计其数。我在李和医生诊所访谈那天,来看病的病人比较多,以致访谈断断续续,前后花了四个多小时。

其中有一个阿姨原来是住在附近的老熟客,后来搬到了富力城,前不久得了感冒,找当地医生看了两次还是差不多,只好回来找中医伯伯看病,顺便还给家里人抓了两副中药。

2020年初照片

中医伯伯刚开诊所不久,一个福建漳州开饭店的商老板,他8岁的儿子身患慢性肾炎,全身浮肿,医院检查蛋白尿很严重。他儿子4岁发病,四年时间到处求医,搞得倾家荡产,还借了不少钱,一直都没有好转。一位到福建做生意的梅城老板知道情况后,跟饭店老板说,梅城有一位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不妨去碰碰运气。福建商老板问清地址后,带着儿子从福建赶过来,到了顺丰车站,来不及吃饭就赶到李和医生的诊所看病,中医伯伯诊断完病情,就让父子两人去附近饭店吃饭,自己则赶快调配一个月的中药,商老板父子吃完饭拿了中药又赶车回去,以节省在中途住宿的开支。病情稳定后,中医伯伯说可以不用回来看了,每个月把服药后的情况说清楚,根据病情加减药再寄药过去就可以了。经过一年时间的治疗,姓商的小孩慢性肾炎痊愈了。

梅城那位到福建做生意的中间人说,孩子的病治好后,饭店老板生意红火,还清了债务,盖起了一栋楼房,多次邀请李医生去漳州海边玩几天,但都被李医生婉言谢绝了。

2018年11月,一位梅县松源籍在丽群小学读书的姓何的10岁女孩持续多日吃不下饭,没精神而无法正常上学读书,上医院检查却查不出毛病,西医无法确诊病因,在梅城某大医院住院治疗了几天效果也不明显,爷爷准备带她去广州治疗。一位松源老乡向她的爷爷推荐中医伯伯,中医伯伯诊断她为“脾虚湿滞”,先开了五剂中药,吃完后再到中医伯伯诊所复诊,中医伯伯调整了其中几种中药,吃到第8剂时,女孩子跟爷爷说,我的病已经好了,不用再吃药了。下图是李医生前后两次给她开的药方。她的爷爷现在都还留着中医伯伯的微信,老人发给中医伯伯的2018年的出院记录因太模糊不敢上传。

梅县松口一位黄老师的母亲患有慢性肾炎多年,每年都要住几次医院,搞得一家人忙个不停。几年前找到中医伯伯,中医伯伯考虑多年慢性肾炎需要经常吃药,老人家从松口上来一趟不容易,就开了药方让黄老师回松口买中药给他的老母亲喝。吃了李和医生开的中药后,黄老师的老母亲肾炎好了,近几年再也没有住过院,还能自己在村里到处走。黄老师十分感激李医生,送了一副“中医伯伯,健康良友”的牌匾给中医伯伯。

中医伯伯说黄老师的老母亲与福建漳州姓商的孩子虽然都是慢性肾炎,但两者肾炎的病因不一样,因而用的中药也完全不同。

中医伯伯不满足于原有的医学知识和经验,经常挤时间学习新知识,或者复习《伤寒论释义》、《方剂学》等经典医书。重温经典医书,中医伯伯有不少新的感悟和发现,感觉获益匪浅,因而医术也不断提高。

中医伯伯还经常反思总结和创新,比如薄荷、木香等一些含挥发油的中草药,传统的方法是先用冷水浸泡,等其它药煲得差不多时后下再煲5分钟,才可以取汁饮服。而中医伯伯则将含挥发油的草药磨成粉,等药煲好后加进去,闻到后下的药香气大出就可倒出来饮服,既提高了药效,操作又简便,他还把这种方法毫无保留的分享给有联系的同行。

中医伯伯不仅医术好,医德也好,在断断续续长达几小时的访谈中,我从众多患者与中医伯伯的交谈中明显感受到医患之间的融洽关系,也可以感受到广大患者对中医伯伯的信任和喜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