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蜂拥而至的科技巨头纷纷加入造车新战场

 d4x2as1k0ln 2021-02-22

  本周观点

  蜂拥而至的科技巨头群战“造车”新战场。继华为之后,百度(339.9141.9014.06%)、苹果(129.870.160.12%)、小米(19.71851.467.99%)等科技巨头在利用相继进军智能汽车,通过为主机厂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增量部件、开源软件等方式展开合作,以形成优势互补、多方合作的业务布局。其中:1)百度:2021年1月,百度对外宣布正式组建智能汽车公司,并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控股将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此次合作将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全球领先纯电动架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展开;2月18日,在百度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又对此进行表态,称目前该公司进展顺利,已经任命了该公司的CEO,并确定了品牌名称;2)苹果:2月3日,据韩国《东亚日报》报道,作为与起亚汽车合作生产电动汽车的一部分,苹果公司将向起亚投资4 万亿韩元(约 36 亿美元)。报道称,苹果将在美国佐治亚州的工厂与起亚合作,生产电动汽车,预计两家公司将于2月17日签署协议,不过具体时间仍可能发生变化;3)小米:2月19日,根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且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目前,小米集团尚未对该报道给予确凿的肯定。靴子虽未落地,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小米在智能汽车版图中的“战略野心”—先后投资了凯立德、蔚来(55.040.611.12%)、小鹏汽车、博泰,并注册成立了“小米车联”。

  在“入局新势力”中,不难发现手机厂商是其中最大的阵营,而作为上一轮科技变革的领军者,其造车背后的底气在哪?1)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的发展迭代之路极为相似。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作为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划时代的产物,皆遵循着“交互的变革—>架构的升级—>生态的演化”这一发展路径。其中,智能手机颠覆了传统功能机以机械按键为枢纽的交互方式,从视觉+触觉的角度进行创新性设计,带给用户全新的触控体验,并通过架构的升级不断完善手机功能,实现了从通信工具到万能“场景性工具”的华丽转身;智能汽车同样复刻了这一路径,率先以汽车座舱为突破口,从机械仪表盘向全液晶仪表盘与中控大屏进行智能化转变,并叠加自动驾驶功能的变革,驱动汽车的角色从传统的出行工具转变为共享的“移动第三空间”。我们认为,华为、苹果以及小米作为智能手机革命的成功者,对于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具备天然的敏感性,这也正是其跨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斯拉(781.3-6.08-0.77%)的成功,看到了软件定义的汽车的希望。相比于传统车企,特斯拉更像是TO C的科技公司。我们在前期报告中指出,特斯拉类“苹果”商业模式成立的基石是——打造出了划时代的智能汽车,国内新势力造车的代表人理想(29.840.401.36%)汽车创始人李想曾评价:“特斯拉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智能汽车”。特斯拉在基于软件+硬件(高集成的电子电气架构),以整车OTA为桥梁,实现了汽车的持续升级和常用常新,真正把汽车从“功能机”升级为“智能机”。

  特斯拉作为全球第一个使用FOTA技术的车厂,不仅通过SOTA实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更新,也能够延伸至自动驾驶、车身控制、电池管理等核心领域的FOTA升级,提升车辆自身性能。同时通过特斯拉APP进行OTA软件更新服务,实现软件服务收费的盈利模式,具体包括:1)首次引入了软件应用商店(in-app-purchase),方便用户购买软件升级。未来所有特斯拉车主都可以在特斯拉的APP中购买各种软件更新服务。例如,基本版自动辅助驾驶(Autopilot),完全自动驾驶(FSD),加速性能提升以及其他高端功能;2)开启高级连接服务收费(9.9美元/月)。只有车主支付了服务费才能用实时路况、卡拉OK、流媒体等功能。

  在2020年2月我们发布的报告《划时代新物种:特斯拉越来越像苹果了》中,我们反复强调:特斯拉就是汽车界的“苹果”,软件会是其商业模式核心组成部分。通过此前的量化分析,我们预测特斯拉的OTA软件业务(FSD)有望在2025年将贡献汽车业务毛利的1/4;从中长期来看,FSD将大概率切换成软件订阅服务的商业模式,预计2030年的订阅服务收入有望超过160亿美元/年。软件订阅服务的模式下,FSD前期消费门槛进一步降低,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购买率,并且也符合马斯克所倡导的软件持续收费的商业模式,未来FSD将大概率切换成软件订阅服务的商业模式。基于软件订阅服务模式下,我们预测2030年特斯拉将有超过1700万存量车主用户,其中近80%将成为FSD的订阅付费用户,FSD的订阅服务费将达到160亿美元/年。

  模式筑底,“技术+生态”优势或是智能手机领军企业跨界造车的第二重原因。通过回溯,我们发现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不仅在迭代历程上存在惊人的相似,在模式以及阵营的选择上,智能汽车也延续着智能手机的变化。具体来看:1)“苹果”模式:智能手机:苹果通过自研芯片+操作系统的战略,打造“fast system”,并依靠优化调整结构,实现软件在硬件基础上的快速迭代;智能汽车:特斯拉选择将其汽车架构直通终点至“中央计算平台架构”,并将自研的“Autopilot系统+FSD芯片”进行垂直整合,实现了在性能上的全面赋能。同时,采用独特的“影子模式”,打造海量数据+算法的研发迭代闭环,以实现在自动驾驶能力上的绝对领先;2)“安卓”模式:智能手机:安卓系厂商通过开放硬件+开源软件的合体,形成从芯片-操作系统-应用-终端的联盟合作,与苹果实现对垒;智能汽车:传统车企受制于自身在芯片研发及算法能力上的不足,多以“规则制定者”的角色出发,倾向于在不同域中选择优质的供应商进行合作,以“联盟的形式”展开差异化的竞争。我们认为,特斯拉在技术及收费模式上被接受,让各大智能手机领军企业看到了软件定义汽车的希望。同时,以特斯拉为代表,包括蔚来、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以及部分传统主机厂在“汽车智能化”征途上获得的成功,也让其看到了模式和能力延续的可能性,而这也或是其跨界造车的另一原因。

  “万亿蓝海”的征途,智能手机领军者造车背后的原因。从汽车单体价值量来看,智能手机的市场规模远远不及传统汽车市场,根据IDC、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的资料显示,其通过手机出货量与汽车出货量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传统汽车的市场规模(1.8万亿美元)已是智能手机(5000亿美元)的3倍以上。我们再结合以上数据,以及对于智能汽车趋势的理解下进行综合判断,在“新四化”的背景下,随着智能网联化的驱动,智能汽车的市场规模不仅仅只是延续,更有望实现大幅的超越,而软件的价值将是其中最大的增量。

  在智能网联化驱动下,EE架构的革新驱动汽车价值的重心从硬件向软件转变,软件成为智能汽车产业的关键,驱动软件市场规模的增长。在Automotive News Europe 资讯中NVID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汽车制造商的业务模式将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到2025年,许多汽主机厂业很有可能以接近成本价的价格销售汽车,并主要通过软件为用户提供价值。”根据麦肯锡的预测,汽车软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40亿美金攀升至2030年的840亿美金,期间的CAGR为9%。从细分市场来看,OS and Middleware、ADAS and AD软件市场规模增长最为迅速,2020-2030年期间的CAGR均达到11%,超过软件市场规模整体复合增速,预计在2030年分别达到80亿美金、430亿美金。

  投资建议:智能汽车是继智能手机后又一划时代的颠覆,但其所带来的规模性影响以及市场增量都将远超手机。在“新四化”的背景下,EE架构的升级将驱动汽车产业的价值重心从硬件向软件转移,行业的游戏规则也将被重新定义,无论是传统的Tier1、Tier2,亦或是新兴的Tier 0.5都将迎来史诗级的机遇。从科技巨头的跨界参与,我们也更清晰的看到了在智能汽车变革下的“星辰大海”。我们再次重申!智能汽车产业的巨变已启动,其所孕育的投资机会将会比10年前智能手机产业链更加惊人!继续重点推荐中科创达、德赛西威、四维图新、道通科技;建议关注千方科技、锐明技术、万集科技、鸿泉物联等。

  风险提示:智能汽车发展低于预期;竞争者加速涌入导致行业竞争加剧;政策监管风险;疫情失控影响超预期。

  本文作者:胡又文,来源:计算机司令部,原文标题:《【安信计算机】为什么科技巨头都想造车?》

来源:新浪港股

港股收市前,小米的重磅消息在朋友圈刷了屏。

根据“晚点LatePost”消息,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有知情人士称,小米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

受此消息影响,小米集团港股尾盘放量拉升,涨幅一度扩大至12 %,市值超过8100亿港元,秒涨近900亿,而早盘小米集团一度大跌4%。截至收盘,仍大幅上涨6.42%。

不过小米集团关于最新造车传闻回应称,“等等看看,暂时没有”,更多信息暂不予回应。

// 小米在电动车领域早已布局 //

作为一家以手机起家的互联网公司,在成立的 10 年中,被“造车”传闻围绕的时间占据了五分之三,最早甚至可追溯到 2014 年。

尽管这些传闻后来都被官方一一否定,但其激起的无限遐想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外界对小米的期待。华人投资网(www.)数据显示,2月19日,北京小米松果电子有限公司公开一项名为“共享交通工具的调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112381464A,申请日期为2020年12月。

该专利摘要显示,本公开涉及一种共享交通工具的调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共享交通工具的调度方法应用于共享交通工具,所述共享交通工具安装有摄像装置,为电驱动且具有自平衡能力,可实现共享交通工具的自主调度,提升共享交通工具的智能化。

此前,在2020年12月末,网传小米将联合比亚迪推新车。不过,该消息很快就被小米公关辟谣:小米没有造车计划。与此同时,比亚迪也回应称:假的。

事实上,小米真身虽未直接造车,但小米的资本已在造车途中。

2015年蔚来获得的第一批投资中,其中一份来自雷军的顺为资本;顺为投资了小鹏汽车的A1轮和C轮,小鹏于2019年11月进行的4亿美元C轮融资中,小米通过旗下注册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 Fast Pace Limited公司投资了5000万美元。

研发投入上,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告系统中公开的专利申请文件,小米从 2015 年起陆续申请了汽车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汽车方向的发明专利。

具体业务上,小米此前已公开的发力点是物联网大版图里的车联网车载服务系统。2019 年 6 月,小米宣布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推动旗下虚拟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进入汽车人机交互系统。两个月后,小米 MIUI 负责人又在 “MIUI 负责人在线” 活动中表示,正在考虑研发基于 MIUI 的车载服务系统。到 2020 年 6 月,小米进一步申请注册了小米车联商标和相关图形商标。

2020年,小米继续拉近和汽车行业的关系,战略投资车联网企业上海博泰(Pateo),与梅赛德斯—AMG F1车队合作推出特别版小米米家电动滑板车Pro 2,小米10至尊纪念版将携手梅赛德斯—奔驰SUV等。

// 新能源车成新风口 //

要说近年来的热词,“造车”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这得益于新能源车发展如火如荼。

根据中国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高起步。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15.8万辆,同比增长281.4%,环比下跌23.9%;批发销量16.8万辆,同比+290.6%,环比增长20.5%。其中造车新势力对1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同比增幅贡献较大,蔚来汽车1月销量7225辆,同比增长352.1%,理想汽车销量5379辆,同比、增长355.8%,小鹏汽车销量6015辆,同比增长高达470%。比亚迪1月新能源车型销量19871辆,同比增长183.1%。

而再回顾过去的一年,新能源汽车急速狂飙,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36%,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6万,同比去年的120万增长13%,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文件要求,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在 2025 年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这就意味着,即使整体的汽车销量不再增长,按照 2019 年的销售规模计算,新能源汽车 2025 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 500 万辆,是目前的 5 倍左右。

此外,无论是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2020年4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年底,并提前明确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退坡幅度;7月,工信部等组织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 分析师看涨特斯拉股价到1000美元上方 //

去年以来,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们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的狂欢。飙升的股价、狂奔的市值,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概念股的青睐可见一斑。

1月28日,特斯拉公布2020年第四季度业绩。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四季度,特斯拉连续六个季度实现盈利,并实现了自成立以来的首个“盈利年”。

在资本市场上,特斯拉市值达到了8000亿美金。几乎是此前长期霸居全球车企市值榜首的丰田汽车(2100 亿美元左右)的四倍。马斯克曾经公开表示,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苹果公司。

在2020年,特斯拉股票上涨了743%,登顶全球第一大市值汽车公司。该公司CEO马斯克也凭借大涨的股票,一度成为世界首富。但与此同时,特斯拉在美股一直是被做空最多的标的,其被做空的合约加起来比排在它后面几名之和都多。

阿格斯研究公司(Argus Research)已经提高了特斯拉的目标价格提升到1010美元/股。分析师比尔塞莱斯基认为,该公司是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并明显领先其竞争对手。美国的政治变革将成为特斯拉的逆风,中国市场将大有发展的机会。

作为中国的造车新势力,蔚来的总市值也一度超越大众集团位居全球第三,股价同比增长超过 1800%;小鹏、理想也纷纷冲进前二十。

// 科技巨头群起造车 //

新能源车惊人的爆发,让巨头们都把目光扫向了新能源汽车。

有意思的是,目前国内外四大手机巨头都以不同方式纷纷尝试杀入汽车领域,从苹果、三星,到华为、小米。

互联网巨头也青睐有加,阿里、腾讯、百度等以各种方式切入了赛道。

早前,曾有消息传出称苹果将选择与现代汽车合作,但近日又消息称双方合作已“告吹”。两家公司本来预计在3月份前签署合作协议,现代汽车将在2024年开始生产苹果研发的自动驾驶的电动汽车。但随后又撤回这项声明,宣布未曾与苹果联手造车。

尽管苹果方面未对这类报道进行过相关置评,但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则坚决驳斥了有关重新启动苹果汽车项目的传言,主要原因是担心有损品牌自主价值。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分别表示不会参与苹果汽车项目,苹果汽车项目的落地又变得扑朔迷离。

在传出苹果将和现代的合作告吹,日产汽车曾表示有兴趣参与苹果汽车项目。据最新报道,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在近日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中回答一个关于与苹果潜在合作的问题时称:“随着科技重塑汽车行业,我们需要采取新的举措,并通过伙伴关系和合作,与经验丰富的公司合作。”

另有消息显示,宝马、麦格纳、通用汽车、Stellantis集团、大众汽车都是苹果汽车潜在的合作伙伴。有机构分析,如果苹果和现代汽车合作真的失败了,大众或将成为苹果的主要候选,在该机构看来,大众汽车推出的模块化电动车平台MEB(Modular Electric Drive Matrix)是可以轻易整合新型无人驾驶汽车模型的设计框架。

2021年1月11日,百度丢出重磅消息,官宣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控股集团将成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面向乘用车市场。

2021年1月13日,吉利控股与富士康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而双方合作的目的是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整车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生态系统和电动车全产业链全流程等。

2020年1月北美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索尼官方正式发布旗下首款纯电动概念车型——VISION-S,该车展示了索尼在汽车智能化方面的技术,特别是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7月26日,索尼中国官方微博发布的一则消息引起关注。索尼中国官方表示,“加油,努力考驾照吧!”,并附上一张VISION-S纯电动概念车的图片。

2021年1月12日,索尼在2021 CES 展上宣布,已于2020年12月完成了 VISION-S 原型车的开发,并在欧洲开始了公共道路驾驶测试。

索尼 VISION-S 首次亮相是在2020 年的 CES 展上,在展会上看到的原型配备了两个200kW发动机,并能够在4.8秒内加速到62 MPH。索尼当时表示该车还具有2级自动驾驶功能,但它计划在将来使其更加高级的自动驾驶级别。

// 新能源车板块投资机会 //

实际上,有业内人士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已遇瓶颈,智能汽车或可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流量入口。

如果互联网巨头在智能汽车这个终端上没有更深入的布局,仅仅只是依靠智能设备、应用生态进行“上车”和“绑定”,可能更像是为他人作嫁衣,也不便于收集抢占自动驾驶高地所需的数据资源。

互联网巨头若不迎头赶上,就很可能失去尚未到来的自动驾驶军备赛的入场券。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吴晓飞认为,2021年整个汽车行业的机会比较大,因为汽车处于行业大变革时代,无论是从新能源化还是智能化角度看,都会诞生很多持续性的长期机会,这些机会主要分两个方向:一个是乘用车整车,尤其是在自主化、新能源化、智能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业绩和估值上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二个是在零部件领域,零部件领域也分两块,一个是汽车电子相关的科技领域,另一个是中国制造业出口实现全球产业链的替代。

中泰证券的2021年新能源汽车投资策略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开始步入新的2.0时代,中美将重回高增长,欧洲碳排放约束力仍然强劲。随着供给端进入优质电动智能车型竞争的正向循环,行业发展越来越接近自发需求爆发的拐点,从线性增长过渡到J型增长。预计2021年全球电动车销量458万,同比增长50%+。从投资机会角度看说,由于需求爆发到了临界点,成长和周期可能共舞,同时智能化将加速。因此板块中成长、周期和重塑的投资机会多点开花。

来源:wind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