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墨苍润,气韵深幽——李志向花鸟画意境品读

 京海墨韵 2021-02-22
笔墨苍润,气韵深幽——李志向花鸟画意境品读

京海墨韵合作艺术家李志向

李志向先生的主题性花鸟画,是继宋徽宗之后,工笔画的崛起;亦是八大山人之后,写意画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胄之后,又一个崭新领域的开拓,引领了一个花鸟画新时代的到来!

古人论画,讲传神写照,“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后梁画家荆浩《笔记法》中阐述:“度物象而取其真。”“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

品读李志向的花鸟画,品味其真,而观之于境,则像之所生,气韵在其中也。他画中所弥漫的气息,有清气、生气,亦有一些逸气,然以清气传其意境神韵,生气为其生活机趣,逸气为其性情率意。而其气韵尤以生气为主脉,观之画面呈现出饶有意味的生活情趣。而这种气韵蕴涵,与其经常深入观察生活,注重写生分不开。其深层原因,则是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根植于“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艺术思考。

笔墨苍润,气韵深幽——李志向花鸟画意境品读

李志向先生在内蒙古普渡寺采风

明代李日华《竹懒论画》:“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夫观画者,感悟其境界也;夫境界者,见之于气韵也;夫气韵者,含之于笔墨,而流露于性情之中也。画家通过笔墨语言营造艺术情境,通达内心意趣,放旷其情怀,涵之于境想,故其胸次笔墨,状写景物有借景生情托物言志之功。

而观乎李志向的花鸟画,既有梅兰竹菊等传统文人心境,亦有山村景物的写生观照。其擅长画牡丹、画鸡。他所画牡丹不落俗格,很有韵味,尤其在花瓣的处理上,既不失其层次感,又产生出独具匠心的晕染般的效果。而在画鸡时,他除了善于捕捉表现对象的生活特性,且以情趣融入场景之中,使得画面有故事性,仿佛看章回小说一般,于景物之中穿插或动或静的生活意蕴,将生活的情趣别开生面地呈现出来,显得气韵悠长,既有画面中所表现景物本身的气势,亦有故事意境展开的势,使得画面语境产生广阔无边的深邃时空感,可谓横向取势,纵向延伸,既有故事性的延伸,亦有意境气韵的延伸。这种意蕴交错延伸的时空感,不仅在其大幅画作中有所表现,在其小幅作品中亦有表现,从而,分明给人以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境语的情境感受。而其笔墨苍润,气韵深幽的感觉亦从画面语境呈现出来。

笔墨苍润,气韵深幽——李志向花鸟画意境品读

《富贵花开时》/李志向

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言:“士大夫之画所以异于画工者,全在气韵间求之而已。”古人作画,多讲气质涵养,而提升其境格。今人多强调笔墨画工,而疏于其境格修养。

李志向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画家,他在进行艺术思考时,既尊重艺术的原创精神,亦体现出艺术家的忧患意识。他认为花鸟画创作应与时俱进,具有时代前瞻性的艺术气魄、艺术担当、艺术眼光。他主张画中要有山水画的情怀气魄,人物画的精神气质,反映具有时代性的艺术风貌,人文精神内涵,体现盛世中国这一特定历史发展时期应该有的鲜明格调,并倡导主题性花鸟画创作。他提出用写意的笔法,集工笔花鸟画、小写意花鸟画、大写意花鸟画技法之长,通过对表现对象的层层叠加、穿插、调动多种表现手法,使绘画面貌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并具有明确的主题倾向,他将这种绘画形式,谓之主题性花鸟画,并以主题性花鸟画创作来反映中国精神、中国格调、中国气魄、中国风貌。

笔墨苍润,气韵深幽——李志向花鸟画意境品读

笔墨苍润,气韵深幽——李志向花鸟画意境品读

向美国国家大学赠送作品

笔墨苍润,气韵深幽——李志向花鸟画意境品读

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在人民大会堂参加李德哲水墨画展

笔墨苍润,气韵深幽——李志向花鸟画意境品读

和全国人大办公厅副主任殷中卿先生在一起

笔墨苍润,气韵深幽——李志向花鸟画意境品读

和人民大会堂管理局李建祥先生在一起

笔墨苍润,气韵深幽——李志向花鸟画意境品读

笔墨苍润,气韵深幽——李志向花鸟画意境品读

《迎春图》/李志向

笔墨苍润,气韵深幽——李志向花鸟画意境品读

《春风漂香》/李志向

笔墨苍润,气韵深幽——李志向花鸟画意境品读

《朝霞图》/李志向

笔墨苍润,气韵深幽——李志向花鸟画意境品读

《仰面春天远,夜鸟啼早秋》/李志向

他在作品中,营造生活场景,表现其艺术情趣,体味生活中的况味,是一种境虚我有,具有意趣的可观赏性。而这种艺术上的取舍和具体表现,因为其盎然充盈的生活气息和温暖的人文情怀,而有了艺术的温度,有了浩然之气,乃至从其一些花鸟作品中,隐隐然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正大气象。大约这也是他作品中所涵养的笔墨苍润,气韵深幽的底气使然。

艺术是一种气质涵养,艺术创作的功能,除了艺术欣赏,更为重要的是精神依托,安放灵魂。画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有所触动,其画面语言的表达,画中意境的营造,实则在寻找契合精神观照的依托,从而逐渐形成其艺术表现风格。李志向也是如此,他在笔墨律动中感悟生活的宽泛与旷达,于情韵的自在中,生发其契合自身精神风貌的艺术境界,既是为了风格的形成,亦是为了灵魂的安放,道韵的共鸣。然而他又不愿过早地自成格调,相对于浩瀚而波澜壮阔的生活,他更愿融入其中,体味生活的意蕴丰盈、浑厚华滋,天人合一,让自己的笔墨更加苍润,气韵更加深幽。

部分内容转载自:守望艺术的天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