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想去放羊,且只放一只羊

 奉啸敏 2021-02-22
奉啸敏

互联网兴起之后,有趣的、调皮的话题就多了起来。

前面看到过两个小视频:
一个是用祁阳方言说的:最近穷,没钱,不硬气。搞活动超过一毛钱的不要叫我。
说这话的人住着一个破烂透风的房子,带着一个烂斗笠。
后面还有一句:不说了,外面下雨了,不要耽误我洗澡。
另一个是关于放牛的:以我这个智力只适合于放牛。而且不能多放,多了数不过来。只放一头,牛丢了,我也丢了。

没有想到的是,视频中的玩笑竟然成了现实。
河南一个小女孩不想做作业,她自己说,想去放羊。
没想到她的妈妈认真了,真的带着孩子去找了一个牧场,真的让小女孩去放羊了。
现实哪里跟想象相似?面对着宽阔的牧场,成堆的羊群,小小年纪的女孩子,哪里能够放得过来?

女孩哭了,而且带着耍赖的腔调说:我只放一只羊。
好吧,小女孩真是纯真的可爱。
其实吧,也是可以想象的,就是真的只给她一只羊,她也放不过来。
好在结局比较乐观——自此以后,小女孩对待学习的态度好了很多。

如果真的以这个结局来管理孩子的学习的话,是不是每个孩子不爱学习、讨厌做作业的时候,我们都带他去放一次羊?

放羊只是一种借喻,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上山打柴、下地割草、生火做饭、打扫庭院,都可以类比于放羊。
说到这里,老奉的心里就产生了一个疑问,现在的孩子会那么做吗?做了以后会有积极的效果吗?

现实不但不会跟想象相似,往往还数倍残酷于想象。
在老奉近十几年的教学现实当中,所看到的结果往往是两个方面:
孩子不会去放羊。
哪怕去放羊了,也不会有“对待学习的效果好多了”的效果。
 
我曾经在课堂上批评过一些浑浑噩噩的学生。
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就是一句话:事不想做,饭要吃的。
一种典型的耍赖式的学习态度。
而且现阶段农村的学校,持这种态度的学生不在少数。

更为痛心的是,这类学生的家长往往常年在外地打工,远在异乡,对他们想管,却管不了。
而且,他们多半也是不会服从祖辈的管理方式的。
对老师和学校的管理,他们也是能躲就躲,或者是不屑一顾。
他们甚至自以为不惹事生非,不调皮捣蛋,已经是对学校最大的配合,难道你还不允许我不爱学习?难道你还不允许我放纵自己?

有时想一想,用吐槽大会脱口秀演员何广智的那句话“其实,这也不全赖他”来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确实也不全是他的错。

那么是不是就任凭他们每天只想放羊?
且只能放一只羊?
当然不是。
可是究竟应该怎么办? 
别说学校,家长,政府,社会,好像都带有一种束手无策的味道。

社会经济的繁荣,城市化的发展,城镇水平的提高,会有大大的利,却也会产生了小小的弊。
孩子想放羊,且只能放一只羊,就是那种大大的利之下的小小的弊。

当然没什么大不了。
可也不能视而不见。

2--22 17:5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