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次,我们用大数据吃了『海口·三亚』这对CP的瓜···真香!| 城市擂台赛

 零点有数 2021-02-22

 当 

 当 

 当 

 ! 

我们的城市大数据擂台赛来到第三回合

此处有个传送门:(点击围观前两场城市大数据擂台赛)

济南、青岛这对相爱相杀的城市CP,用大数据打了场擂台赛

石家庄和唐山这对冤家,一不注意又打起了城市数据擂台赛!这下可热闹啦



今天登场的是祖国大陆最南端的两座城市:

海口和三亚

(掌声欢迎~)

城市cp盘点

改革开放以前,海南还只是一个小渔岛,地处边陲,封闭落后,随着著名的中央11号文件的下发(即《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中发(1983)11号】),全国掀起了海南开发热,而后设立省办经济特区,海南岛的经济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海口三亚,分别位于海南岛的北部和最南端,是岛内最大的两个城市。作为省会,海口承担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等职能,是省内最大的交通枢纽,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和北部湾城市群中心城市。三亚是热门旅游城市,在国内知名度非常高,有人甚至将三亚误认为海南省会。

还是那句话,知名度不等于综合实力,我们对所有指标进行盘点后发现,海口在知名度上虽然不如三亚,但综合实力还是吊打三亚的。

1

经济与财政

无论GDP、财政收入还是资金量,海口都吊打三亚,财政收入差距超过3倍

海口的知名度没有三亚高,但经济实力绝对超过三亚,2017年GDP收入1390亿,三亚仅529亿,海口差不多是三亚的3倍。上一期文章里我们提到,唐山的GDP领先石家庄600亿左右,相当于三亚一年的体量,无论是海口还是三亚,整体经济实力离传统大省还是有一定差距,在我们盘点的20座城市中比较靠后,不过就这两个城市而言,海口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政府财力也如此。2017年海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我们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代表政府可用财力)约388亿,三亚只有93亿,差距也在3倍左右。有意思的是,唐山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刚好380亿,两个城市政府财力相当,可投入到城市经济建设的资金规模也差不多,但两个城市的GDP产出是天壤之别。

城市经济与财政收入情况,数据来源:统计局

城市的资金量(即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来看,2017年海口本外币存款余额为5420亿,三亚不到2000亿。资金量是城市对资金吸附能力的体现,也是衡量“民富”的重要指标,海南高出3000多亿,比石家庄和唐山的差距都大。从住户存款余额来看,海口住户存款余额1576亿,也高出三亚1000亿。海口远比三亚有钱,不过由于人口多,所以人均可支配收入要略低于三亚。

居民住户存款余额,数据来源:统计局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统计局

2

产业与旅游

房地产和旅游是支柱,海口企业更多,三亚旅游收入更高

企业的数量来看,海口无论是在营企业数还是A股上市企业数,都领先三亚不少。从企业行业分布来看,海口批发和零售业占比超过了51%,三亚为48%左右。这两座城市企业数量占比排第二的行业都是住宿和餐饮业,不过,三亚由于旅游业的发达,占比高出了5个百分点。

城市企业发展规模,数据来源:零点有数

房地产是两个城市发展的支柱。我们的数据显示,两个城市的房地产行业都非常发达,房地产企业占比都很高,一般城市最多1%到2%,海口、三亚达到了4%和6%。也就是,三亚100家企业里,有6家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房地产企业密度之大可见一斑。

从排序来看,三亚的房地产排第四,仅次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租赁商服,海口也排到了第六。难怪打开朋友圈,随处可见到海南买房、到三亚买房的信息或广告,“一个在海南买房者的自述”等爆款文章也是层出不穷。

相较于房地产行业,海南岛的这两座城市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就乏善可陈。海口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在基础建设上的投入要更多,所以建筑业占比高于三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也更高,产业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城市内部各行业企业占比情况,数据来源:零点有数

旅游是整个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三亚更甚。2017年三亚全年旅游总收入达406亿,占到了GDP的一半以上(不过,两个指标统计口径不同,直接相比没有实际意义)。海口只有265亿,和三亚存在一定差距。尽管两个城市的旅游收入总量都不是非常大,但鉴于两个城市GDP还在千亿徘徊,旅游的重要性就立刻凸显了。

城市全年旅游总收入,数据来源:统计局

特别是冬天,国内大部分地区的人都苦于寒潮入侵,三亚温暖的气候,成了很多人休闲、疗养的首选,加上房价相对便宜,也拉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同样是寒冬,你在北方的大雪里冻得瑟瑟发抖,别人在三亚的海景房里喝着香槟看窗外夕阳西下。

3

人口与消费

海口人多力量大,城市发育更好,本地市场活跃,消费吸附更强

2017年海口常住人口227万,三亚76万,仅为海口的三分之一。城区人口来看,海口的优势更大,是三亚的4倍多,这个差距比石家庄和唐山的还大。对海口来说,人口多,短期内在人均指标上比较吃亏,但长远来看,人多代表了更多潜在劳动力,是城市竞争的重要保障,是利好消息。

城市人口情况,数据来源:统计局

城市建设方面,城市的面积数据也呈现一致的差异,海口各指标都高于三亚,市区面积比三亚高出近60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通常意义上的“主城区”)高出近4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高出近60平方公里。但是从城市的城区开发程度(用建成区面积除以城区面积的比值)来看,三亚的开发比例要高一点,有29.8%,海口只有25.1%。

城市面积,数据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根据我们爬取的海口和三亚的POI数据(POI,又叫兴趣点,比如一栋建筑、一个公园、一个公交站等)来看,海口的POI数据总量是大于三亚的。我们将全量的POI数据投影到地图上(投影的亮度代表了POI数据的密度)发现,海口中心城区的POI成团状分布,密度比三亚大得多,三亚则在沿海呈带状分布,海口城市发育程度更高。

城市POI数据投影情况,数据来源:高德地图

消费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海口2017年为726亿,三亚仅223亿,海口零售市场规模比三亚少了503亿。海口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三亚低,但海口的消费活跃度更高一点,本地市场似乎更繁荣一点。

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来源:统计局

继续看居民的消费结构,我们主要使用的是刷卡消费数据。先将消费地分为三个区域:本地、外地(大陆境内其他城市)、境外(包括港澳台和海外地区);三个消费地组合成四条消费路径:本地-本地、本地-外地、外地-本地、本地-境外,以此来看两个城市的人在消费地上的差异。

从样本数据来看,海口人更偏好本地消费,本地-本地消费比例达73.4%,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亚本地-本地消费比例仅占17%,反而外地人来三亚消费的比例高达39.5%(注:色块的大小代表了消费总金额的多少,非比例问题)

城市消费吸附和外溢情况,数据来源:零点有数

这跟两个城市以旅游、房地产为支柱产业有很大关系,因为旅游业发达,外来消费人口多,所以外地-本地消费路径的比重就高。旅游毕竟只是偶然性消费,本地-本地这种日常消费需求上,海口比例和规模都高得多,三亚常住人口少,本地-本地的消费肯定是不高的。

接着,我们用本地人在本地消费和外地人来本地消费来表征消费吸附,用本地人到外地和境外消费表征城市消费外溢

消费的吸附来看,海口的本地消费市场更活跃,吸引力更强,消费吸附比例为63.5%,比三亚高出7个百分点,差距不太明显。从对外地人的吸引力来看,三亚更胜一筹,外地-本地消费的比例有39.5%。

但是三亚本地-外地消费比例高达42%,说明进来的消费多,出去的消费更多,所以从消费的外溢来看,三亚的外溢现象是更明显的。海口消费外溢比例为36.5%,三亚有43.5%,高出10个百分点。

外地城市里,海口人最喜欢去消费的TOP5为:三亚、北京、济南、上海、徐州;三亚的TOP5为:海口、西宁、上海、北京、香港。

我们还注意到,哈尔滨、长春、伊春、沈阳等东北城市的排名也非常靠前,这既有可能是三亚人喜欢去东北感受寒冬腊月,也有可能是东北人喜欢到三亚买一所房子看春暖花开。因为我们的数据是基于卡的归属地和消费地来统计的,在三亚开完卡回到东北城市消费也是可能的。

4

交通、教育与医疗

海口的交通、医疗和卫生条件更好,公共服务水平更高

我们再来看两个城市在交通、教育和医疗上的表现。

公共交通方面,海口城区内公交站点仅877个,三亚则为360个。密度(以城区面积计算)来看,海口每平方公里1.5个公交站,三亚面积小一点,公交车密度略高于海口,每平方公里1.9个。地铁方面,两个城市都暂未开通地铁。汽车保有量上,海口私家车保有量共68万左右,三亚只有17.31万,仅为海口的四分之一。

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情况,数据来源:高德地图

私家车保有量,数据来源:统计局

航运方面,海口美兰机场年客运量2258万人次,三亚凤凰机场为1938万人次,航空运力差距在300万人次左右。三亚虽然旅游业发达,但航空运力并不如海口,或许是由于海口还有一部分商务出行的需求,而三亚应该绝大部分是旅游出行。

城市航空客运量情况,数据来源:统计局

教育方面,海口在学前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上,学校数量都比三亚多,特别是幼儿园数量,海口有763家幼儿园,三亚仅132家,存在600余家的缺口,但考虑到三亚本身常住人口少,幼儿园也更少是无可厚非的。

因此我们又查阅了海南省统计年鉴,找到0-14岁儿童的人口数,海口有16.78万,三亚17.45万,这意味着两个城市适龄儿童数量差不多,甚至三亚略多,但教育资源跟不上需求,供需匹配上相对失衡。

城市教育机构情况,数据来源:统计局

医疗方面,海口的医疗卫生机构(包含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医院等)数量比三亚多,共计1302家,三亚只有435家;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数量上,海口也比三亚多,海口共有医院123家,其中三甲医院10家,而三亚只有医院31家,其中三甲医院2家,正如前面几篇文章的发现一样,省会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是毫无争议的

医疗卫生机构情况,数据来源:统计局

5

创新能力

海口在创新能力上遥遥领先,三亚人本马斯洛指数得分更高

最后看看两个城市在创新和对人的满足上的表现。

我们采用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近三年数据)和专利、软件著作数量来考察企业的创新能力。海口拥有401家国高新企业,三亚仅24家,海口领先优势巨大。专利和软著数量上,海口也远超过三亚。从这个角度来看,海口的企业创新能力是强于三亚的。

企业创新情况,数据来源:零点有数

再看城市对人的满足程度,我们曾筛选了近50个指标,基于人本马斯洛模型,考察了300余城市对人的生理(如空气质量、城市绿化等)保障(如食品安全、社区治安等)社交(如铁路直达城市、文体娱乐设施等)尊重(如医疗、教育舆情等)自我实现(如创新创业、社会参与等)五个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因为,城市的发展最终落脚点,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

城市人本马斯洛指数得分情况,数据来源:零点有数

三亚总体得分略高于海口,全国排名26,海口排名29名。具体分数来看,海口生理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得分更高,三亚保障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表现更好。

得分结构来看,两个城市都属于金字塔结构低阶需求占比高,高阶需求占比低。海口在最低和最高需求得分上都比三亚高,基础生活服务更好,社会参与程度更高。就以人为本而言,两个城市得分结构相同,而且具体得分项各有高低,还不能说哪个城市更好。

总之,虽然三亚在知名度上高出海口很多,但综合实力来看,仍是被吊打,只有少数一两个指标,如旅游收入人本马斯洛指数得分略优于海口,其他指标,都被海口远远甩在身后。

数据看得多了,我们发现,即便有些头牌城市会在部分指标上优于省会城市,比如不分伯仲组的cp们,但省会城市在教育和优质医疗上,还是拥有着绝对优势,而且毫无例外,头牌如青岛,教育和医疗也是比不上济南的。

一个城市的知名度,或许就是一个景点、一个社会事件,给民众形成的印象,更多的是主观感受。所以,我们要用数据去评价城市的不同表现,将所见量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数字,用更客观的比较标准去衡量优劣。但常常会出现数据结果和一般印象的较大出入。

我们通过统计数据、大数据,对城市进行了整体而宏观的比较,是有硬性标准的,一个城市有500所重点高中,教育条件就是比只有50所重点高中的城市好,一个人能考上重点高中的概率更高(不考虑竞争)

获得感不是,这是一个更复杂的概念,更难量化测度,即便身处有500所重点高中的城市,学区和非学区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获得感。

不过话又说回来,城市发展如何,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才最有发言权,数据只是代表一个整体特征,并不能消弭城市内部的差异。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也会由于日常生活圈的公共服务设施或商业状况,对同一个城市产生截然不同的感知。

因此,数据和现实,本身就是存在鸿沟的,我们做这个系列的比较,也是希望能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此处有个传送门:(点击围观前两场城市大数据擂台赛)

济南、青岛这对相爱相杀的城市CP,用大数据打了场擂台赛

石家庄和唐山这对冤家,一不注意又打起了城市数据擂台赛!这下可热闹啦

零点有数(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是大数据智能服务机构中聚焦于行业深度应用的典范。零点有数依托长期积累并不断拓展的多源数据资源,持续研发与优化数据分析模型与应用平台,透过打通从大数据、中数据到精数据的数据轴,直接为公共事务领域、商业领域的优质客户群提供覆盖行动策略、决策支持、价值管理的数据驱动落地型解决方案。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请联系:

mkt@idataway.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