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安全用电措施“十不准” 1 不准带电移动电气设备; 2 不准赤脚站在地面上带电作业;不准钩挂接地线。 3 不准使用“三危”线路用电。“三危”线路是:对地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拦腰线”“地爬线”“碰头线”; 4 一切进行电气操作及值班工作的人员不准喝酒。 5 不准带负荷拉刀闸。停电时应先拉分路开关,后拉总开关;送电时,按相反顺序操作。 6 对电气知识一知半解者,不准进行安装和维护。 7 照明用电不准使用一线一地制。 8 不准超时停 送电。 9 不准私设电网。 10 不准在高压线下建房,堆物,架设天线等。 二 电气设备在安全技术上的基本要求 1 设备要采取保护性接地 2 设备的带电部分和其他带电部分相互间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 低压电子系统要装设保护性中性线 4 对地面裸露的带电设备要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5 在电气设备系统中和有关的工作场所装设安全标志 6 根据某些电气设备的特殊性和要求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 三 电动机启动时的注意事项及维护保养工作内容 1电动机启动时的注意事项 A 检查电动机附近有无杂物影响运行 B 电动机接通电源后,如果发现不能启动或启动转速很低以及声音不正常,应立即切断电源后查找原因 C 启动多台电动机时,一般应按容量从大到小逐台启动,不能同时启动,以免启动电流过大,使短路器调闸。有特殊规定的按规定进行操作 D 应避免频繁启动或尽量减少启动次数,防止因启动频繁而使电动机发热,影响其使用寿命 E 属于长时间不用又有受潮可能的电机,应用500V兆欧表测试,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5兆欧 2电动机维护的主要内容 A 应经常保持环境清洁,不允许有水滴、油污和灰尘落入电动机内部 B 电动机的负载电流不允许超过额定值 C 经常检查轴承润滑情况 D 要注意电动机各个部分的温度是否合乎规定 E 若电动机的冷却空气由室外引入,应注意空气管路是否畅通,各连接处是否紧密,管路中的阀门位置是否正确 F 对饶线型异步电动机应检查电刷有无打火现象,并检查电刷与滑环间接触与磨损情况 G 应检查电机机壳接地或接零是否良好 四 运行中的电动机温度过高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1 负荷过大引起电动机温度过高,这时应减轻负荷或更换大容量的电动机 2 两相运转引起电动机温度过高,应检查电熔丝是否熔断,开关接头接触是否良好,及时排除故障 3 环境温度过高引起电动机温度高,应采取降温措施 4 定子绕组匝间或相间短路引起电动机温度过高,应检查两相绕组间的绝缘电阻,检查三相绕组电流是否平衡,发现问题及时检修 5 定子绕组接地引起电动机温度过高,可用万用表检查,予以消除。 6 电源电压过低或过高引起电动机温度过高,可用电压表检查电源电压 五 触电的形式及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防止触电的措施 1 触电的主要形式 A 单相触电 B 相间触电 人体承受线电压,比单相触电危险性大 C 跨步电压触电 当带电导线断落在地面上时,落地点电位就是导线的电位,在距落地点不同的地表面各点上即呈现不同电位。如果人站在距离地点8~10米范围内,双脚同时踩在不同电位的地表时,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这种触电叫跨步电压触电。此时应赶快把双脚并拢距离接地处20米外,以保人身安全 2 造成触电事故的主要因素 A 用电设备质量和安装质量不合规程要求,带电体对地距离不够 B 电气设备布线不合理 C 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 D 没有采取触电保护措施或措施不力 E 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 3 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A 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金属构架均应有良好的接地和接零装置 B 对易接触的裸导体应加防护装置 C 在潮湿有腐蚀性的场合,应使用安全电压 D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六 急救措施 应立即切断电源,使触电人脱离电源,并进行急救。 1 脱离电源 必须用安全的绝缘用具 2 人工呼吸法 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口对口吹气法 |
|
来自: TangMouXiong > 《电子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