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古代中国 | 遇见学会控制用火的古人

 好了明理 2021-02-22

穿越古代中国

从历史深处出发

沿着时间的脉络

去看中华5000多年的辉煌文明

第一期

让我们去“遇见”学会控制用火的古人


远古时期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

旧石器时代早期是指大约200 万年前至20 多万年前这一历史阶段。

直立人

生活在这一阶段的人类被称为直立人。直立人已能直立行走,会制造工具,具备了人的一些特征,但脑量较小,头部保留了较原始的特征。中国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地区之一,有丰富的古人类化石遗存。距今约170 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直立人,稍晚的直立人有蓝田人、北京人、郧县人、和县人、汤山人等。直立人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等工具,从事采集、狩猎活动,已经学会控制用火,逐渐改变着自然和人类本身。

穿越古代中国 | 遇见学会控制用火的古人

元谋人上门齿,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170万年),原物1965年云南元谋上那蚌出土

元谋人上门齿与南方古猿非洲种的纤细型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齿冠面隆突不很明显,齿根侧面没有显著的浅沟等;与北京人上门齿相比也有相近之处,如牙齿呈铲形,底结节发育,指状突明显,切缘较宽等,但还存在一些比北京人更加原始的特征,如齿冠末端扩展,基部比较收缩等。因此专家们一致认为:元谋人具有从纤细类型南方古猿向直立人过渡的特点。

关于元谋人的年代曾经有过分歧。目前学术界一般仍将元谋人的年代定在距今约170 万年,元谋人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直立人。

穿越古代中国 | 遇见学会控制用火的古人

北京人头盖骨(复制品),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28万年-23万年)

这件头盖骨的原物是1966 年发掘北京猿人洞上部堆积时发现的一块枕骨,该枕骨恰好可与1934 年和1936 年在这个地点附近发现的两块颅骨碎片模型相拼合,复原出一个完好的头盖骨。这是现在仅存的北京直立人头盖骨,为一青年男子,脑量为1140 毫升。

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开始于1921 年。据从化石上得到的信息,可知道北京人的一些体质特征:与猿类相比,北京人的颅高、颅长和颅宽的指数都远远超过猿类。与现代人相比,北京人的头盖骨低平,颅骨的最宽处靠近耳孔上方,具有原始性,肢骨则较具进步性。根据肢骨长度,可推断出北京人的身高大约为157 厘米。

这种情况反映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身体各个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直立人首先是直立行走,用手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劳动。手和脚首先得到发展,然后才是大脑的发展。


古老的石器工具

受地理环境的制约,中国旧石器时代的石器以秦岭为界,大致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北方以小型石片石器为主,南方以大型块状毛坯或砾石制成的石器为主,在不同地区还存在多样性的特点。

穿越古代中国 | 遇见学会控制用火的古人

石锤、石砧,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200万年-20余万年),1958年北京房山周口店第一地点出土

石锤是直接用来加工石器的工具。人们往往选择圆而厚的砾石作为石砧,选择长圆的、便于手握的砾石作为石锤。

一般来说,古人类制作石器要分两个大的步骤,第一步是从石料上打下石片,第二步是利用石片或打下石片的石核做进一步的加工或修理。锤击法和砸击法是北京人最常用的方法。

穿越古代中国 | 遇见学会控制用火的古人

砍砸器,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200万年-20余万年),1964年贵州黔西观音洞出土

这两件砍砸器的器身厚重,有钝厚曲折的刃口,可用来砍劈木棒、锤砸石块和挖掘树根和块茎。砍砸器在观音洞遗址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却代表了观音洞人打制石器的方法和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一般说来,刮削器更适于加工肉类,所以可以推测这里的人们主要靠狩猎过活。

从发现的20多个动物种类看,水牛和剑齿象最多,其次是中国犀,这些动物都可能是人们狩猎的对象。另外,这些动物还反映出当时这一带有茂密的森林和竹林,在山间盆地和洼地中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沼泽和湖泊。


用火

穿越古代中国 | 遇见学会控制用火的古人

灰烬(左)

旧石器时代早期 距今约30万年

1958年北京房山周口店第一地点出土

烧骨(右)

旧石器时代早期 距今约30万年

1958年北京房山周口店第一地点出土

灰烬是北京人重要的用火的遗迹。在北京人遗址从上至下的13 层文化堆积中,共发现了数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的遗迹。

灰烬成堆分布,含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烧石、烧过的鹿角和各种动物骨骼。从各层位发现的用火遗迹来看,越到后来北京人保存火种的能力越强,说明火对北京人越来越重要了。北京人的灰烬曾于1931 年,被送到北京协和医院药物学系做过化学分析,其结果为燃烧后留下的灰烬。

北京人用火遗迹中灰烬成堆、成层分布的现象,表明北京人已具备了管理火的能力,对火的使用能力具有相对的连续性。估计当时的北京人是利用天然发生的火,如雷电击中树木,狂风吹动树枝剧烈摩擦或物质腐败发热引起的火。北京人从这些天然火中获取火种,在洞口或洞内生起篝火,加以保管,不断填放燃料使之不熄。

烧骨是北京人用火的证据之一,上面的烟熏痕迹可能是烧烤兽肉时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兽骨带有油脂,有时被北京人当作燃料造成的。1929 年,在北京人遗址中首先发现了火烧的鹿角,以后陆续发现了大量的烧土、烧石、灰烬和烧过的各种动物骨骼等用火遗迹。


采集和狩猎

在北京人遗址中,除发现采集食用的朴树籽外,还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遗骸,其中肿骨鹿化石有2000 多个个体,斑鹿化石有1000 多个个体,说明肿骨鹿和斑鹿是北京人狩猎的主要对象。根据两种鹿角不同的保存状况推测,北京人在夏末秋初时狩猎斑鹿,在秋末冬初时狩猎肿骨鹿。

穿越古代中国 | 遇见学会控制用火的古人

肿骨鹿下颌骨化石,旧石器时代早期 距今约50万年,1958年北京房山周口店第一地点出土

狩猎是北京人为了生存经常从事的一项活动。在龙骨山堆积中,凡是北京人居住在洞穴的时期,这一层位肉食动物的化石就比较稀少,食草类动物的化石则占较大的比例,食草类动物中又以肿骨大角鹿和葛氏斑鹿的数量最多。这种现象恰恰反映出北京人是以狩猎食草动物为主的。除鹿外,李氏野猪、德氏水牛和三门马等,都可能是北京人狩猎的对象。

穿越古代中国 | 遇见学会控制用火的古人

葛氏斑鹿角及下颌骨化石,旧石器时代早期 距今约50万年,1958年-1959年北京房山周口店第一地点出土

葛氏斑鹿与肿骨鹿、中国缟鬣狗、杨氏虎等动物是华北中更新世特有的类型,其化石一直被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们视为一种标准的地层化石,即凡是在地层中见到这几种动物化石,就基本上可以肯定其时代属于中更新世,所以葛氏斑鹿不仅仅是北京人狩猎的对象,还是划分时代的一个标尺。

在北京人遗址出土的动物化石中食肉类很少,肿骨鹿和葛氏斑鹿等食草类动物占多数。这些化石很少是完整无损的,不少被烧过,已经变形变色。从此我们不难推测出北京人的食谱,是以食草食类动物的肉类为主,葛氏斑鹿和肿骨鹿是他们的最爱。一开始他们并非认识到这两种鹿肉的美味,而是发现这两种鹿类相对比较容易捕获,特别是对狩猎者难以形成人身的危害,鹿角还可当挖掘棍,吃剩的鹿骨还可用作烧火的原料。

本文节选于《中华文明——古代中国基本陈列》


今天就到这里就结束啦,相信大家在了解直立人用火和狩猎的生活之后,对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有了初步的了解。下一期国博君将为大家带来“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人类及其文化”,小伙伴们敬请期待吧~

编辑 | 胡丹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