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浮梁古县衙

 木香草堂 2021-02-22

10月18日,我们来到江西浮梁古县衙游玩,参观了这座保存完好的古县衙,实现了时光的穿越,仿佛听到了古代百姓申冤的击鼓声和看到了古代官员升堂的场景。大家还参与了县官升堂审案的表演活动,给旅游增添了不少乐趣,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浮梁古县衙位于景德镇的北部。这是座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现存中轴、东轴和西轴线上建筑包括头门、寅宾馆、仪门、赋役房、六房、大堂、二堂、三堂、东西花厅、监狱、膳房、吏舍、主簿厅、典史厅、督捕厅、后花园、香山别墅、县丞衙,常平仓、架搁库、三班所、酂侯祠、土地祠等房屋几十栋、数百间,是县令及其僚属行政和生活起居之所。其独特的风格和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及其魅力,展现了一座封建社会基层政权衙门的活标本。

县衙不论大小,都是坐北朝南,大门敞开,石狮威严。浮梁古衙之所以被称为"江南第一衙",据说是江南唯一保存较完整的一所清代以前的县衙旧址,徽派建筑的青砖黛瓦马头墙风格,然后在旧址上重新整修的。别说在当时,沿大门两侧呈斜线往前方伸展形成的两道"八"字形状砖墙,即使现在看来,门楣不高不宽,却很有气势。"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现在浮梁古县衙,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170年。这座县衙的规制有越级之处,浮梁原本只是一个县,按理县官只有七品的官阶,但浮梁的县衙确是五品的规制,这主要是元代重视青花瓷,为了保证烧制出好的瓷器,中央派遣三品督瓷官进驻浮梁,为了这个原因,县衙的规制有所提升。

从跨入大门(也叫头门)起,整个县衙即刻被一种森严的气象笼罩着。共有一门三堂,由南而北依次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正对大门的是"仪门",这个门是县令举行仪仗恭迎上级官员的地方。中门只有知县和上级官员可以通过,东门供一般人员通行,西门专供囚犯进出。

头门即县署大门,是门子打更报时并监管进出人员的第一道防卫之门,也称八字衙门。

在这座古县衙的门楣、檐柱、厅堂上,书写镌刻着大量楹联,据粗略统计有50多副。这些楹联是古人修身、为官、治政的行为规范,是对廉政文化的精妙诠释。

公堂正中间太师椅背后是"海水朝阳"的图景,一副"铁面无私丹心忠,坐官最怕叨念功;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楹联。以示水清日明,四海升平,寓意县官审案时光明磊落,清正廉明。两旁大大的回避二字,是严禁徇私作㢢的警示。古代衙门的公堂上方,都会挂这么一块"明镜高悬"牌匾,无论是清官、贪官、还是糊涂官,都要标明自己明察秋毫、断案机智、清风凛然和审案公正严明。

喊冤鼓,当时老百姓击鼓申冤。

二堂即"琴治堂",是知县日常办公、处理一般民事案件、接待外地官员和商议政事的地方。县官在此对原告,被告双方进行劝导,通过以仁为政,以德治县、德法并用、文武兼治、恩威并用等办法来取得"省刑爱民"和政通人和的效果,以达到封建社会调解息讼的教化目的。

在二堂的檐柱下,有副楹联:

法行无亲,令行无故;

赏疑惟重,罚疑惟轻。

上联说在执法中,要不分亲疏远近,不徇私情,才能保证政令畅通。下联说办案时遇到疑难的重大案件查明了真相,就要对举报或出证者重赏;而对一时查不清的疑难重大案件,要从轻发落,留有余地。


民心即在吾心,信不易乎,敬尔公,先慎尔独;

国事常如家事,力所能勉,持其平,还酌其通。

这是二堂紫金柱上楹联。上联是说,百姓所希望做的事,就是地方官员时刻记在心中,并要认真去做的事。守信用而不轻易改变才能使人信服,敬重你的公职,首先要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情况下,谨慎自己的行为。

三堂是知县退思之处和生活起居场所。有些不宜公开的案件事涉机密,也在三堂询问和审理。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这是三堂檐柱楹联,寓意深刻,语言质朴,贴近民心,感人肺腑。上联意为,为官者吃的、穿的、用的全是老百姓供给的,老百姓是官员们的衣食父母,当官的不能倚仗权势欺辱压迫老百姓,要时刻牢记自己也是老百姓一员。下联是说,得到一任官员不能自视为是高贵荣耀,不要以为有什么了不得而沾沾自喜,盛气凌人。如果为了国家和老百姓利益丢了乌纱帽,也不是什么耻辱之事。也不要说当个地方官左右不了大局,起不了多大作用,要知道地方治理得好坏,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全靠地方父母官。

三堂檐柱上联

三堂檐柱下联

"清、慎、勤",这是浮梁县衙三堂中的匾额文,意为廉洁、谨慎、勤勉。出自三国时司马昭训长吏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

独立苍茫自忧民,

侧身天地更怀君。

这是三堂厅内紫金柱上楹联。上联出自杜诗《乐游园歌》,意思是说,独自一人伫立在住所,想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自然忧虑当地人民的安危和生存,经常思考如何才能将本地治理好。下联出自杜诗《将赴草堂,途中有作,无寄严郑公》。意思是说,自己作为地方官员偏居一隅,上承天恩,身负重任,想到国家对自己的重托,自己也更思念君王,担心有负皇帝的信任。

知县及其随从生活起居之所。

清朝官员的俸禄分为俸银与禄米两种,每年春秋两季发给。由于官员的年俸并不高,难以维持其庞大的家族开销,所以还存在所谓的养廉银制度,其中京官的养廉银由国库支出,一般很少,主要要年俸,而外官的养廉银则要远高于其工资。另外清朝领取俸禄的人员大体可分为3类一一文官、武官和皇族宗室(即王爷、公主等人)。

"官不修衙"。那个时代的官"不修衙",当然不是为朝廷省下一笔建筑费和修缮费,而是"犯不上修"和"不敢修"。俗话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你费了不少钱,花了好大的劲儿,倒底是为谁修呢?能保证自己享受得着吗?说不定哪一天,一个"圣旨到",打背包就出发了。"不修衙"的官员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他"不修衙"。另外,就是"不敢修",那时的官都是皇帝的奴才,衙门也一律都是朝廷的财产,多大尺寸的衙门里,坐着多大的官,你想自己修建一个衙门,想把你的衙门修得很大,修得与你的官位不相称了,那还了得?弄不好甚至会脑袋搬家呢!那个时候的官知道自己有多大,所以不敢修衙。于是乎,"官不修衙"的民谚就流传下来了。

检察机构是独立的,其建筑与县衙门规划等同,就是规模略低。其职能可能是相似于现在的检察院、纪检监察部门吧。

育正堂

典史厅

督捕厅

主簿厅

  "6个内设机构"反映其经济的地位。"盐税房"、"户税房"、"茶税房"。

"瓷税房"、"矿税房"、碳税房"。

县衙旁边的宋代红塔。

红塔原名为西塔,始建于公元961年(北宋初年),距今已有1040年,是江西省保存最早的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古塔,称"江西第一塔"。

东厢房

西厢房

后花园

老何扮演清代官员,升堂审案开始后,老何神情严肃,坐在太师椅上像模像样的。

老黄扮演文官站在老何左边,老杨扮演士兵站在老何右边也十分得意。

浮梁古衙门正在表演古代官员升堂审案表演,老何、老杨、老黄做了一次群众演员,大家乐在其中。

2014年浮梁古县衙被中共江西省纪委、江西省监察厅列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古代的廉政文化和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方略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再见了!浮梁古衙门。你给我们旅游带来了快乐!也给我们增长了见识,了解了历史,真是值得一游的名胜古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