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事如烟】考研发榜又一春(3)

 凡人之力 2021-02-22

李建先生的国画《虎》。

    可以想见,我陆续收到多位学者的回信,他们感动于我的《勘误表》,留意我这样一位核工业“老干部”的学术兴趣。浙江大学邵培仁先生还给我邮来了两本赠书《媒介经营管理学》《新闻传播学》,让我备受鼓舞。吴飞老师还打来电话,说没有及时回信,就电话表示感谢。我还电话向桑义燐老师、黄旦老师、邵培仁老师等学者请教过学术问题。  

不敢想象,这些大学者的谦和与耐心。多少年以后,我当了高校新闻教研室主任,如果对方是个跨专业报考,连个新闻ABC都不懂的年轻人,我肯定会劝他:别考了,不要瞎子点灯——白费蜡!说个实在话,跨专业报考,需要很强的自学能力和信息抓取能力。既需要独立思考,又要善于借助外人的帮助。“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以豁然开朗。

本来我计划是第一年备考练兵,可以不去应战。后来一想,反正水深水浅,还得自己一把,那就仓促上阵吧。反正有工作,试验的成本不高。不然,第二年还是考研战场上的“新兵蛋子”。

第一年英语差2分,没有入围复试。即使入围了,也未必能录取,因为那个分数不占任何优势,何况我还是跨专业的同等学历考生呢?我后来的经验,那时完全不懂可以调剂到其他院校。如果万一行得通的话,早几年上学,人生可能大不一样的。但是,好与坏也难说。

李建先生八尺书法作品《蜀道难》。

有了第一年的经历,后来我考研就属于老战士了。但是,道路没有那么一帆风顺。断断续续我又参加了几次考试,报考过后来的浙江大学新闻系也不理想。

其间,单位领导高看我。1999年10月拟提拔我为宣传处副职,我婉拒了。因为同意了升职,就失去了报考机会。这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话说2000年,我阅读了复旦大学丁法章先生的《新闻评论学》,该书附录中引用了广西大学曾建雄教授的新闻评论史研究成果。一个全新的念头冒出了,报考广西大学如何?因为广西大学2001年招收新闻学方向研究生名额高达19人,传播学3人。这在当时全国也不多见,足见当年广西大学新闻专业办学实力。

可以说,备考广西大学新闻系研究生的压力不大。因为我已经是老江湖了,考试不在话下,就看运气了。考试具体分数现在有点忘记了,我拿到分数单一看,因为英语、政治都过线了,三门专业课也过了60分以上,但是总分偏低,好像是320分吧。我觉得还是有点希望的。

研究生入学通知书的影印件。

那一年,核工业企业内部还举办了一次六七十人的通讯员培训班,邀请了中国核工业报编辑部主任讲消息写作、三峡晚报机动记者讲如何采访,内部还邀请我讲通讯写作。我精心准备了一下,讲课很轻松。讲着讲着,我发现会议室最后一排坐着公司党委书记,他边听边微微发笑。

下课了,我恭敬地走到书记大人身边聆听教诲,他却来了一句:你小子还真能摆糊!挺好挺好,晚上一起吃饭,陪一陪中国核工业报的领导吧。

晚上,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核工业报编辑部主任和我,四人围坐。两位领导席间说,公司缺个宣传处长,你看怎么样?我只好应承下来说,好呀,好呀。但是,内心还是渴望能去读研究生。官不官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好干呀!

2001年4月初,我收到了复试通知的挂号信。那一年,我们企业处在低谷,工资少,还不能按时发。我手头连点闲钱都没有,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向郭姓老同事借了1000元作路费,至今不忘。

李建先生钢笔素描《秦山核电站》。

4月下旬,我请假奔赴南宁,顺利参加了复试。复试的新闻学方向来了30人,只录取20人。传播学方向来了20人,只录取10人,还“借”了来年的招生指标。

6月初,学校来了一封信,要调档政审。报告给领导,结果上级单位人事处长不同意,说在岗的干部档案怎么能随便调呢?我说,这点事连总经理都知道。她非不信。于是,我们一起到总经理办公室,人家一摆手,放档案吧,这事儿我知道……

为什么总经理知道?不是因为我找过他,或者送过礼。因为我敢于拒绝更高职位的提拔,这是罕见的,他因此就懂得我的决心之大

若干年后,我和原总经理在北京集团总部共事。他评说当年,感慨地说:年轻人读书是对的,我历来是持鼓励的态度,卡人不是办法。学成了,又回来做贡献,不是挺好的事吗?

李建先生八尺榜书《沁园春 雪》。

2001年7月份,我收到了广西大学公费录取通知书,而且可以转户口和档案。8月底,我顺利办理了调动手续,迁移了户口,在同事们的祝福声中又回归了学生身份。

后来,3年的研究生生活,是充实而快乐的。毕业后,我在武汉一所大学教了4年书,同时也备考了4年博士研究生。有了考研落榜和折腾的经历,我的内心足够强大,也有足够的学术支撑底气,又先后考过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最终意外地被中国传媒大学录取,又享受了3年博士生活的洗礼。

人生是一条长路,读书学习是一件最有价值的事情。今天早上,打开人民日报客户端,看到一则图片新闻:

台湾105岁的老爷爷赵慕鹤先生正在清华大学中文系旁听(下图),他准备报考个博士。他说:工作不是负担,无聊才是。这才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好榜样!向老人致敬!(全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