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住乡愁】夜游门前的小河

 凡人之力 2021-02-22

昨天,闭门读书,足不出户,瘪闷了一个白天。晚上,看着我日渐隆起的腹部,像个酒瓶的形状,两头小中间大,不忍再呆坐下了,果断地走出家门。

门前,一条马路之隔,是休闲的公园。公园又紧挨着小河而建,小河对岸是更大的数百亩的长阳公园。

读书人不论黄道黑道。我早已经忘记了季节转换。什么时候河水结冰了,像一块巨大的水晶石,或者一大砣冰糖镶嵌着,大人孩子们冰上嬉闹,不晓得几开心。

春节过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冰河融化了,像严肃了一个冬天的长辈,终于将他绷得紧巴的面具褪下,恢复了和颜悦色。

春风吹来,小河波涌,哗啦啦,原来它也会笑呀?笑得那么矜持,像教我们第一届高中英语的枝枝老师,背过绯红的圆脸去,在黑板上只顾涂抹板书……

李杰先生的早期写生稿。

这样的夜晚,你要说不冷,可人们还是冬装未脱。说冷吧,河水已流淌开来,花草树木正从冬眠之中醒来。

走过门口西侧的石拱桥,共有三座,颇像是汉白玉制成的。白天看来,像是天安门前的金水桥,挺气派的,也有味道的。

夜里,我站在石桥之上,放眼河东,两条放射线的路灯,由近而远地延伸。高处是长阳公园门前的路灯,低处是紧邻河畔的,像是特意为乐此不疲的夜钓者留的一排灯。

那不远处的河上还要一座悬索的木桥,人们精心布置过的霓虹闪烁,一会儿粉色,一会儿蓝色,一会儿绿色,像野生动物园里极尽开屏能事的雄孔雀。

几天前的一场春雪,大大改善了北京的空气质量。白天能看见蓝天,晚上能看到无数的星星。

儿时在乡村,看星星数星星,那真不叫稀奇事儿。只要不雨不阴的日子,星星会眨眼,星星会唱歌。隔着银河的牵牛织女,留下爱情故事的传说,版本多多。

我沿着河岸徜徉,偶遇几位散步者、跑步者。夜是如此静谧,像是大自然要悄悄地入睡。

行走在公园门前小径上,再隔着小河看对面的家,看家所在的小区,一片灯火通明。每一个家庭都热热闹闹的,或是吃晚餐,或是看电视,或是灯下拉家常,或是逗弄儿孙。

真是难得抽空出门走走,白天我捧着书卷,和现代大儒熊十力先生纠缠着,听这“疯老头”讲《新唯识论》,任他“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地牵引着我的思想……

 

黄冈文化,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我从散文集《留住乡愁》的浠水文化之中走出来,像邻县蕲春人李时珍一样翻山越岭,在鄂东九县市之间寻觅奇花异草,化作疗治当代人眼晴向西、思想西化的药方,努力重塑国人的文化自信力吧。

京郊房山,距我出生地湖北浠水,可谓遥隔千里。因为小山丘上有公园,因为门前有小河相依偎,我两年前真叫“独眼龙相亲——一眼看中”,就此安居乐业吧。

因为这里像故乡,哪怕是一时的错觉,我也乐意上当一回。京郊门前的小河,像故乡浠水神山脚下,从高山上奔流而下的清清的溪水。

夏天,小河盛满一池的绿荷和清香,闻一多老家门口的“常年总有半边青天浸在湖水里”的望天湖,不也就是这般景致?

苏东坡先生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一晃几十年,我颠沛流离,折腾生命。哪里有山,有水,有书籍,有师友,哪里都是安身立命之所。夫复何求?够了,我的心可以安放,他乡也是故乡,何况还在国内呢?

(写于地铁9号线上,赶加班开会途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