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本书写什么呢?暂且取个书名叫《问道乡贤》,破译成功人士背后的文化密码……

 凡人之力 2021-02-22

   【随笔】  乡愁书写不断流

8月初,随着第一批新书《寻根乡土》在当当网、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等上架上线销售,标志着该书正式出版发行,这也是我向读者朋友们奉献的第三本乡愁系列散文集。

不忘初心,回望来时路。自2016年以来,我上下班乘坐的北京地铁9号线和房山线的列车车厢,竟然成了我最奢华的“工作室”。虽然,上下班高峰期出行,大多数时候我只好站着,和人挤着。暂时被限制了活动自由的地铁上,男女老少玩玩手机是最寻常不过的举动。

而手机成了我在这飞驰的“工作室”中的唯一装备。我利用手机每天阅读人民日报客户端,随时查阅各种资料,下单各种好书,还可以即时来完成文学写作。

转眼之间,我离开了故乡30年了。那一方天,那一片地,我熟悉的人和事,早已经物是人非、时过境迁了。但是,故人和往事却挥之不去,因为他们伴着我成长,牢牢地在我大脑里扎了根、存了盘。像儿时帮父母拔除庄稼地里丛生的野草,一场雨后又顽固地冒了出来……

我还远不到撰写回忆录的年龄,更何况普通人家长里短的回忆录也无多大的价值。但是,我又不想浪费这些生活素材,记录下来,为自己留一份完整的档案也好呀。

散文,这种非虚构写作体裁拯救了我。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这些写作手法都可以派上用场。一笔一划,我的手指在小小的屏幕上跳舞,跳出一个个方块文字,跳出一个个段落……

列车风驰电掣,思想无远弗届。因为我完全沉浸在书写的快感之中,很多时候忽略了报站信息,坐过站了,提前下车了,这些尴尬事儿就不难理解。

最叫人头痛的是,手机上辛苦写了半天的文字,还没有发出,就被一个中途来电弄丢了,或被一个指头的误操作删掉了。此时,望着白茫茫的屏幕,真是无可奈何……

习惯成自然,习惯也成全了我。谢天谢地,就着这简单的劳动工具——手机,和寻常的城市空间——地铁,我饱含深情地创作了故乡系列散文作品200余篇。大量文字陆续首发手机朋友圈和个人公众号“凡人之力”,随之有《中国核工业报》《黄冈日报》《鄂东晚报》《秀美浠水》等多家媒体和网络转发,引起了关注。

积攒到了一定的字数之后,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这些文字能整理出版吗?起初,我写作只是为了自由表达,只是为了不浪费生命,没有多少读者意识,更没有市场意识。但是,正是这种没有掺杂任何商业目的的写作“初心”,让朋友们感受了些许真的、善的、美的存在。

挺有意思的是,一位长期关心我的新闻学博导,看到我成年累月手机上发的乡愁散文,因为天各一方不知情,他悄悄问过我,是不是现在单位过得不如意?是不是还想回到高校工作……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负面”传播效果。乡愁难免有忧伤,怀念难免有伤痛。但是,我从来活得不悲观和不失望。就算生活一团糟,我也要努力挣扎、奋力抗争。

是啊,平凡的中国老百姓,赤手空拳,有的甚至一双手难糊一张嘴,生活并不容易也不轻松。即便如此,哪怕立身岩缝的一点浮土,我们也要长出绿色的叶子,开出灿烂的花朵……

感谢熟悉我的中国三峡出版社,感谢袁国平、李彦芝、危雪等责任编辑,从2017年起,先后帮我结集出版了《留住乡愁》《回望故乡》《寻根乡土》三本散文集,发行过万册,并一举成为乡愁系列畅销书。

 最近,“地铁作家”巩勇再出新作《寻根乡土》,这一消息从新华网、中工网、中国网、中国西藏网、湖北日报客户端、《楚天都市报》《山西青年报》《三峡商报》等主流媒体传开后,不少朋友问我:故乡系列三部曲完成了,是接着写呢?还是转向呢?

我的回答是:再进一步挖掘,还是深入地续写下去!

乡愁是一条河流,怎么可能任其断流呢?湖北博大精深的楚文化,黄冈一地独特的人文景观,永远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下去。

第四本书写什么呢?我暂且取个书名叫《问道乡贤》。乡贤,释义为: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从浠水、从黄冈走出了很多杰出人物,他们影响了中国,乃至影响了世界。如何破译这些乡贤成功背后的文化密码,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思想之旅……

活着,生命是一团火,热血沸腾。站在新的路口,我的乡愁书写,再出发,不停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