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观分析图 | 用色技巧与绘图原则

 猪头兔脑 2021-02-22

分析图的构成要素

一、形态要素

形态要素——面域、廊道、节点、符号(需列举推荐的画法)

1.面域

2.廊道

3.节点

点的变化——涂色、阴影、描边、虚线边、外加环…

避免事项:过于平均或者过于繁琐。

4.符号

二、色彩要素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色相环的选色原理

1.色相

45度同类色:多用于属性类似、面积较大的面域元素。

90度邻近色:多用于有递进关系的面域元素。

180度互补色:多用于线或点元素,强调二者的对比性。

分离补色:多用于色彩和谐的底图图面上,突出强调的点、线或小面积的面元素。

135度对比色:多用于并列关系的点、线、面元素。

多色调和参考:

色相技巧:

面域元素:避免用原色,少用间色,多用复色。突出强调的点、线元素,可考虑用原色和间色。

2.明度

a.不同色相不同明度

黄色明度最高、黄比橙亮、橙比红亮、红比紫亮、紫比黑亮。

b.同一色相不同明度

加白明度变高,加黑明度变暗,但纯度(颜色的饱和度)就会降低

从白到黑的两端靠近亮的一端的色彩称为高调

靠近暗的一端的色彩称为低调

中间部分为中调

明度反差大为长调

明度反差小为短调

明度反差适中为中调

高中调配色

高长调配色

中长调配色

中中调配色

低中调配色

低高调配色

①.明度-高调

高调系列短、中可以作为分析图的面域过渡;长调作为核心突出。

A.高短调配色

以高调区域的明亮色彩为主导色,采用与之稍有变化的色彩搭配,形成高调的弱对比效果。轻柔、优雅,常常被认为是富有女性味道的色调

B.高中调配色

以高调区域色彩为主导色,配以不强也不弱的中明度色彩,形成高调的中对比效果,其自然、明确的色彩关系多用于日常装中,如浅米色与中鸵色,白色与中绿色,浅紫色与中灰紫等。

C.高长调配色

以高调区域色彩为主导色,配以明暗反差大的低调色彩,形成高调的强对比效果。它清晰、明快、活泼、积极,富有刺激性。如白色与黑色,月白色与深灰色等。

②.明度-中调

中调系列短、中可以作为分析图的面域过渡;长调作为核心突出。

A.中短调配色

以中调区域色彩为主导色,采用稍有变化的色彩与之搭配,形成中调的弱对比效果。它含蓄、朦胧。如灰绿色与洋红色,中咖啡色与中暖灰等。

B.中中调配色

以中调区域色彩为主,配以比中明度稍深或稍浅的色,形成不强不弱的对比效果,具有稳定、明朗、和谐的效果。

C.中长调配色

以中调区域色彩为主导色,采用高调色或低调色与之对比,形成中调的强对比效果。它丰富、充实、强壮而有力。如大面积中明度色与小面积的白色、黑色,枣红色也白色,牛仔蓝与白色等。

③.明度-低调

低调较为沉稳、效果明显。短调点缀暗部、中调适当突出、要元素可以采用此法。长调对比强调。

A.低短调配色

以低调区域色彩为主导色,采用与之接近的色彩搭配,形成低调的弱对比效果。它沉着、朴素,带有几分忧郁。如深灰色与枣红色,橄榄绿与暗褐色等。

B.低中调配色

以低调区域色彩为主导色,配以不强也不弱的中明度色彩,形成低调的中对比色效果。它庄重、强劲,多适合男装和女秋冬装的配色。如深灰色与土色,深紫色与钴蓝色,橄榄绿与金褐色等。

C.低长调配色

低调区域色彩为主导色,采用发差大的高调色与之搭配,形成低调的强对比效果。它压抑、深沉、刺激性强,有爆发性的干扰力。如深蓝色与本白色,深棕色与米黄色等。

3.明度与饱和度

4.色调

分析图,建议图幅底色以冷色调为主,突出强调的点、线元素以暖色调为主。

暖色调:红、橙、黄

冷色调:绿、蓝、紫

中性色调:黑、白、灰

(1)单色调:一种颜色,明度和纯度上作调整,间用中性色。

(2)调和调:邻近色的配合。注意明度和纯度,局部少量小块的对比色以达到协调的效果。

(3)对比调:易造成不和谐。必须加中性色加以调和。

5.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同时对比结使相邻之色改变原来的性质,都带有相邻色的补色光。

例如: 同一灰色在黑底上发亮,在白底上变深。 红与紫并置,红倾向于橙,紫倾向于蓝。相邻之色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方向。

色彩对比规律:

❶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者更亮,暗者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者更艳,灰者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者更冷、暖者更暖。

❷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❸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强烈,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明度也同时增加。

❹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同时以相邻交界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❺同时对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邻时才能产生,其中以一色包围另一色时效果最为醒目。

强化对比方法:

(多用于突出强调分析的内容与底色之间的对比)

(1)提高色彩纯度;

(2)对比之色建立补色关系;

(3)扩大面积对比关系。

抑制对比方法:

(多用于底图颜色处理,弱化对比,增加图面和谐美感)

(1)降低纯度,提高明度;

(2)避免补色强烈对比;

(3)采用间隔、渐变的方法;

(4)缩小面积对比关系。

6.色彩小结

配色原则:

底图技巧——复色;中高或者低明度;纯度较低;色调中性偏冷;暖色调不宜多用。

面域技巧——避免用原色,少用间色,多用复色,以同色系、邻近色、135度对比色为主。注意明度的统一协调;纯度不宜过高;色调或冷暖或冷色调系列。

轴线技巧——突出强调线元素,可考虑用原色和间色,对比色、补色的运用。明度中高调;纯度较高;注意与底图、面域的色调对比。

节点技巧——突出强点线元素,可考虑用原色和间色,明度较高;纯度较高;注意与底图、面域、轴线的色调对比。

三、分析图的分类

1.结构图:规划结构、城市设计结构、景观结构、开放空间结构——点、线

2.线网图:道路结构、工程管线、水系(无大水面,只有河道)——线

3.分区图:功能分区、景观分区、风貌分区、水系(有开阔水域)、岸线分析——面

4.分级图:绿地分析、开发强度、高度分析、开发时序——面

5.点位图:某地位置图,公共服务设施、某类型设施布局——点

6.概念图:设计理念、结构推演——点、线、面

分析图的绘图原则

一、绘图原则

1.目的

“设计一张分析图”

我到底要说明什么?

2.原则(Principles)

One drawing, one focus

一图一事

Design speaks for itself

自我说明

Abstract and simplify

抽象简化

原则一:“一图一事”

Elements overlapping 元素叠加

3D overlapping 立体叠加

Decomposition of design process 过程拆解

Design process reappearance 再现构思过程

Decomposition of design process 过程拆解

原则二:“自我说明”

Highlighting by switching on/off layers 通过控制图层显示设计意图

Need no extra arrows and lines 无须多余的箭头和线

原则三:“抽象简化”

Simplification of typology 类型简化

Abstract spatial types 简化的空间类型

Summarized urban context 抽象简化的肌理

Simplification of backgrounds 背景简化

Gray and clear base map emphasizing smart elements 素色的简约底图充分凸现红色图元

Simplification of elements 图形简化

Simplified planning ideas 对规划结构的简化概括

二、分析图的绘图要领

Proper base maps

底图合适统一

Harmonious colors

色彩协调

Clean and clear elements

元素类型简洁

Accurate diagrams

图元明晰

1.底图合适统一

Stroke + Water/Green 线条+水系/绿化

Clean & clear 清晰明了

Clear colors 明晰的色块

Map and photograph 地图或照片

Integration of map and graphic elements 色块 线条与卫星图片的有效叠加

Consistent style and scale 统一样式和比例

2.色彩协调

Compatible hues 柔和的相近色系

Blue green & gray 冷色系-蓝 绿 灰

Orange & light brown 暖色系-橙色 浅黄色

Contrast 对比

Dark background emphasizing smart elements 黑色底图凸现醒目图元

3.元素类型简单

Lines and arrows 线条和箭头

Slim & clear 纤细而清晰

Belts and arrows 色带和箭头

Grandient and overlap of similar hues 相同色调的渐变叠加

Summarize planning intentions 概括设计意图

4.图元明晰

Accurate boundaries 准确的边界

Using accurate boundaries instead of confusing “Bubbles” 精确边界的色块 而非含混的泡泡图

Clear hierarchy 等级分明

Clear hierarchy of line weight 线型等级

Clear hierarchy of color brightness 色彩等级

Clear information 信息传达明确

Text integrated with lines & colors 图示文字与图元的结合

三、分析图的绘图禁忌

Confusing base maps底图杂乱

Inharmonious colors色彩失调

Complicated elements元素过多

Chaotic diagrams图元含混

1.底图杂乱

Containing too much information底图蕴含信息过于丰富

直接使用地图或者规划总平面作为底图,而不加任何处理或者仅仅调成黑白色。

色彩过多

文字过多

Visual impacts 底图视觉效果过于强烈

底图过分突出,进而削弱分析内容的分量

Inappropriate scale底图比例不当

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图纸采用不合适比例的底图,造成阅读困难

Inconsistent style底图无法统一或标准化

同一系列分析图采用不同底图,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

2.色彩失调

Incompatible hues色调不相容

不相容的色调对图面效果造成不良影响,过多的色系堆积,引发信息混乱。

No contrast, no focus缺乏对比

主要图元颜色饱和度太低,无法醒目而突出重点。图面显得太平淡灰暗。

3.元素过多

Complicated legends 图例太复杂

图面元素过多:各种等级的线型、各种形状的箭头、各种风格的标记……

其结果必然产生十分烦杂的图例,以期充分传达其中信息。

因此,简洁的图例,也成为检验图面表达简洁与否的标准。图例可以归结为:线、色块、标志(圆圈、点、几何图形)等几个主要类型这些类型的图例,与相应的制图方法是内在契合的。符合之前提到的“一图一事”的制图原则。

4.图元含混

Confusing bubbles模糊的泡泡图

几何元素的边界和范围过于含混模糊,无法精确传递信息。造成图面“丑”的不良效果。

Chaotic overlap混乱的叠加

色块、色带的过分叠加,面面俱到却失去重点。造成图面“乱”的不良效果。

Inappropriate shadows不当的阴影

一味采用投影的方法来凸现图元,而不从整体色彩关系上考虑。造成图面“脏”的不良效果。

5.反例

ICON SAMPLES 艾肯的案例

Proper base maps 底图合适统一

Accurate diagrams 图元明晰

Design speaks for itself 自我说明

Proper base maps 底图合适统一

One drawing, one focus 一图一事

Abstract and simplify 抽象简化

Proper base maps 底图合适统一

One drawing, one focus 一图一事

Design speaks for itself 自我说明

Abstract and simplify 抽象简化

资料来源于网络由景观微评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容用于学习仅供参考,一切版权归原作所有!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