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原创•《鹧鸪天•柳》 作者 注礼书屋、赏析 王建武

 晓岸瘦风 2021-02-23

鹧鸪天·柳

作者 注礼书屋

追浪宫腰逐碧分,丝丝照影报新春。

望穿秋水东风里,拂向人间白发人。

眉欲敛,眼初颦。柔条软系在红尘。

灞桥烟柳谁人送?暖雨红梅先断魂。



报新春,依旧晓风残月
——注礼书屋《鹧鸪天·柳》赏析
作者 王建武

翻开词书,咏柳之诗词,咏柳之名句,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当代作者若写不出新意,无疑会是邯郸学步,而落得个怡笑大方。

当代作者若离了“柳”的本质特征,那就不是“柳”了。写“柳”还必须要像纳兰性德所言“依旧晓风残月”

然注礼书屋的《柳》,显然是颇有新意,且“依旧晓风残月”,具有“新”“旧”两大特色。

先谈谈“新”。

首先,新在“拂向人间白发人”。

无论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玉纤折得,遙相赠”,还是“杨柳岸,晓风残月”,都是红巾翠袖绿袍紫衣们的感慨、咏叹。而注礼书屋的柳抒发的是饱经风霜曾经沧海后的华发人的情。

第二,新在“报新春”

作者抒发的是新时代新女性的情。

“追浪宫腰逐碧分,丝丝照影报新春”,起句,作者就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柳的那种独特的美。“宫腰”“丝丝”准确地描绘了柳身影美的特质。而“报新春”,却又显现了作者作为一个白发新女性的豁达、淡定,从容的心性。

“望穿秋水东风里,拂向人间白发人”。作者在写完景后,用“拂向”而转换成“白发人”了。从而再直抒“白发人”之胸臆了。

再说说“旧”。

首先,是情景的旧。下半阙“眉欲敛,眼将颦”,又用了明写景,暗喻人的手法,表明作者要颦眉敛眼去忆旧了。去忆那“柔条软系在红尘”的旧了。

“灞桥烟柳谁人送,暖雨红梅先断魂”,已到古稀之年的一生中该有多少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该有多少生离死别劳燕分飞?

一个“暖雨红梅先断魂”,把作者的思绪情感都凝固浓缩在了这个句子中。

第二,是表现手法与咏柳情绪的旧。“灞桥折柳”表达离别之情,是千古惯例,作者作为新时代新女性依然沿用这一手法,自然是“湔裙人去,晓风残月依旧了”

不过要指出的是,作者的这种忆旧怀旧不是恋旧,而是一种迎新春的坦然和乐观,不然“追浪宫腰逐碧分,丝丝照影报新春”的场景情景意境从何而来?

“报新春”“晓风残月依旧”,该词先论从思想特色艺朮特色语言特色都是这在其中了。

往期回顾:文学原创·《鹧鸪天·春日赏梅》(外一首)作者 王建武



作者简介:
注礼书屋,本名戴曼曼,人称荆州才女,现为退休人员。诗词世家。其始祖为西周宋王,远祖为注“礼记”的大小戴,先祖为宋江湖诗派领袖戴复古。其父为荆州水利专家,有诗词书籍传世。注礼书屋是作者祖传印章,惜毁于文革。作者以“注礼书屋”为笔名,撰写了数百篇诗词,散见于各类网络中。

作者简介:
王建武,笔名健康舞,男,中共党员。前中国职工教育学会会员,前湖北省荆州市企业文化协会理事,前某中型企业负责人,现为退休人员。
注礼书屋原创诗词作品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