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方良/水煮元宵

 潇湘原创之家 2021-02-23

水煮元宵

作者:方良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唐.崔液)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又叫“元夕”,也称“上元节”。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为“灯节”。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始于汉朝。汉末盛行道教前身之一的五斗米道,把天,地,水人格化,尊为“三官”,并与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三个月圆之期相配,称为“三元”。正月十五是天官给人赐福之日,称“上元”。笃信五斗道的人,便于天官赐福的上元之夜张灯取乐,结群游观。另一说,正月十五本是古人祭祀天帝,祈求福祉的日子。汉武帝刘彻笃信鬼神,每年这一天都要在宫内遍燃灯烛,祭祀天帝。这一做法流传到民间,年长日久,便形成元夜张灯的习俗。
元宵节应景的主要食品自然是元宵。
过去的元宵,都是手揺出来的。先说馅儿,一般有芝麻白糖,桂花白糖,五仁儿等。后来,是用荤油把糖化好后掺上果料儿,青丝,红丝。待凝固后,切成小四方块,放到装满糯米粉的大笸箩里,来回摇晃。馅儿在里面粘上糯米粉越滚越大。然后,捞出再粘上水,放进去再反复滚粘糯米粉,一层一层地粘,滚成球儿,就成元宵了。
元宵历史上曾有过“面茧”,“粉果”,“元宝”等称谓。元宵形如圆月,故名圆宵,亦称汤圆或圆子,取月圆,人团圆吉兆之意,到唐代后才被定为“元宵”之名。
“元宵”本意是指时间。正月为元月,古汉语中“夜”与“宵”义同,因而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如果说春节重在祭祀,元宵节则恰恰相反,重在轻松,娱乐与欢庆。
明清时期,元宵曾是皇宫内元宵节时必食食品,最负盛名的是康熙年间的“八宝元宵”。曾有诗曰:“紫雪茶社斟甘露,八宝元宵效内做”,说明八宝元宵当时已传向民间。
历史上元宵之名,也曾一度被强迫改称为“汤团”。当年,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当了大总统。有一年,元宵节。他觉得“元宵”二字不对劲儿,这“元宵”谐音不就是“袁消”吗?于是,他勒令北京城的老百姓不准再叫“元宵”了。并把元宵的名字改为江南地区流行的“汤圆”。后来,还觉得不妥。汤圆的“圆”还是和袁世凯的“袁”谐音,煮汤圆不就是要煮我袁大总统吗?袁世凯又下令改称“汤团”。所有出售元宵的店铺一律要写成“汤团”。
据说京城内正明斋的少掌柜一天在叫卖时,说漏了嘴,喊了句“元宵”。正好被路过的宪兵听到,被掌掴了两个大嘴巴子,还罚了两百银圆。当时,民间还流传着一首歌谣:“大总统,真圣贤,正月十五最难眠。大头抵铜角,元宵改汤团。明年元宵后,谁再叫汤团!”后来,在全国的讨伐声中,仅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大总统一命呜呼!袁世凯死后的第一个元宵节,正明斋的门前张灯结彩,并悬挂出“本店出售元宵”的特大招牌。“元宵”俩字写的特别大,以示欢庆解气之意。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金吾,是汉代官名,汉武帝时更名执金吾。掌管京城戒备,巡徼传呼,禁人夜行。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一年中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叫做“放夜”。因此称元宵节彻夜游乐为“金吾不禁”。你看: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以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到了宋代,元宵灯市文化更是空前繁荣。北宋乾德五年増十七,十八为五夜。南宋淳祐又增十三夜为预放元宵。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至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宋周邦彦的【解语花.上元】这样写道:“风销焰蜡,露浥烘炉,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故都放夜,望千门如昼,嘻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但见:蜡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皎洁月光照着屋瓦,淡淡的云层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飘然欲下,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国少女个个都细腰如掐。大街小巷,箫鼓喧闹。人影攒动,条条路上幽香阵阵。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亦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花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红楼梦】第十八回亦有:“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古代元宵节繁华景象由此可见一斑。
及至元代,元宵节灯文化进一步发展,有人张贴谜语于花灯上,供人猜测,谓之灯谜。元周密【武林旧事.灯品】:“有以绢灯翦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藏头隐语,即指灯谜。清钱谦益【初学集】二【癸亥元夕宿汶上】诗:“猜残灯谜无人解,何处凭添两鬓丝。”按制灯谜相传有二十四格,至今常用的有捲簾,谐声,会意,白头,粉底,拆字,解铃,系铃等。清家震涛在【打灯谜】诗中写道:“一灯如豆挂门旁,草野能随艺苑忙。欲问还疑终缱绻,有何名利费思量。”
明代上元张灯延至十夜,自初八至十七夜罢,昼为市,夜张灯,施放烟火(烟花)。清沿明制,皆在东华门外。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郭沫若)如今,有些地方灯会规模更大,一条街已经拥挤不下,遂改在市区的公园举行。后乂由单个公园发展到多个公园同时举行灯会。其时,民间传统龙灯,马灯制作精美出新,杂以树高照,扭秧歌,划旱船,舞狮子,猜灯谜等活动,万人空巷,热闹异常。可以说新时期的元宵灯会,从形式到内容都焕然一新。

作者简介                                        

方良,字逸仙,号若英园主,晚号莞香堂主。1961年生,湖南平江人。工人,文学爱好者。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      孙美堂专辑

万志勇专辑         甘桂柳专辑      官松源专辑

熊英专辑             刘正年专辑       罗夏龙专辑

秋暖跃马合辑      魏晓晖专辑       方良专辑

何志贤专辑        吴穷专辑             严树林专辑

何贵专辑            夏四文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