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好,李焕英》票房超越《唐探3》,为啥?

 刺猬公社 2021-02-23
在“欢”字上的不拘一格,让它在这个不一样的新年里,更好地实现了“合家”。


作者 | 王馨婉
编辑 | 石    灿

2月21日晚10时20分,《你好,李焕英》累计票房达40.25亿,反超《唐人街探案3》成为2021年春节档实时票房冠军。

骄人的票房成绩让《你好,李焕英》跻身“40亿俱乐部”,排行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五——前四名分别是《战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和《复仇者联盟4》,无一不顶着“大IP”“大制作”的光环。

相比之下,《你好,李焕英》显得格外“草根”:新手导演贾玲,非流量演员张小斐,俗套的“穿越”剧情和亲子题材——怎么看都很难和“票房冠军”沾边。

它是如何实现异军突起的?

2021年春节档电影数据统计,截至2月22日

其实,在经过大年初一全国观众的“拆盲盒”式观影后,《你好,李焕英》已经初现“黑马”端倪。贺岁档进军院线第一天,同期的其他电影豆瓣评分均在6分左右,只有《你好,李焕英》一开分就达到了8分,并呈现出继续上涨的趋势——这样的分数,在近年的国产喜剧电影中可以称为“优秀”。

好口碑的关键词是“真诚”“感动”。在豆瓣《你好,李焕英》词条下,一条热门短评这样写道:“你以为你已经很爱很爱妈妈了,但妈妈远比你想象中更爱更爱你”——它获得了4.2万个赞。

很快,票房跟上了口碑。根据猫眼电影的数据,单日票房每天都在增长,在大年初五超过《唐探3》,成为当日票房第一,并一路蝉联至今。

伺票房而动的,还有电影排片。在春节档激烈竞争和影院限制上座率的背景下,排片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影院的调整侧面体现出观众对不同影片的青睐程度。对于商业电影来说,排片量意味着生命线。观众根据排片量进行观影选择,影院又根据观众选择调整排片,形成一个循环——可能是良性,也可能是恶性。

因为系列电影参照在前、豪华的卡司阵容和因为疫情延迟上映等等因素,春节档开始前,《唐探3》得到了最多关注的目光,排片量不出意料地排在第一。猫眼电影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8日,《唐人街探案3》在贺岁片中的排片占比最高,达到了37.7%,此时,《你好,李焕英》排片占比为19.9%。

而到了2月16日,在单日票房反超的第二天,《你好,李焕英》的排片占比达到39.0%,首次超过《唐探3》,此后始终保持在40%以上,和票房一路携手,高歌猛进。

“票房过10亿跳女团舞,20亿染头发,30亿就瘦成一道闪电”。这是电影上映前导演贾玲立下的flag。

那时,春节档大战尚未正式打响,贾玲对于票房的期待是“达到15亿就很满足”。《你好,李焕英》票房突破30亿后,网友纷纷在微博上@贾玲,问她“什么时候开始减肥”。2月18日,导演兼主演贾玲和另一位女主演张小斐进行了网络直播。贾玲在直播中笑称,要是早知道有这么高的票房,三年前就开始减肥了。

贾玲和张小斐直播

除了导演和演员亲自下场营销,私人领域的话题讨论也为《你好,李焕英》的票房增长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春节期间朋友见面,第一句话是“你看李焕英了吗”,第二句是“你哭了吗”。

“看完哭没哭”的争论,几乎可见于每一部标榜“亲情”“催泪”电影的讨论中。对于《你好,李焕英》这部坐拥现象级票房的电影,影院以外的讨论热度也是现象级的。

一个女生看完电影后,大哭着说“我也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小猪羔子”,贾玲和张小斐走过去,安慰地给予她抱抱——这则视频在“哭了派”人士中间疯传。许多网友说“这就是看完电影的我本人”。

而“没哭派”则各自有各自不哭的理由。有人认为,《你好,李焕英》对亲情过于美化,明明被叫家长后对女儿说出“你啥时候能让我长回脸”的李焕英,最终还是在催人泪下的背景乐中回归“我只要我的女儿健康快乐”的完美形象;也有人认为,顶着“女导演”、“大龄女演员”等政治正确光环的《你好,李焕英》,主题还是传统的宣扬母职,甚至在暗中合理化“丧偶式育儿”——毕竟,那个神秘的父亲,只在领结婚证时出现过。

有褒贬、有对立,围绕电影剧情展开的争议发展成新的社交货币,进而成为《你好,李焕英》后期的新卖点。对于“看《你好,李焕英》真的会哭吗”这个问题的求知欲,成为不少观众按下买票键的主要原因。同时,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的讨论给人以“全世界大概只有我还没看《你好,李焕英》了”的错觉,娱乐需求部分地转化为社交需求,从而对观众产生更强的驱动力。

纵观往年的春节贺岁档,喜剧片占据了绝对主流,且通常以科幻、悬疑或奇幻为主——例如2019年《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以及2018年《捉妖记2》《唐探2》,像《你好,李焕英》这样主打亲情牌的喜剧并不多见。唯一一部算得上题材相似的,是去年春节上线网络媒体的《囧妈》。然而,即便有徐峥、袁泉、黄景瑜等演员坐镇,这部影片也并未取得能与《你好,李焕英》比肩的好成绩。

2021年,在国家政策号召“就地过年”的背景下,亲情题材喜剧片回暖并不让人觉得意外。

《你好,李焕英》对亲情的美化笔触既是被众多观众诟病的缺点,也是其票房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着没有家人相伴的新年,分隔两地的父母儿女们急需这样一剂心理安慰,来填补心中对家人团聚的向往。

贾玲饰演的女儿在穿越回80年代后,努力做着一件又一件“能让妈妈开心”的事,母女俩感人至深的大团圆结局抚慰了荧幕前的父母们。而在这辞旧迎新的喜庆氛围中,比起被催婚、催生、催买房的真实“年味儿”,大荧幕上笑盈盈说着“健康快乐就好”的张小斐,也显然更能满足都市年轻人对长辈的期待。


贺岁片通常讲究“合家欢”,在对“欢”字的追求上却容易陷入自我束缚,过度追求即时的喜剧效果——结果是观众笑过后,走出影院就忘了,而《你好,李焕英》并不忌讳让人哭。这部笑中带泪的电影,激发了观众讨论的热情,在“欢”字上的不拘一格,让它在这个不一样的新年里,更好地实现了“合家”。

在年复一年的贺岁片审美疲劳中,没有特效、也没有成堆流量明星的《你好,李焕英》像一阵轻快的风,吹进观众们的视野里。未来贺岁片的思路是否会因一部亲情喜剧而改变,我们不得而知,但在影史上、在观众的记忆里,它已经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印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