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百巷(164)朱家弄

 吴越尽说 2021-02-23



       朱家弄是葑门横街的一条支巷,原本在南面有个口子,可以直接通向葑门横街,北面还有两个出口可以到达葑门路。因为明代藏书家、学者、鉴赏家朱存理曾经住在这里,所以巷名就取朱家弄了。到清朝末年的时候,这里多是瓦砾、高墩、荒场、桑园,用于居住的房舍很少。民国初期,横街金永盛酱园在这里建造作坊、仓库,并造了一批民房出租。到了1985年,这里被拆迁改造为居民小区。至上世纪末,为了建立封闭式安全小区,巷子南面的口子被封住,同时这里被称为了朱家弄新村。


       朱家弄新村看着普普通通,但是几百年前曾在此居住过的朱存理,却很值得说道说道。

       朱存理,生于明朝,是地道的苏州人,他不求仕途,爱好藏书赏鉴为乐。朱存理不仅收藏丰富,而且赏鉴极高,又擅长考证,同时还精通书画。朱存理著书《珊瑚木难》,用来编记其所见书画,备录诗文题跋,每种有自评,并系以跋语。明朝以前著录书画的书籍,都是不录原文及题跋款识的,朱存理开辟了这个先河。

       朱存理天资聪颖,小时候在乡里读私塾,学了一阵子就觉得老师的学问有限,难以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于是向苏州学者杜琼学习。杜琼是沈周父子的老师,开了吴门画派的先声并一生醉心于谈诗论画的隐居生活。这位老师的艺术素养和人格精神,影响了朱存理一生。朱存理也和杜琼一样,甘守清贫,不应科举,不谋仕途,以教书和出卖字画为生,悠游于山河之间,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朱存理爱读书,没有一天废卷不读。他也喜欢藏书,但因为家境贫寒,没有财力去买书,于是就自己亲手抄录。见到了什么奇书或是不易见到的典籍,不管路有多远,书的主人如何难讲话,他一定想尽办法借来抄。他说自己消磨岁月,唯品砚、借书、鉴画三事而已。

       朱存理的诗亦如其人,洒脱不羁,很有情味。而在他的诗中,不仅可以认识他的人格精神和学养,也可以了解他的生活环境,那就是朱家弄一带在明朝时的风貌。比如“溪南借我双松树,六月虚堂面水开。松下清吟成漫兴,酒边凉雨洗炎埃”。又比如“松下欹眠客不来”,“松下行行二三子”,这些诗名中多处提到松树、溪水,从中不难看出,朱存理的宅院就建在溪水边,水边有两株松树,主人常在松树下纳凉听松待客。




       朱存理面对公卿贵人,没有一点奴才相,常常侃侃而谈,倾吐自己的学识见解。了解他的人也不以为意,反而欣赏他的学识和风度。在当时的苏州文人圈子里,朱存理名望很高,大家对他都很尊重。他不仅不参加科举考试,也不肯当文吏幕僚,却很热心参与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可以说他的参与对于完善志书的撰写,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朱存理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小环境中,不倦地著述,抄书,赏画,从事笔墨生涯。他的著作颇丰,据文徴明《朱性南先生存理墓志銘》中记载,朱存理著有《野航集》、《经子钩玄》、《吴郡献征录》、《名物寓言》、《珊瑚》、《野航漫录》、《鹤岑随笔》等,总数有几百卷。但是除了上面提到的《野航诗文稿》外,仅有《珊瑚木难》、《铁网珊瑚》和《旌孝录》三种传世,并且其中《铁网珊瑚》一书的著作权还有争议。

       但无论怎么说,朱存理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几百年,但走在如今的朱家弄,还是不由会想起这位爱读书、爱藏书、爱抄书的苏州文人,他那份淡泊名利、孜孜以求的学养精神,至今还流淌在苏州人的血液中。



主播:紫衣玫瑰  梧桐

摄影:晓冬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年12月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