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把“人”变成“人才”,把“人才”变成“天才”

 申鹤 2021-02-23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做企业多年,一直扎根在业务一线,每天事无巨细、抽丝剥茧,好处是能够每时每刻深入洞察所有前线的问题并能及时调整,弊端则是用在管理上的时间被大大地削减,很多系统性的工作虽然也有推进,但是有的工作则推进缓慢甚至停滞,比如员工培训。

从2016年开始,我就设想过做公司内部的企业大学,然而都未能成行。总结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我归结为那时过于好高骛远。凡事在最开始想的长远从不是坏事,但是最初的规划一旦过于庞大,必然又会生出很多分支,对于具体的落地来说,几条线同时推进其实是很忌讳的,更何况还是一件从零到一的事,基本很难落实。

所以有时候,如果最开始把一件事想的规模过大,反倒会掣肘,不如先小范围试水着来,没准,这路走着走着就通了。

比如过去的一段时间,我又开始重新系统思考企业培训这件事,就是源于公司在尝试小范围的培训工作。其实,并没有提前规划好全年的培训计划,也没有花时间冥思苦想培训课程的设立,只是单纯的因为公司某个部门有急需培训的需求,或者是某个人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普遍员工的共性,亦或是有具体的项目需要复盘,在这样的一些情况下,才组织了培训。相反,效果要比我之前想破了脑袋每周做什么培训、每月做什么培训强得多。

所以,当一件事情没有想得特别清楚的时候,亦没有很成体系的前人的经验参考借鉴时,一定不要在规划层面过于好高骛远,否则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过,有一件事情是自始至终都没有变过的,那就是,我为什么这么看重企业培训这件事。

1

外面的人打仗,

和我自己的人打仗比,肯定是打对折的

这些年,我一直坚持要培养自己的全职团队,前期我必须埋头苦干,宁可有吃亏的精神,也要自己培养队伍。我深知,虽然这样时间长一点,但是后面的竞争力一定会越来越强。

企业家们看不到硝烟,却身处战场,于无声处却听得到惊雷。如题,外面的人打仗,和我自己的人打仗比,一定会大打折扣。

2

和空降人才比,

把“人”变成“人才”才是重中之重

我们经常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但是空降下来的就一定是人才吗?

这个人才就一定能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发展节奏吗?

是人才,就多少有些脾气和思维行为惯性,直接带到团队里面来,是解药还是毒药?

TA身上所谓的闪光点和优势是否能和公司的业务完全匹配上?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间的检验。

空降兵、空降管理层是太多公司惯常使用的方式和手段,也有很多的创业鸡汤每天都在普及CEO要把80%的时间放在挖人上。当然,肯定是有很多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才有了这样的结论。但是在我看来,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尤其对于那些还没有发展到极大规模的所谓的独角兽公司、明星企业来说,与其每天想方设法去挖人,不如思考和践行怎么去把公司现在的“人”变成“人才”。

员工培训并不是唯一途径,但员工培训却是帮助员工提高、帮助员工从“人”变成“人才”变成“天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培养的时间是长的,但是却能把内耗降到最低。

3
提升企业竞争力,依靠培训的贯彻

下面几句话,可能很官方,但是却是实打实地最准确地概括了企业培训的重要意义的几句话:

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个别出现的问题不至于形成燎原之势;

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帮助企业尽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

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员工的素质得到提升;

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管理者的意图得到贯彻;

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公司的制度得到具体落实;

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形成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接下来,我们不大谈特谈如何架构企业的培训部门、培训课程,我们只谈最落地的一些培训方面的问题:

1
什么时候做培训?

效率两个字是我每天几乎都会挂在嘴上的词。培训同样如此,坚决不做为了培训而培训的培训,是很重要的原则。

我的思考是,只在有刚需的时候才做培训工作,如:

当涉及到全公司层面的规章制度的更新调整时,这样的公司级培训一定要做;

当涉及到全公司层面的OA系统的上线、迭代、升级时,这样的公司级培训一定要做;

当涉及到全公司层面的标准化流程的更新时,这样的公司级培训一定要做;

当高管发现公司管理层出现了个别的或普遍的管理问题时,这样的管理层培训一定要做;

当业务部门遇到个别出现的问题,但反映的却是普遍性的专业性的大问题的时候,这样的部门级培训一定要做;

当个别部门发出强烈需求,希望进行培训时,为什么不满足大家强烈希望进步的这颗心呢。

2
如何高效做培训?

01一定由一线的公司内部管理者进行培训

我们也曾经试图邀请公司以外的专家学者来公司做培训工作,效果同样不错,但是这样的培训,还是较适用于有着非常系统的培训体系的公司。这样的培训课程可能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培训、管理培训、专业的业务培训等,这些培训从长期来说或多或少都能起到作用,但是它们必须是连续性的或者是系统性的,比如4次课、8次课,才能效果显著。否则,如果只是单次行为,很容易会出现刚培训完,员工惊呼“哇太厉害了”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却很难用得上这样的情况出现。

大家要知道,一般的我们每个人机械式的要通过30次记忆,才能真正地将一件新的东西记忆到自己的脑海之中,所以这样的课程如果不是成体系,很难真正奏效。

因此,要想短时间内让培训立竿见影,让员工通过培训较快地体会到切实的收获,并能马上在工作上应用,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培训的主讲师一定是公司内部的一线管理者。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了解公司和员工在最前线遇到的问题,才能最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复盘,衍生出解决方案,落实到培训内容里。

02一定举具体的案例,案例只能是发生在自己企业内部的,或者是具体到某个人的。

培训时,切忌一味追求理论的完美化,如果只是空谈,那培训起到的作用力很低,必须让人感觉,学习培训内容和在培训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培训内容将为以后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效用,并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们想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就需要具体的案例,并且这个案例不是发生在别的企业的,最有效的案例只能是发生在自己企业内部的,甚至是具体到在座的某个具体的人的。

以我们公司举例,很多次,我是看到一部作品出现了某些方面的问题,由此联想到,部分问题可能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那就一边看着案例,一边总结出规律,这样的上传下效,是最有记忆点的。

03培训时一定要有互动

培训难免枯燥,如果培训师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内容,不妨多花些时间思考,怎么让培训更有趣。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提到过游戏式管理,在培训时不妨一用。

04不一定要抽出很长的时间来培训,15min的晨会最高效

每个人都有惰性,尤其是一早刚上班的时候,到公司之后,相互打个招呼、聊几句、接个水、开电脑、再想想中午吃什么,时间就白白过去了。

所以,不妨利用一下早上的时间,通过一个简短的培训晨会,让大家迅速进入状态。


以上,就是关于企业培训,我的一点思考,与君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