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觉会议,让开会更高效

 申鹤 2021-02-23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之前我写过一篇《拒绝一切低效的内部会议》,专门讲到如何让开会这件事更高效,避免开“糊涂会”、“空谈会”、“扯皮会”、“包办会”、“八股会”、“迟到会”、“陪坐会”。

这两天在看刘润的《五分钟商学院》这套书的过程中,里面又提到了高效开会的几个方法论,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个对我很有启发的观点——视觉会议。

书里面提到了一个很多公司在开会时都会存在的现状:又开会了。和往常一样,老板滔滔不绝,管理层七嘴八舌,员工一脸茫然。会议结束后,老板觉得非常有成效,安排相关人把今天的会议整理成会议纪要,结果,当老板收到会议纪要后很无奈,发现他认为的重点和核心一点儿都没有突出。或者是会议纪要该突出的重点都有,但是实际执行的时候,和老板的预计还是有很大偏差。

对于主张高效开会如我们公司,也难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也在不断总结,问题出在哪里,如何去改变。书中提到的“视觉会议”这个思路,是瞬间就呼应上了的一个方法论。

1

什么是视觉会议?

我把书里的观点总结一下就是:

回到上面说的案例。开完会,老板说:“最后我们再一起用画廊漫步的方式在白板上总结回顾一下今天的会议。”

紧接着,老板站到白板前,通过视觉图的方式,再把今天会议的各种事项通过画画的方式串联起来。画完后,看着这幅会议逻辑全景图,所有与会者脑海中会留下同一幅画面。就像是一个思维导图一样。这个全景图,是word、ppt这些形式没有办法替代的——word和ppt都是以“行”或“页”为基本结构的工具,很难让人立马有全景画面的记忆效应。

如果这次会议形成的全景图很重要,老板还可以要求把这幅图贴在公司走廊上,让大家时刻回顾,并把电子版存放在公司的共享文件里,供大家保存、回忆。

这就是视觉会议,将思维视觉化,通过图画将会议内容逻辑清晰呈现的沟通工具。

2

为什么要进行视觉会议?

书中讲到,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左脑负责语言,右脑负责视觉,如果一个会议,全程都是老板一个人不厌其烦的讲话,这就是一场只有左脑参与的会议,就是“半个人”开会,与会者容易身体疲劳、逻辑混乱。而如果试着把会议的内容画成图,让另外“半个人”——右脑也参与进来,开一场视觉会议,效果则会截然不同。

画一幅全景图这种方式,要远远强过于一张ppt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因为所有人都会注意力集中地跟随主讲人的节奏,紧跟主讲人的逻辑。并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受众更希望参与到有显著行为表现的演讲者的会议中,所以,当主讲人有在白板中写字的这种行为,对受众来说,更有吸引力。最后,当一幅全景图形成,所有与会者可以用全景画面同步思考,是更便于记忆和回顾的。

3

几种可供参考的视觉图

书中介绍了十种常见的视觉图,比如利弊图、四象限图、流程图、系统图等等,但我觉得落地的指导意义不是太大,所以就不赘述了。我想给大家分享几个我觉得在视觉图上做的比较好的样例,仅供参考。

这几幅图都出自“得到”app的每天听本书,每本书的文稿里面,都会附加这样一幅思维导图,我认为很有借鉴意义。

4

视觉会议的衍生启示

(1)工作上的很多会议,如果在白板上通过一张视觉图的方式,能够逐项讲清楚,那就优先用白板,word、ppt都可以做全景视觉图的补充;

(2)不仅是会议主持人要习惯这种方式,如果是那种需要大家讨论和风暴的会,或者是各部门的总结复盘会,都可以鼓励所有人走到白板前,画出你要表达的观点;

(3)视觉图也可以移植到每个人的工作中,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思维导图。

在今天下午公司的会议中,我就把视觉会议直接进行了应用,基本上全程都是采用白板上画图的方式在传达一些事项。亲身实践之后,我觉得有奇效,白板上的这幅画面,现在仍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基本不用再去翻“备会”笔记。我决定采用这种方式实践一段时间。

以及,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也希望以后自己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画出简单的全景图出来,是利于复习的好办法。

以上,既是自己的整理总结,也愿与君分享。

欢迎点击原文,回看关于高效开会的另一篇文章:《拒绝一切低效的内部会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