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分钟的演讲,我用7个小时练了20遍

 申鹤 2021-02-23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111天的第111篇原创文章


今天是得到大学的小组分享日,一共九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做18分钟的分享,要么分享一个新的思维模型,要么就是在已经学习过的思维模型中补充案例。

我很有幸代表我们小组做了《如何管理你的甲方爸爸》的演讲分享。演讲的过程并没有什么,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整个准备的过程,今天想把几个感受分享给大家。

1

有一个值得专门强调的精神

就是你应该时刻追求效率最大化

为了准备这次分享,每个小组都会先到慧女神处打磨,再进行小组内部的打磨。我们小组也是这样的流程。

但直到昨天晚上7点,我们小组还没有进行过正式的小组内部的打磨。既然是一次团体作业,必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非我一个人的输出。

所以昨晚7点,我们开始了内部打磨会议。前前后后,几乎没有什么时间的浪费,我们只用了4个小时的时间,就重新梳理了一个我们自己都拍手叫好的主题、框架、结构,并把我之前的内容揉到了新的体系里。

虽然我之前的逐字稿被推翻了80%之多,但是昨天1点多回到家,我还是兴奋异常,一方面感慨于同学们的高效,一方面兴奋于我们重新整理的好内容。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平时挂在嘴边最多的词,就是效率。能用4个小时做出来的事情,就绝对不会花4天。而且往往,4个小时的成果和4天的成果是差不多的。

但一般情况下,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效率总不会太高,然而,昨天的头脑风暴,基本上可以做到15分钟就有一个更新和调整,半个小时就有一次全盘通过的好点子,演讲中的几个重要的知识硬核(包括85、15、0.1,还有四种客户画像和应对心法)基本都是在大家的讨论中诞生的。

总结下来,我觉得这样的高效有几点原因:

01

基于较为详细的稿件基础

倘若没有一个已经较为成型的方案拿出来讨论的话,那所有与会者的思维会是完全发散的,解决方案不聚焦,自然很难高效。

而我们小组昨天讨论的基础,就是有一个完整的逐字稿,直接拿出来给大家演练。有了靶子,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看能不能打到靶心了。

02

与会人员的综合能力强

有的时候,团队能实现高效的前提,的确是因为有强能力的人做支撑。要么就是会议主持人的能力极强,要么就是每个与会人员的水平都很强。否则,团队会把很多时间浪费在内耗上。

在昨天四小时的打磨里,小组里每个人说的话绝对算不上长篇大论,但是,确有很多神来之笔,人人观点犀利,精准卡位表达,金句频出,点到为止,却回味无穷。

现在回想这四个小时,都还会为高手过招的高效鼓掌。

2

一人独行走得快

多人同行走得远

在昨晚的打磨之前,作为主讲人,我自己已经前后写了四份逐字稿,每一稿都是6000-9000字不等。但这只是我一个人的智慧输出,虽然我自我感觉良好,但,是骡子是马,还得拉出来溜溜。

结果昨晚的打磨,拉出来溜了一趟之后,大家同样本着高效的原则,一上来就拍了很多砖。奇怪的是,我竟然被拍的很爽,因为大家的理由都掷地有声。

今天的分享结束之后,我在我们小组的群里面发了一句话,感谢大家的群策群力,我们所有新梳理出来的内容,真的能用一辈子。

这就是要走出自己的圈圈,与人分享,共同完成一次交付所产生的长远的价值。这是一个人闭门造车无法获得的。

3

18分钟的演讲,上口练了20遍

昨天11点多结束打磨,用40分钟的时间写了当天的公众号,回到家已经是1点多了,从1点半到6点,我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模块化的上口练习。

上午10点钟爬起来,到11点多出发,又练了3遍,洗澡的时候还练了一遍。

1点钟到了现场,又在台上打了一遍腹稿。

正式上场前,又到厕所把有点担心的板块又练了一遍。

前前后后练了20遍,才敢上台。

之所以这样做练习,是因为很久都没有上台演讲了,昨天晚上在和小组演练的时候,我发现我竟然很紧张,那种紧张会体现在身体发热,语速加快,有时候声音还会有点颤抖。

教育家、公众演说家乔纳森·罗宾内特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演讲者,一种是特别紧张的,另一种是假装自己不紧张的。也就是说,其实所有的演讲者都紧张,只不过有人知道怎样隐藏这种情绪。但显然,昨天的演练我是完全没有隐藏住这种紧张感。

我本以为自己可以信手拈来,但没想到的确高估了自己。

今天就要演讲了,怎么办?我想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上口练习。

几乎是一点时间没有浪费的利用前前后后7个小时的时间,练了20遍。并且,一定要站着练,模拟演讲的现场。

这样的练习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建立信心、减少焦虑,还可以帮你减少在演讲里出现“嗯、啊”之类的水词儿和尾音。干净的表达对于听者来说,是刚需。

这不免让我想到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会面对的压力。很多球星都罚丢过点球,比如1994年世界杯决赛时,意大利球星罗伯特·巴乔在压力之下,罚丢了最后一个点球,把冠军让给了对手巴西队。因此,怎样帮助球员在压力之下正常发挥水平,成了很多足球教练的重要工作内容。

其中,有目的地练习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英格兰教练索斯盖特训练点球的办法是,他告诉球员,要习惯从球场的中圈走到罚球点那段可怕的路。索斯盖特会让球员在打了120分钟训练比赛之后练习点球,通过模拟真实的点球大战的情境,有目的地练习,让球员忽视压力,把注意力放在罚球上面。

迁移到演讲的准备上,同样如此,虽然你不能完全复制压力条件,但是如果你有目的地去练习,就可以为它们做好准备。

下面就是我们小组今天的分享的PPT,属于即插即用的绝对实用型的知识硬核,分享给大家。



作者:申鹤

个人公众号“不在圈子里”

每天更新和创业、影视、体育、知识系统相关的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