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申鹤 2021-02-23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648天的第648篇原创文章


有很多古诗,小时候就读过,也觉得当时是理解了的。但随着岁月的消逝,在经历过许多人生坎坷后再来读,却又会生出许多不一样的体会。尤其是那些大彻大悟的词句,现在读来,要比从前多了一些释然。

越是高手,越是心如止水,虽然出尘之心和入世之心与生俱来,但对于高人来说,宛如静水流深。

比如,万丈红尘,吾谁与归?思之不得的时候,东坡先生开始转向佛教的研习,希望藉此来平复内心难以言说的苦闷。于是,才有了那一首千古绝唱: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犹疑也好,徘徊也罢,这是东坡先生对他一生的回答。

至此,不禁想起了慧能的禅语: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刘禹锡也曾写过一首最具哲理,也最为深情的诗《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个时候的刘禹锡,经历了太多,内心有着太多的痛苦,当他来到南京,面对当年王谢两大家族早已支离破碎,这个时候的诗人内心更多的是感慨,时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无论一个人是有多么的显贵,可是当历经了岁月之后,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正像是蒋捷的那首《虞美人·听雨》里写的: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诗人描写的是三个时间、三个地点、三种场面下的听雨。少年时,在歌楼上听雨,听到的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青春好年华。

壮年听雨在一艘客舟中,全是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愁苦。一个“断”字,不由想到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

如今的我们是怎么都回不到过去了。第三个时间,词人已经白发染鬓。悲欢离合总是人生常态,任那雨点滴到天明吧。

如果说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应该就是以上这些诗句都在传达的四个字,就是“心如止水”吧。


最后,再读《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者:申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