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谢哆哆分享她公司的每日晨会制度

 申鹤 2021-02-23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740天的第734篇原创文章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月会”的文章《最近接连几次被种了“月会”的草》,今天收到了哆哆的一个留言,哆哆几乎是每篇都来留言的铁粉,这是一个很爱思考、爱学习、对自己要求很高的姑娘。很多次,她的留言都会给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比如今天的这条留言,在关于“月会“主题的那篇文章下面,她留言道:

”我们目前实行的是每日晨会。


每人轮班分享各类主题信息,每天25分钟左右。是个不错的交叉学习的方式。
每周部门例会,主要是周度总结和计划,比较常规。
每半个月一次中心例会,和周度例会结构一致,只是参与人员较多些。

个人感受:开会是很能体现个人职场基本素养的地方,清晰的主题、时间范围、参与人员、地点、特别备注,是在通知会议时一个基本动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多数人会容易忽视。当然,多数情况下,短频快开启一个会议可以理解,但同样也要有意识地有一个较完整的会前准备框架。我自己总结为2+1模式。2指的是至少做到2次通知,1是会议提前通知,比如提前1-7天,2是当天提前1小时再通知。(不适用临时会议) 通知信息要尽量全面。1指的是至少 1次进入会议室安排各类硬件设施,确保如投影、电脑、电源、桌椅是否足够等之类,确保无误。 

以上是会前的一点分享,接下来关于会中如何把控主题紧扣、时间进展、氛围调动、会后总结等之类算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今日在此不延展了。“

在这样几段留言中,我的启发有两点,一个是每日晨会,一个是哆哆提到的2+1模式,后者哆哆已经讲的非常清楚了,可以即学即用,不过关于每日晨会,我还是有一些疑问,所以我回复哆哆,我私聊请教你一些问题。

大半夜快12点了,我给哆哆发微信过去。

下面就把我们两个对话的Q&A摘录出来,非常感谢哆哆的耐心回答。

Q:哆哆,我想请教你,你们的晨会是公司的制度吗?是各个部门自己单独开吗?部门主管主持?

A:不是公司制度,是我们中心的制度,我们属于营销管理中心,一共有4个部门,这4个部门一起开,大概会有15人参加,出差、有急事的人员除外,每次25分钟左右。

目前已形成制度惯性,无需主持,但会有一位中心文员进行排班、督促、以及每日设备提供(笔记本电脑由其管理)。

每日分享主题由轮班人员自行决定,因中心有多个岗位,所以内容比较交叉、多元。优点在于可以接收到新知识点,有时可以打开新思路,缺点在于知识点比较碎片,难成体系。但因为原本晨会目的在于多维度分享,所以即使不成体系,也能接受,所以最终还是看目的。

Q:那每天有几个人分享呢?分享的内容有要求吗?需要准备ppt吗?其它中心有这个制度吗?

A:每天1位分享,主题和内容形式之类没有要求,各自根据自己的岗位和认知来分享,比如明天我打算分享一个关于文案的主题,因为平时我们对接广告公司比较多,经常需要把控视觉画面和文案内容,所以如何辨别相对合格的文案可以作为一个加分项(目前市场文案水平参差不齐),我对应准备了ppt。

但也有部分人员因为分享的内容是视频,所以会直接播放视频。还有人员会分享全流程体系之类,就会直接用表格,总之主题、内容、形式不限。

其他中心没有这个制度,上次听说有个中心觉得我们这种形式不错,也想和我们一样组织起来。

Q:晨会的分享和绩效什么的挂钩吗?分享完之后会有讨论环节吗?如果有讨论的话会超时吧?

A:会议比较短平快,可以作为让中心各成员彼此拓宽一些新的知识点来对待,但就是知识点比较难成体系。不和绩效挂钩,因为形成一个标准动作了,所以大家彼此自发参与。关注自己的排期,按时分享。分享后会有讨论环节,时间不长,因为我们分享的内容相对没有很深入,比如分享结束后通常比较多围绕“这个角度亮点是什么、内容够不够完善、或一些有趣的内容来彼此互动下”之类来快速说下,然后就结束。

通常不会超时,但也有过,大概10分钟左右。我们8点30上班,通常35开始,9点结束,最晚9点40左右结束。

也相当于是每个工作日的开启仪式感。


哆哆写的非常详细,短短半个小时,已经基本上把我的疑问都帮我回答了。也把哆哆公司的每日晨会制度分享给大家。

明天她还要6点起床上班,巧的是,明天就是她分享。结果我们聊到了快半夜1点才结束,我很是过意不去,真的很感谢哆哆的耐心。

听说哆哆最近在准备备考,衷心祝福她一切顺利,考试成功,牛转乾坤!

点击原文,查看已日更的500篇文章~



作者:申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