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雕塑头条』中国百年雕塑序文(三)(文/陈云岗)

 雕塑头条武主编 2021-02-23


编者按:《中国百年雕塑》一书我们邀请了中国雕塑界具有代表的三位艺术家来为本书写序,他们是钱绍武、曹春生、陈云岗三位艺术家。今天介绍陈云岗先生的序文......

中国现当代雕塑艺术发展略论

雕塑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也是一门在东西方艺术史中都发育得非常灿烂的艺术。尤其是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遗产丰厚广富,数量多,质量高,具备着中国特有的东方艺术的造型特征,成为世界艺术史上耀眼的一只奇葩!

但是,进入20世纪初的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的传统雕塑陷入危机之中,那些多附存于山中石窟与寺庙中的雕塑,在修补与破坏并存的状态中近乎被人们忽略遗忘乃至致其湮没毁废。尤其对那些处于荒山僻岭、人迹罕至之处的古典雕塑(如石窟、寺庙等)更是鲜有关注。但与此同时,以五四运动为契机的新文化运动席卷中国,在西学东渐影响下的新时代到来之时,一大批有志青年在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思潮影响下,远涉重洋,负笈求学,欲以新学洋技改造国故。其中不乏怀揣振兴古老中华艺术梦想的学子们。学习西方雕塑艺术者虽人数不多,但却走出并成就了一批优异人才。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也巨大而深刻!一夜之间,新学普及,东洋与西洋教学模式迅速传播。中国的艺术教育也以一门独立的门科而存在。就雕塑而言,1928年诞生于西湖边上的国立艺术院,即以“雕塑系”为学科建系,招收专习雕塑的学生。而在此任教的教员,则多是源自法国留学的归来者,如李金发、王静远、刘开渠、王子云、王临乙、曾竹韶等。为了使教学保持引自西方的纯正性,该院当时即自法国购回170余件西欧古典雕塑的石膏复制品,作为教具,素描、塑造、人体模特写生等,一应俱全。是为传播“法系”教学体系之正始。

1949年之后,中苏成为特殊友谊之邦,艺术同样如此。又一批更年轻的青年雕塑学子被官方派往同样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苏联学习。这批人中,当以钱绍武、曹春生、王克庆等人为代表。数年后,他们带回了并不同于法式的雕塑风格。于此前后,前苏联专家几乎承包了新中国建设的方方面面。如以中央美院为教学点的苏联专家主导的“雕训班”,又陆续为来自全国各地多所美术学院培养了一批“种子式”的人才。

上述来自法系与苏系的学术因素,几乎构建了新中国之后、乃至至今仍在沿习的雕塑教学模式。客观地说,引进西方教学模式是时代之需的产物,也是与中国整体文化变革相一致的潮流之驱的产物。它的确为古老中国带来了别样的艺术手法与科学教学的方法与观念,也为积弱式微的中国本土雕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但是,无论是法式风格还是苏式风格,在当时中国的用武之地多是应用于各类的纪念碑雕塑、人物肖像雕塑,以及重要建筑的装饰雕塑等。最具代表性的即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作品,而刘开渠先生是此项雕塑工程的重要负责人之一。

随着对西方雕塑艺术的学习与应用,不少雕塑家又同时坚持着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再认识与再学习,并力图将西式雕塑中严谨的造型关系,与中国古代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优秀风格相融合,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这首先是中国雕塑艺术研究界有识之士的文化自觉。例如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国民政府即批准成立了以王子云为首的“西北文物考察团”,并在王子云的带领下对中国西北部、包括敦煌石窟在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达四年的考察。

在进入新中国时期后,来自艺术创作层面的作者中也不乏有着对融合中西风格进行探索的实践者。如以比较的眼光看,留居法国18年之久而返国的滑田友先生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中所创作的《五四运动》浮雕,是最具中西融合特色的代表作。包括他在法国期间所作的《大轰炸》等作品,已经显示出他对中国古典艺术营养的有益吸收。其次,在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四川美术学院的一批雕塑家(如郭其祥等人)的作品《百万农奴站起来》等,都鲜明地有着对中国古典雕塑艺术风格的追求。这是一个时间短,但探索风格融合价值极大的时期!

“文革”结束后,中国美术界及雕塑界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文艺复兴运动。当年的(“文革”前)不少青年雕塑家虽已人到中年,但正是执教于全国各美术院校中的中坚力量。无论是法式或是苏式背景,他们都有着较为扎实的雕塑基本功,同时也对中国古典雕塑有着希望予以融合的愿望。由他们再教授出的“文革”后的雕塑学生,在资讯日渐发达起来的境况下,也自然呈现出了相对多元的状态。他们有游学国外的,也有固守传统文化的,有专注写实深入的,也有探索多元创新的,有钟情当代观念传达的,也有“向后”看、再回望传统的……总之,探索创新与多元并存或为当今时代的主旨。

不得不说的是,中国文学艺术界、美术界在“八五新潮”的洗礼下,以及在再次引进西方当代艺术思潮的作用下,中国雕塑的面貌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产生了一批新锐力量与新面貌的作品。他们的成果在中国持续的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及雕塑艺术面貌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适应中国文化领域的迅猛发展,中国的美术教育规模与从业人员队伍,已翻倍增长。新学院、新机构、新团体也大为增加。

以中国国家画院为例,公元2010年,中国国家画院以恢宏的胸襟与豪迈的气度,组建了广泛接驳美术全领域的各专业院,并以此丰硕的成果迎来了它的而立之年。“雕塑院”即是其中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的建立,反映了中国美术依托于中国的进步而共同繁荣的时代呼唤,

折射了改革开放30年来文化事业的兴旺面貌。中国雕塑由此又搭建起一个极具有战略意义与学术高度的新平台。它起点高,基础厚,是凝聚与团结老中青三代雕塑家攀登学术高峰的重要通道。

仍以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首批聘任的雕塑家为例,虽然仅仅有18人,但却可视为新中国60余年来雕塑家群体的缩影与代表。他们之中有来自九十余年人生历程中的潘鹤先生、钱绍武先生,以及像他们一样参与了新中国各个时期雕塑艺术事业发展的盛杨先生、叶毓山先生等,还有中国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大批中青年雕塑家代表。他们都是以独特的艺术面貌与丰厚的艺术成就饮誉海内外的优秀人才。也是具有自身独特艺术风貌的优秀艺术家。

在这个群体中,潘鹤先生,一生辛勤耕耘,以其脍炙人口的《艰苦岁月》《开荒牛》等艺术力作影响了数十年来人们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审美诉求与艺术感受,并始终洋溢着对中国现代历史变革所迸发出的热烈赞颂与歌咏之情。他曾以跨越数十年的系列作品见证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巨大变革。

钱绍武先生以渊博的艺术学养、深厚的中西文化底蕴,既塑又画又工于书法与艺术理论的全面涵养,成为一位具有综合成就的艺术大家!他在所涉及的多个领域中取得的成就是令人钦佩的。他的雕塑作品《大路歌》《李大钊》以及众多的历史人物的塑像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总体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他的作品追求简洁单纯的造型语言,手法上吸收了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精粹,雄浑大气,辉映着中国古典艺术与东方神韵之美。

盛杨先生、叶毓山先生是新中国雕塑艺术事业起步与发展的参与者与见证者。盛杨先生是20世纪70年代毛主席纪念堂雕塑创作群体的主要领导者与创作者,尤其是他在出任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主任的十年间,团结了全国广大的雕塑工作者,先后推动并组织了许多影响巨大,引起过海内外广泛关注的大型雕塑艺术展览、研讨会以及多项全国雕塑巡展等重大展项,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事业的发展颇有贡献!

叶毓山先生则是一位崇尚革命英雄主义情怀并善用浪漫主义手法进行创作的著名雕塑家。他的著名的《歌乐山纪念群雕》《腊子口纪念碑》以及《毛泽东》(汉白玉坐像)等,都是中国当代雕塑史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作品。同时,叶先生还创作了众多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雕像,这些作品抒情洒脱,具有才子情怀,显示出叶毓山先生不懈努力与多元探索的出色成就。

在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众多中年雕塑家中,有一批学跨中西,具备国际视野,并以作品的多样性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优秀代表者。很多人特立独行,热衷于不断地探索各类材质,并且用纸、木、石、金属,平面、立体、空间各种形态做实验性探索。

进入21世纪至今的近二十年间,当代中国的青年雕塑家群体也在不断地成长中成就斐然,他们似乎比前辈们走得更远。

历史自然会产生有质量的沉淀物。今天,回望一个世纪间所形成的庞大的雕塑家群体,再面对他们辛勤创作出的千件万件的作品,从中遴选出一批优秀的雕塑出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与较高艺术价值的事情!这也是对中国雕塑队伍及作品的一个基本的梳理与认识,也仿佛是一次对自家家底的盘点,也是对这一时代群体的潜力评估。好在这些人士所取得的成就不是仅靠文字的描述即可呈现出其真实价值与意义的,而是要由他们的作品来说话的。

我们高兴地看到,这的确是一个文化背景具有差异性,作品风格具有多元性,形式语言具有丰富性的群体。虽然他们有各自的生活轨迹和艺术活动范围,每一位雕塑家不再仅仅是代表着个人的自然人身份,而是烙印着国家使命的艺术家。

综上所述,中国现当代雕塑走过了漫长而成就显著的路程。它的起伏跌宕,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而兴衰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雕塑艺术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展之中。除了这些雕塑家团队中的代表,还有着许多更为年轻的雕塑家们正在为自己,前程而努力拼搏中,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光辉前景,必然会呈现出更为灿烂的景象。

陈云岗

写于201726

艺术家介绍

陈云岗


1956年生于西安;198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留校任教,曾任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系主任;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住建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专著《中国古典雕刻之文化方位》、《世界城雕撷萃》、《陈云岗美术文集》等80万字出版、发表。

1978年 入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

1994年 作品《走西口》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6年 论文集《陈云岗美术文论集》出版(陕人美社20万字)

1999年  雕塑作品《大江东去》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银奖。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0年    专著《世界城雕撷萃》出版(中国工人出版社20万字)另有美术评论20万字。

2001年    作品《大江东去》、《弦歌》、《玄音》、《张骞》等作品入选长春、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国际雕塑邀请展。

2002年 作品《高山流水》(铸铜)入选北京国际雕塑展。

2003年   《中国老子》参加首届中国国际北京双年展,获全国十所美术院校联展优秀学术展。

2004年   《中国老子》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8年   发起并策划了礼赞生命—中国5·12大地震抗灾周年纪念雕塑展。

2009年5月于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同时创作了 《抗震救灾中的温家宝》等作品。

2010年   被聘为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

另有作品入选长春、北京、杭州、上海、深圳、青岛、广州等展览。

2017年9月8日在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王伍与陈云岗先生合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