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雕塑头条』见山见水——陈辉雕塑艺术

 雕塑头条武主编 2021-02-23

CHEN HUI

 ——————————————

  陈      辉  

1989-98年获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学士、硕士学位。
2004-2005年国家公派赴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

2018年获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学位。

现为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清华美术学院雕塑系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城市雕塑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钱币学会币章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公共环境艺术与城市雕塑专业委员会 副秘书长。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协会 副秘书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院雕塑》副主编。 

作品曾参加中国雕塑大展、中国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全国青年美展、全国美展等国内重要展览。作品被中国国家大剧院、湖北美术馆、上海雕塑中心、韩国首尔钟路区政府、瑞典奥萨市艺术博物馆、俄罗斯彼得堡美术家协会等多家艺术机构与个人收藏。

见山见水——关于近期作品的思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而这种关系更多的体现在中国的山水文化中。老子的“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孔子的“仁者乐山,知者乐水”,庄子“山林欤!皋址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到魏晋玄学中“性本爱丘山’,再融入佛教“见山见水”。山水已然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象征,体现了中国文人喜爱自然寄托内心的写照。我近期实践作品以“山、水、石、云”为参照对象。力图以传统山水物象的不同呈现方式,体现当代文化情境下人的思考和内心的写照。 雕塑自有它的独特性,不能像绘画一样尽情表达,而只有取其意、概括其形,意象的表达。“山、水、石、云”皆为自然景物,随时间的变化,其形态变化万千,需要在时间、空间的轨迹上去观察和提取其造型的特质,其中充满了复杂性。正是因为这种形态的不确定性,使得在运用空间、材料和造型的手段方法进行表现时,充满了多种可能性。这也正是山水题材吸引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山、水、石、云”系列作品以曲线和直线,面和块形组合,形成动静呼应、刚柔相济,虚实相生的意象。强调不同形态之间的对立融合,寻求传统意象和现代精神的贯通。试图以人对自然事物的关照为媒介,进入到人与自然世界的精神联系和关怀中

主 要 作 品


《山水系列-山高水长》 380x240x200cm

《山水系列-川流不息》石材200x350x110cm  

《山水系列-高山流水》 石   300x500x200cm

《山水系列-高山流水2-1》  石  30x50x40cm

《山水系列-山水相连》小稿  宁夏银川国际雕塑公园

《山水系列-凝聚的风景》 石  220x150x300cm

《山水系列-山高水长》 石  70x40x30cm

《山水系列-山水连绵》 石  250x3200x150cm

《石系列-风》 铜  170x90x50cm

《石系列-风2》 铜  170x90x50cm

《石系列-石NO.3》  不锈钢  400x200x140cm  

《石系列-韵》  铜  250x60x50cm

《云系列-飘忽的疾行》  铜  60x40x30cm

《云系列-被切割的云》 不锈钢  350x90x90cm

《云系列-梦》 不锈钢烤漆  150x80x80cm

《云系列-欲望城市》玻璃钢烤漆  60x60x60cm

《云系列-凝固在山顶的一片云》铁  100x210x80c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