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雕塑头条』书讯丨《纪峰雕塑》《纪峰雕塑札记》

 雕塑头条武主编 2021-02-23


· 关 于 纪 峰 ·

纪峰,字雪崖,号冰庵,1973年生,安徽省界首市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安徽省阜阳市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北京曹雪芹学会会员。师从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学习雕塑、绘画,师从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学习文史、书法。三十年来,主攻人物雕塑创作,为中外文化艺术界和社会各界英模人物创作雕像百余尊,主要有《启功像》《季羡林像》《饶宗颐像》《冯其庸像》《徐邦达像》《叶嘉莹像》《姚奠中像》《韩美林像》《姜昆像》《马季像》《曹雪芹像》《人民好医生李月华》《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等。作品被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北京曹雪芹纪念馆、广东饶宗颐美术馆、江苏冯其庸学术馆、香港大学、香港饶宗颐文化馆、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收藏、陈列。雕塑创作上融渗中国传统造像艺术精神,主张以神主形,以形写神。曾在江苏省无锡市冯其庸学术馆举办“纪峰雕塑艺术展”,在中国文联美术馆举办“纪峰雕塑艺术大展”。在北京通州建有纪峰雕塑馆。


《纪峰雕塑》《纪峰雕塑札记》序言
文 | 韩美林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初见纪峰,还是三十年前。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做的人物雕像已经有模有样了,让人感觉孺子可教。此后,纪峰就留在了北京,跟随我学习雕塑和绘画。这一晃已经是三十年了。

纪峰老家在安徽界首,人很朴实,不怕吃苦,勤奋好学。他平日里话不多,像海绵一样认真地听,细心地看。作为老师,我愿意把自己的所学、所知、所感传授给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我一直认为,艺术家要有使命感,要不负自己所处的时代,这是艺术之道。

从事美术要广泛地从各门类艺术中汲取营养,要头顶音乐,脚踏文学,从情感与灵魂深处寻找感动,这是艺术家必备的素质,从来优秀的作品都产生自作者对万事万物的深沉大爱。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不知道之根本,很难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

1991年春节,作者与韩美林先生在一起

三十年来的学业坚持,纪峰的艺术也涉及多个领域。无论是雕塑、陶瓷,还是国画、书法以及平面设计,各种艺术形式都是外化的表现,解决了造型问题,一切都不是问题,能做的事多了去了。纪峰和工作室的“艺术大篷车”一起,向优秀的中华传统艺术学习,深入各处佛教圣地,考察南北朝以来的佛教造像,临摹秦汉宋元等历代雕塑名作,秉承工作室“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民间”的精神,在感受中华民族传统雕塑艺术的同时,积极向中国民间艺术学习,考察剪纸、泥塑、草编、印染、木雕等古老而鲜活的民间艺术,体悟这些民间艺术的真谛。同时,纪峰始终坚持学习古代诸家画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进一步提高艺术审美修养并融入创作实践。

“子欲为事,先为人圣。”我告诉纪峰要做到三点:一要学会做人,二要有生存本领,三要对我们社会有些贡献。在学会这三点的过程中,如果有疑惑不解的地方,要及时向人请教。

艺术没有绝对真理,也不能全球化,强调独立性、民族性,强调百花齐放,才能让这个世界更有趣。艺术家要走自己的路,在这个过程中要师法自然,可以参考、学习、借鉴一切优秀的前人成果,但最终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的学习过程,是难免会产生疑惑的,疑惑不解决,人云亦云,就不会有属于自己的真知灼见,就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而没有个性的艺术家就没有生命力,没有个性的作品就没有价值。

令人欣慰的是,今天我们已经看到纪峰的创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名人肖像雕塑系列作品,把中国传统意象与西方写实主义造像结合起来,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生动,得到了业界认可。他创作的很多名人肖像,如季羡林、饶宗颐、启功、徐邦达、杨宪益、叶嘉莹等,都能够传达出人物的精神和气度。他创作的传统佛教造像、城市雕塑以及动物题材雕塑等,也有自己独特的风貌,通过这些,我们能够看到他多年来的努力和坚持。

当然,纪峰现在还很年轻,未来的艺术之路很长。随着时光的推进,相信他会在创作上不断提高,取得更高的成就。


2020年2月26日



· 《纪 峰 雕 塑》 ·

纪峰雕塑

作者:纪峰

定价:320.00元

出版:开明出版社

版次:2020年3月第1次第1版印刷

当代著名雕塑家纪峰在艺术大师韩美林与国学大师冯其庸二位恩师教诲下,致力于中国当代写实主义雕塑的创作与研究经过三十年探索,融汇中国传统造像手法与写意艺术精神,参借西方古典写实主义与现代抽象观念,形成了以形写神、以神表意的极具个人艺术特征的创作风格。

本书是当代著名雕塑家纪峰历年雕塑创作的精选画册,精选了纪峰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性作品近百件,分为几个部分呈现给读者:“人物篇”,涉及中外文化、科技、教育、艺术、音乐、表演等多个领域的众多名家造像;“浮雕篇”,以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为主题,分布于我国多个城市的公共广场、园林景区等环境中;“传统篇”,采用传统泥彩塑方式创作,用于寺院、道观建筑中的彩塑佛道人物造像,也包含具有中华民族吉祥寓意的龙凤、十二生肖等艺术形象。造型生动,内蕴深厚,材质多样,充满丰富的的精神能量和艺术气息。此外,还收录了文艺名家韩美林、朱永新、邵大箴、吕品田、陈云岗等人的点评文章,并附有纪峰艺术简历及大事记,便于读者深入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


*  *  *

 纪峰作品 

我的爷爷

青铜

1994年

30cm×30cm×42cm

学者书画家启功

青铜

1999年

11cm×14cm×31cm

学者季羡林

青铜

2002年

33cm×36cm×46cm

学者饶宗颐抚琴

青铜

2013年

150cm×240cm×100cm

冯其庸

大理石

2012年

125cm×70cm×100cm

观世音菩萨

石膏

2001年

78cm×78cm×125cm

*  *  *

 内页欣赏 




· 《纪 峰 雕 塑 札 记》 ·

纪峰雕塑札记

作者:纪峰

定价:126.00元

出版:开明出版社

版次:2020年3月第1次第1版印刷

《纪峰雕塑札记》是著名雕塑家纪峰对自己多年来雕塑经验的一个阶段性回顾。其中记录了作者为十七位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名人大家塑像的历程。雕塑对象包括季羡林、饶宗颐、徐邦达、启功、叶嘉莹等。全书24万余字,主要从作者三十多年的日记、随笔及工作纪要中整理而来。内容以雕塑为线,既牵出了作者与业界前辈由初逢到相识的塑像机缘,也真实描摹了作者在雕塑过程中的彷徨、困惑以及灵感突现的内心起伏,更点滴再现了作者于创作途中对“以形写神”“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体悟。学习或从事雕塑工作者,通过此书可参考成功雕塑家由“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飞跃。对艺术尚有兴趣者,在欣赏书中穿插的精美雕塑照片时,图文结合,可打开理解雕塑艺术的一扇新的大门。普通读者通过阅读此书,亦可见出前辈大师日常生活中的“童心”、艺术造诣乃至为人为学之道。回眸此书,作者从自传与口述史相结合的文体、雕塑出感觉的创作体悟以及在知人论世和外师造化上需下的苦功,三个方面对塑像过程中的“传神写意”“以形写神”之法进行了多维度的塑写。

节选自《知其人、塑其像、传其神——评〈纪峰雕塑札记

文丨王黑特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韩天棋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博士生


 *  *

《纪峰雕塑札记》:巧手妙琢塑文心

文 | 孟宪实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每一位大师级学者都是一座文化名山。他们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化高度,在特定的学术领域,长期引领后学、指引方向。他们的著述,是铺向山峰的基石。通过阅读,学子们不断向大师的方向提升。大学讲堂上,他们是教科书的章节,讲述研讨,都是为了引导后学向他们靠近。即使是他们的奇闻轶事,也会吸引后学的注意。那些寻常故事,或许正透露出大师特有的定力和气质。大师们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无论知与不知,与大师哪怕是非常偶然的接触,也会引发后人的艳羡。大师们散发的文化魅力,一代又一代,常常是望之弥高。

其实,还有一条通往名山的路径。雕塑家纪峰用几十年的辛劳,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大师精神世界的大门。理解大师的魅力,领会大师的精神,原来这里还有一条闪光的道路。雕塑家纪峰,似乎专为文化巨匠塑像。他的人物雕像,学者雕像最为引人瞩目。如冯其庸、季羡林、饶宗颐、徐邦达、启功、叶嘉莹、钱仲联等诸位先生,不仅在专业领域,即使社会影响,也如名山屹立,人人敬仰。

纪峰正在为冯老塑像

纪峰第一次尝试为冯其庸先生雕像,最初是很随意的,他们聊天,讨论古今书画大家的一些趣事,当时是先生讲纪峰听,而纪峰的双手也没有闲着,他在捕捉先生的表情和心理。当草稿完成,呈给先生的时候,两人都大吃一惊。冯先生知道纪峰有才分,就推荐他去跟韩美林先生学习。但从没有想到,他会如此“出手成章”,一团塑泥转眼变成了生动的人像。纪峰的学者雕塑事业,从此开启。在多身冯其庸雕像中,我最喜欢《杖策孤征》。先生着户外装束,脚踏运动鞋,手中随意握着一根简易的木杖,一看就知道是路边拾得的。这是长途行走中的暂时停顿,双眼望着前方,平静而又满怀期望。冯先生是书画家、摄影家,研究戏剧、文学等多个领域,尤其以红学著称。但谁也没有想到,晚年的冯先生忽然展开一系列野外活动,十次赴新疆,80多岁还登临帕米尔。有研究者认为,冯先生的晚年西北行,令他的画风陡然生变,色调浓重,尽得西部大气。何止画风,冯先生被中国人民大学聘为首届国学院院长,力主兴办西域研究所,其实也得益于他的西部思考。如今,《杖策孤征》雕塑安置在冯先生无锡老家“冯其庸学术馆”门外的草地上。冯先生最早遥望西部,就开始于这里。八岁的冯其庸读完《三藏法师传》,开启了对西域遥远的眺望。我读《杖策孤征》,最大的感受是学无止境,冯先生晚年迸发出的创造力,真是让人无限感佩

这尊坐像中,季羡林先生静静地坐在石头上,双手抱膝,目视远方,身旁卧着一只他喜爱的小猫。选自《纪峰雕塑札记》

2001年12月,冯其庸先生亲自带领纪峰去拜访季羡林先生,从此两人结下了深深的缘分。纪峰为季羡林先生塑像有多种,我最喜欢其中的坐像。季羡林先生一如既往,穿着蓝色中山装,一辈子的风雨之后,季先生修炼到了躲进人群识不得的境界。北大盛传一则故事:一新生入学,在未名湖畔见到一位工人模样的老者正散步,就请求老人家帮忙看一会儿行李,自己要赶紧去办入学手续。老师傅同意了。两个小时之后,学生赶回来,发现老师傅在他的行李边一步不离。直到开学典礼,新生再次见到老者,才知道他是赫赫有名的季羡林先生。季先生抱膝而坐,身边一只猫儿,也在宁静远望。仔细端详季先生的表情,紧闭的嘴唇和专注的眼神,此时的季先生到底是怎样的心情?严肃而凝重,没有一丝笑意,思想已经沉淀如石。即便是著作等身,没有换来心满意足,依旧心事重重。从佛陀之前,到明天之后,慈悲心阅尽人间苦难,眼望前路,还是没有云淡风轻。满怀同情心的季先生,坐定在未名湖畔,如同时间老人,坐在时间的尽头。这座像,季先生生前就十分喜欢,如今安放在先生墓前。

香港的饶宗颐先生一直是座学问的高山,曾有“南饶北季”的说法,而介绍饶公的学术专长得需要很长的篇幅。除了书画、学术之外,饶公更近古代雅士的地方是会抚琴。纪峰为饶公雕的抚琴铜像,现在安放在东莞饶宗颐美术馆中。先生着传统对襟立领衫,两手抚琴,头微微右倾,双目似开似合,全身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之中。我其实更喜欢那座半身铜像,身着立领对襟衫,围巾在胸前合拢,自然垂下,成为整座像的支点。围巾代表西学,对襟衫代表国学,这不就是饶公的基本学养吗?头向右下微偏,眼神很恳切,嘴唇微闭,整个神情是专注倾听,面露赞许。饶公是中西合璧的学术大家,简单的装束,反衬出头部的重点。这就是大师的形象。用一生的奋斗,创造出一个文化的高度,虽然别人难以企及,但自己依然谦逊有加。倾听者饶宗颐,这是多么贴切动人。对后学的观点,总是赞许鼓励,总保持倾听者的姿态。与此对比,那些天上地下、唯我独尊、顾盼自雄的形象,是怎样的一种肤浅呢?

饶宗颐先生扶琴铜像选自《纪峰雕塑札记》

看到启功先生的雕像,你会瞬间被感染。整个空间充满快乐的气息,而先生的雕像就是快乐的源泉。看不见的快乐元素被不断地释放出来,无形之间,你已经被快乐包裹。这是启功先生的头部铜像,简直就是活生生启功先生本人。先生在开怀大笑,牙齿整齐地露了出来,眼睛笑成一条缝,感觉全身都在抖动,眼镜都快要掉下来了。双眉舒展开,额头显得更加宽阔。启功先生以书法成就响彻环宇,但在北师大中文系,他是文献学博导。启先生是清朝皇室后裔,陈垣弟子,人生岁月充满坎坷磨难。看启先生笑得那么透彻,你很快就会产生联想。是克服了人生所有苦难,才会赢得这样彻底的快乐呢;还是强大的快乐之心,能够轻而易举地涤荡所有苦难呢?

钱仲联先生是学者,以研究古代诗词著称,尤其清诗研究,是中国最高权威。钱先生研究古代文学,不仅能够旁征博引,发人所未发,更重要的是所有古代文学形式诗、词、骈体文,钱先生都能如同古人一样进行创作。钱先生是1981年国家首批博导,学界不仅重视他的学术成就,同时崇敬他的诗人身份。王元化称钱先生为“一代诗豪”,深得学界赞同。那么,一位每天沉浸在古典世界的学者,应该怎样雕塑呢?纪峰创作的钱仲联先生铜像是座半身像,我以为可以称作“思想者钱仲联”。钱先生紧闭双唇,双目微微下视,凝视不动。宁静的表情,头脑里却在翻江倒海,风云变幻。虽然面对的只是三尺书桌,但思想的深处,却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这是学者的独特世界,平静的海面平衡着深海的波涛汹涌。钱先生非常喜欢这座雕塑,临睡前要用一方毛巾盖上,说该休息了。早上,进入书房的第一件事,就是拿掉毛巾,说该看书了。钱仲联先生的最后岁月里,这件雕像成了他的工作同伴。

这些学人雕塑,任何一座,都在实现着同样的理想。学人的不朽,首先是他们的学问,一代代的后学,不断地传承着他们的信念,继续着他们的事业。而雕像,让大师们的形象永存。如何接近大师,阅读雕像也是一条门径。阅读《纪峰雕塑札记》,或许能寻到另一种体会。


*  *  *

赠书福利

活动参与方式



即日起

限量赠送1套2本

首先请

关注雕塑头条公众号

在本条下留言

从发文起两周内

精选留言最高赞

将获赠唯一套两本喔

赠书福利联系人:武晔男

电话:133-8118-7142(微信相同)

发送内容模板

纪峰雕塑+手机号+姓名+地址

^_^包邮






 雕 塑 企 业

投稿/合作/出版:13381187142(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